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新冠疫情前后手足口病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 褚福有

【摘要】  目的  分析滕州市新冠疫情前后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报告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滕州市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滕州市2017-2022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常住人口数,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及发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冠出现前(2017-2019年),滕州市手足口病共报告8808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5/10万,报告病例6月份达发病最高峰;新冠出现后(2020-2022年),滕州市手足口病共报告2663例,年均发病率为55.83/10万,9~12月份为发病高峰。新冠出现前与出现后,报告病例最多的地区均为龙泉街道办事处;均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主要发病人群均为3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79.27%,其中散居儿童为主,幼托儿童为辅。结论  滕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呈现明显的季节、人群,地区分布特征,新冠的发生和流行,降低了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改变了发病高峰,但主要发病人群均为3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城区高于农村的流行特征没有变化;需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的宣传教育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防控措施;发病高峰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4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简称“新冠”)疫情以来,国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有研究表明[1],新冠疫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其他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报道发生了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流行,手足口病于2008年5月2日被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我国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报告率位居丙类传染病的首位[2],同时HFMD也是滕州市报告率最高的传染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众多且难以鉴别和发现。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的咽部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毒,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肠道病毒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还可因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而传播。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7~10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伤害[3]。引起HFMD的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CVA)及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4-5]。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报道发生了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流行[6],手足口病于2008年5月2日被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因手足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中发生聚集性或暴发流行,家庭中也会出现聚集性发病的情况,疾病负担严重。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简称“新冠”)疫情以来,国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有研究表明[1],新冠疫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其他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下滕州市手足病的流行特征、发病规律及发病特点,现对滕州市新冠疫情前后,即2017-2019年与2020-2022年HFMD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滕州市HFMD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滕州市2017-2022年HFMD病例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滕州市统计局。

1.2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或百分率。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滕州市2017-2022年共报告HFMD 11471例,年均发病率111.99/10万,其中2017年发病率最高,为179.14/10万,2020年最低,为52.24/10万。2017-2019年(疫情前)共报告HFMD 8808例,年均报告率为168.15/10万,2020-2022年(疫情后)共报告HFMD2663例,年均报告率为55.83/10万。见表1。

2.2  时间分布

除2021年外,滕州市发病均为单峰分布,2017-2019年(疫情前),5~6月份为发病高峰。2020-2022年(疫情后),9~12月份为发病高峰。见图1。

2.3  人群分布

2017-2022年滕州市上报HFMD病例中男性7275例、女性4196例,男女性别比为1.73∶1,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年龄组(9093例,占79.27%)。2017-2019年(疫情前)8808例病例中男性5680例,女性3128例,2020-2022年(疫情后)2663例病例中男性1595例,女性1068例。见表2。

2.4  地区分布

2017-2022年全市21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镇街分别为:龙泉街道2470例(21.53%)、荆河街道2260例(19.70%)、北辛街道1336例(11.65%),见表3。

2.5  职业分布

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疫情发生前与发生后均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90.76%和68.04%。见表4。

3  讨论

经过对滕州市2017年至2022年HFMD分析,滕州市手足病发病有如下特点:①2020-2022年(新冠疫情出现后)年均报告率低于2017-2019年(疫情前)。可能原因在于以下3个方面:a本地报告新冠后,托幼机构及中小学采取停课、线上教学,儿童外出及聚集性活动减少,避免了儿童手口足病疫情的发生与传播;b新冠防控措施如勤洗手、限制人群聚集、口罩佩带、环境消毒等在降低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人们存在恐慌情绪,导致患者就医行为的改变,轻症患儿采取居家治疗或药店取药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口足病的报告率。②2017-2019年滕州市HFMD每年的发病时间均具有明显季节性,呈夏秋季高发,与中国北方地区发病趋势一致,呈现“单高峰”型[7-8],与中国南方城市“双高峰”季节性不同[9];而2020-2022年滕州市HFMD发病小高峰为9-12月份,考虑主要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及因疫情解封后人们交流频繁而导致。③2017-2019年与2020-2022年相比,滕州市HFMD报告病例数均为城区多于农村,造成城区报告发病数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a城区本身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室内场所聚集性活动多。b城区家长学历高于农村,对儿童重视程度高于农村,患病后主动就医意识强。c城区患儿多数到大医院就诊,农村患儿到村卫生室就诊,大医院医生报告意识强,漏报率低[10-11],卫生室医务人员报告意识差,漏报率高。④2017-2019年与2020-2022年相比,滕州市HFMD男性均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82∶1及1.49∶1,可能与男孩活泼好动,与人群接触频繁,更喜欢聚集在一起玩耍,增加了患病几率[12],导致互相之间传染。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13],幼托儿童为辅,与其他地区报道一致[14],其中1~2岁年龄组幼儿最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与幼儿自身抵抗力随着免疫系统的发育而逐渐增强有关。

当然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是被动监测系统,报告及时性等报告质量在新冠疫情出现前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尤其是本地发生新冠病例后,由于居民出行受到管控以及医院管理严格,可能出现许多轻症手足病患儿无法到医院就医的情况,导致HFMD实际发病数可能被低估,报告数无法代表真实的发病情况,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的综合防控措施不仅对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HFMD等肠道传染病的报告率。虽然滕州市2020-2022年HFMD报告率比2017-2019年降幅明显,但该病在滕州市的发病位次依然靠前,降低儿童HFMD的发病率仍然是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根据该病高发季节明显,流行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的发病特征,在高发流行季节,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HFM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①进一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疾控部门、镇街卫生院、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HFMD防控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报纸、防治手册、接种门诊妈妈课堂、托幼机构健康教育课、咨询和讲座、村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微信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重点地区(农村),重点机构(托幼机构)、重点人群(5岁以下儿童家长)的健康宣传教育,从知、信、行的角度,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人们常记“常洗手、勤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十五字口诀,鼓励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及意识。②加强卫健与教育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尤其是私立托幼机构的管理,督促指导辖区托幼机构建立完善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的防控制度,严格落实晨午检、缺课登记、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和健康管理等防控措施。发现幼儿有发热、皮疹等症状时,立即安排幼儿家长带孩子至医疗机构就诊,以便明确诊断,从源头上预防HFMD的聚集或暴发。③加强疫情监测,及时病例报告。疾控中心应充分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及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做好疫情分析研判,及时、动态掌握疫情态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管理,设立发热诊室,规范疫情报告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疫情处理等,防止和减少医源性传播的发生。严格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准确地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误报、漏报、迟报。④规范疫情调查处置,严格传染源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发现的每例HFMD病例,均应及时调查处理。村级医务人员应加强居家患儿的指导管理,按要求开展本村(居)患儿的随访和管理工作,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和监督患儿的居家隔离、消毒,开展本村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场所的病例,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等方案要求,督促患儿所在托幼机构、学校做好通风消毒、闭园、停课等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15-16]。

4  参考文献

[1] 黄建英,李静静,刘妙玲,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儿童传染病报告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10):1527-1530.

[2] 陈海平,陈丽萍,陆锁兴,等.2005-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8):111-115.

[3] 刘静雯,耿进妹,陈纯,等.2011-2015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50):772-77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