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日常护理
作者: 刘艳芳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甚至可能会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对病人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高血压病人应掌握相应的高血压日常护理知识,控制病情发展。
1.控制体重
通常体重超标的人更易出现高血压,所以,要注意适当控制自身的体重。而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适当控制体重有助于调节血压,并防范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应当将控制体重纳为日常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血压病人可依据BMI指数(体重指数),对自身胖瘦程度进行评估。

2.饮食护理
高血压病人日常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严格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且一般控制在5克之内。同时,一些采用各种调味品制成的食物中也包含一定的钠盐,需要控制摄入量。在此基础上,高血压病人应多摄入一些低盐、低脂及低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少食甚至不食用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刺激性东西。此外,肥胖高血压病人应注意控制饮食,做好体重控制,少食火腿、咸鱼、腊肉等腌制类食物;服用排钾利尿剂的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休息,并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如多食用新鲜果蔬、豆类、蘑菇等食物。总而言之,高血压病人日常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搭配,确保身体所需营养物质能够得到有效满足,提高自身抵抗力。

3.药物护理
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药物使用一般从小剂量起步,结合病人病情发展逐步增加用药剂量。在发病初期,结合医嘱,长期合理用药,将自身血压控制在一个稳定状态下。对病程偏长且病情较严重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长期用药,做到定时定量用药,切忌擅自换药或更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另外,高血压病人在服用一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此,在用药后,病人应注意卧床休息,起床时由家人协助,没有出现任何不良情况,方可继续下床活动。
4.血压监测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血压测量,倘若血压不在正常范围,应立即就医。可采用自动电子血压计对自身血压水平进行测量,一般电子血压计每年应进行一次校准。在血压测量频率设定上,初诊的高血压病人倘若伴有血压水平波动明显的情况,应做到早晚各测量一次,且测量血压过程中,应连续三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此保证血压测量准确性。倘若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长时间处在稳定状态,则可每周测量血压一到两次,时间一般选定在晨起后到进食早餐前,以及确保在没有用药情况下进行,保证血压测量准确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tkx2025051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