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怎么办

作者: 刘韩颖

妊娠期高血压作为产科临床十分常见的一项病症,主要是指孕妇妊娠期血压升高,其同时是致使孕产妇、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偏高的一项重要原因。那么面对妊娠期高血压具体应当怎么办呢?

妊娠期高血压危险知多少

妊娠期高血压,主要是指女性在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等系列性症状。作为一种一过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分娩之后病症会逐渐消失。倘若女性在妊娠后期收缩压达到140mmHg,舒张压达到90mmHg,则应当警惕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致使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为胎盘相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使得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进而致使血压升高。相关研究指出,妊娠期高血压发病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关联。

早期自我识别“警报”

在女性进入妊娠中、后期阶段,在关注胎动情况的同时,还应当关注自身的体重变化。一般情况下,体重增幅应当控制在0.5kg/周。在妊娠32周左右,孕妇每天下午可能会出现双足轻度水肿情况,但稍作休息后水肿便会消失。

如果早期出现足部水肿,并且休息仍未见消失,以及发现水肿发展至小腿部位,则应当及时入院进行检测,确定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

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可采用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有血压检查、尿常规检测、血液检查、肝肾脏功能检查、损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在这些检查方法中,如果患者在妊娠阶段出现血压≥140/90mmHg、尿蛋白呈阳性、血小板减少、上腹部存在不适感,分娩后12周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则可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

做好几项防治工作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除了做好早期自我识别、医学检查工作,还应当做好以下几项防治工作:

第一,慎重使用降压药。患者应当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随意用药。

第二, 重视既往史。倘若女性存在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发病史,则应当进行着重监护。

第三, 及时调整不良情况。倘若孕期女性出现贫血情况,则应当及时补充铁质;倘若出现下肢浮肿情况,应抬高脚部,保证卧床休息时间。

第四,保证科学饮食、合理休息。孕期女性应确保心情愉悦,精神状态舒缓。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每日保证足够的卧床时间。

总之,孕期女性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确诊后则应当保持良好身心状态,通过有效积极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