防治肺癌早诊早治是关键
作者: 章莉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核心,而日常预防则是从源头上降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键。
肺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肺癌早期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晚期,例如,原位癌和I期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等局部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可高达 80% 甚至更高,部分患者能够实现临床治愈。而晚期肺癌患者,即使采用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也相对较低,且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花费也更为高昂。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1.低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肺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与普通CT相比,它能够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发现早期的肺部结节。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长期暴露于致癌环境(如石棉、氢气等)以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通过对肺部结节的监测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结节的性质,如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或处于良恶性之间的不确定结节,并制定相应的随访或治疗方案。
2.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非绝对,但在肺癌筛查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如果这些标志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肺癌的存在,但需要进一步结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肺癌筛查的补充手段,与低剂量螺旋CT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肺癌的早期症状与自我警觉
尽管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值得我们关注。例如,持续的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干咳,经抗炎、止咳治疗后效果不佳;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不明原因的低热、消瘦、乏力、声音嘶哑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手术治疗。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和肺功能。随着胸腔镜技术等微创手术的发展,手术创伤逐渐减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也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2.化疗。化疗主要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紫杉醇类、吉西他滨等。化疗通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放疗。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等。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可与化疗联合应用,提高局部控制率。放疗也可能会引起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和处理。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肺癌细胞特定的基因靶点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等)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5.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免疫相关的肺炎、肝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远离肺癌,牢记这些要点
1.戒烟与避免二手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戒烟能够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应尽量避免。
2.减少职业暴露。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较高浓度的致癌物质,如石棉矿工、氢气接触者、化工工人等。对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肺部病变并及时处理。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对于预防肺癌也有重要作用。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苹果等,减少高脂肪、高热量、腌制食品的摄入。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4.治理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物0 PM2.5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需外出应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
5.定期体检。即使没有肺癌的高危因素,成年人也应定期进行胸部×线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以便及时发现肺部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tkx2025050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