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炎症竟然会“转移”到心脏?!
作者: 于荷 孙宏涛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挺多,身边认识的人里面也有罹患此病的,但实际上和其他心脏疾病相比,大家对它的认知很少。本期,就让孙博士给我们讲讲吧!
身上有感染要小心
本刊记者: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孙宏涛:也就是心脏的瓣膜上有了炎症,甚至有一些赘生物,严重的会破溃成洞,整个瓣叶都烂掉。这种疾病多见于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或是静脉注射时,比如说,经常有脚气,老抠它;腿的皮肤破了;口腔卫生不太好,经常牙疼,牙周脓肿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我们的血液中,有很多的细菌,这些细菌,有的时候就到心脏的瓣膜上来,在那里落地生根、生长,甚至把瓣叶都吃掉了,这就是感染性心內膜炎。
●本刊记者:一般都有什么症状?
孙宏涛:往往伴有发烧,长期的低热,后期会出现贫血,甚至有栓塞。有的病人,他突然偏瘫了,脑梗,一看他的心脏上面有个东西,飘来飘去的,非常容易脱落,这就是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不过,最近遇到有的患者手术前并不发烧,甚至没有发热病史,但是手术时打开一看,心脏瓣膜上长满了赘生物,这种情况也需要重视。所以,要经常做体检。如果发现心脏瓣膜上有赘生物的话,要及早处理。要尽量避免身体的各个部位出现感染性的疾病,脚气、牙周脓肿、口腔的卫生,都要注意。另外,也要注意输液的卫生,到正规的地方输液。
术前至少抗生素治疗4周以上
●本刊记者: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般需手术治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孙宏涛:术前的抗生素治疗一定要到位。我的观点相对来说是保守的,尽管总的趋势是术前消炎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我对我的病人一般要求是术前至少抗生素治疗 4~6 周,甚至要求到八周,也就是两个月。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有次有位患者朋友和我说,他实在有点坚持不下去了,输了几个星期的抗生素,现在连打隔都一股消炎药的味道。
本刊记者:消炎为啥一定要这么久呢?

孙宏涛,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孙宏涛:之所以坚持这么久的术前准备,是因这种病人术前如抗炎治疗不充分,术后易出现手术并发症,组织水肿、松脆,组织打结都有可能,手术后出现瓣周漏临床上时有发生。另外,除了术前准备,手术后一样需要正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疗程一定也要完整、足够,一般也要输液 4~6 周。这些后续治疗也同样重要,事关手术成败。
●本刊记者:谢谢孙博士详细讲解,我们下期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tkx2025050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