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中医护理技术认知与需求现状
作者: 刘洋 罗玲华 冯敏 曾艳 骆昌全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与需求状况,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1-5月对泸州市3所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20例康复科住院患者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与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项目针灸、艾灸、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热熨敷的认知度范围分别为9.2%~26.7%、18.3%~30.0%、30.8%~40.8%、9.1%~14.20%、12.5%~19.2%、9.1%~18.3%。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中,医疗机构以中医专科医院为主、医务人员以医生为主、新媒体以搜索引擎媒体为主、朋友推荐以有医学背景为主,分别为49.2%、56.7%、48.3%、68.3%。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项目针灸、艾灸、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及中药热熨敷的需求率分别为25.8%、40.0%、55.0%、30.8%、73.3%、25.8%。住院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需求优先考虑因素依次为治疗效果、机构性质、服务态度、离家距离、收费情况及朋友推荐,分别占90.8%、76.7%、60.8%、53.3%、48.3%、30.0%。由模型可知,认知途径对住院患者的认知度、需求状况均有直接效应,其效应值分别为0.68、-0.42;住院患者的认知度对需求状况有直接效应,其效应值为-0.54。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新媒体、朋友推荐是影响认知途径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值分别为0.52、0.50、0.49、0.43;治疗目的、治疗过程、注意事项是影响认知度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值分别为0.53、0.52、0.62;治疗效果、机构性质、服务态度、离家距离、收费情况、朋友推荐是影响需求状况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值分别为0.69、0.63、0.44、0.42、0.37、0.36。结论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度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特点,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应对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宣传,以使中医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住院患者。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住院患者;认知度;需求现状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3--05
中医护理技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是基于中医辨证理念,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将传统中医与护理思维相融合,以中医适宜技术为媒介,应用于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种护理技术,如针灸、艾灸、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热熨敷等[1-2],具有操作简、取材易、创伤小、适性广、价格廉等特点[3]。近年来,为大力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4-5],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及专业学科建设,持续提升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以充分发挥其治未病、防慢病、促康复的特色优势作用。目前,中医护理技术已在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卒中后遗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适用范围、临床实践及应用管理等方面[6]。调查研究显示[7-8],由于大部分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仍存在顾虑,尤其担心其临床效果,导致认知度、信任度、接受度及需求度均较低。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9]探讨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水平与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护理技术在住院患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3年1-5月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康复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康复科首次住院患者;②年龄18~60岁者;③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者;④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者;⑤常年居住在本地区者。排除标准:①有阿尔茨海默病及精神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正在参加类似研究者;④拒绝参加本研究者。本调查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对象在充分了解其目的与内容后,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内容
由课题小组成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10]及政策资料编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保险、健康状况、项目费用及医疗机构距离以及中医护理项目知晓度、中医护理技术认知途径、中医护理技术需求度及中医护理项目选择原因等内容。
1.3 调查方法
在调查开始前对小组成员规范化培训,包括目的、方法、内容、意义等,使每位小组成员能熟练掌握调查技巧。由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问卷发放与回收,首先向患者解释内容、目的及填写方法,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查;尽量使患者独立完成问卷,如因各种原因无法填写,则向患者念读,禁止使用暗示性语言。
1.4 拟建结构方程模型
根据研究目的、潜变量和显变量设定,拟合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认知度与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相关性SEM初始模型;经过文献研究,针对本研究内容,提出如下理论假设:H1:中医护理技术认知度对住院患者需求状况具有直接效应;H2:中医护理技术认知途径对住院患者认知度具有直接效应;H3:中医护理技术认知途径对住院患者需求状况具有直接效应。根据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AMOS分析结果进行模型修订,确定最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以确定模型因素的相关关系。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运用AMOS 22.0构建结构方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并用偏差校正百分位的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资料
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保类型、健康状况、项目费用、医疗机构距离及医学背景等方面,见表1。
2.2 住院患者对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的总体认知情况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项目针灸、艾灸、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热熨敷的认知度范围分别为9.2%~26.7%、18.3%~30.0%、30.8%~40.8%、9.1%~14.20%、12.5%~19.2%、9.1%~18.3%。见表2。
2.3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情况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中,医疗机构以中医专科医院为主、医务人员以医生为主、新媒体以搜索引擎媒体为主、朋友推荐以有医学背景为主,分别为49.2%、56.7%、48.3%、68.3%,见表3。
2.4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项目的需求情况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项目针灸、艾灸、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热熨敷的需求率分别为25.8%、40.0%、55.0%、30.8%、73.3%、25.8%,见表4。
2.5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
住院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需求优先考虑因素依次为治疗效果、机构性质、服务态度、离家距离、收费情况及朋友推荐,分别占90.8%、76.7%、60.8%、53.3%、48.3%、30.0%。见表5。
2.6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运用AMOS软件分析,得出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由模型可知,认知途径对住院患者的认知度、需求状况均有直接效应,其效应值分别为0.68、-0.42;住院患者的认知度对需求状况有直接效应,其效应值为-0.54。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新媒体、朋友推荐是影响认知途径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值分别为0.52、0.50、0.49、0.43;治疗目的、治疗过程、注意事项是影响认知度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值分别为0.53、0.52、0.62;治疗效果、机构性质、服务态度、离家距离、收费情况、朋友推荐是影响需求状况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值分别为0.69、0.63、0.44、0.42、0.37、0.36。
2.7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认知与需求状况的结构方程模型评价
将调查数据导入初始模型,分析发现2条路径系数<0.5:认知度对应接受程度,认知途径对应需求状况。根据修正指数删除2条路径系数较小的路径并重新进行分析,结果模型各拟合指数如下:χ2/df =2.881、RMSEA=0.071、GFI=0.985、AGFI=0.922、NFI=0.981、CFI= 0.887,均符合适配指数标准,表明该模型与本研究的数据拟合较好,最终的模型路径如图1。结果显示,Std、SMC、CR、AVE指标满足要求(Std<0.5,CR<0.6,AVE<0.5),见表6。
3 讨论
3.1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
调查数据显示[11],有超过83.6%的住院患者对中医学的认知仅局限于有所了解或仅听过的层面,而对中医护理技术及其目的、方法、不良反应等知识的认知仅约11.8%。彭媛媛等[1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个体差异是影响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认知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此外,王涛等[13]对住院患者中医护理技术认知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患者学历、月收入水平与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认知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王颖等[14]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是影响其认知度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项调查研究发现[15],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护士仅占约4.3%,而如中医报刊、宣传栏及宣传册等宣传工具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之医务人员的精力有限、综合医院重视度较低及宣传意识薄弱等原因,致使当前健康教育的工具及人员所应该发挥的作用被严重削弱,进而影响住院患者获取相对专业、科学的中医护理技术信息。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与认知度的关系呈正相关,其效应值为0.68,即住院患者取中医护理技术的资源越多,其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度就越高。因此,在无法改变住院患者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等客观因素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住院患者采取不同方式,在充分发挥报刊、宣传栏及宣传册等宣传工具的作用下,借助多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科普中医护理技术知识,并通过开通便民门诊及健康热线提供中医护理技术的便民咨询服务,以提高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信息的获取度和认知度。
3.2 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存在差异性
中医护理技术项目的知晓度及机构资质与需求状况呈正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6],目前,艾灸、拔罐、穴位贴敷、中药熏洗、耳穴埋豆是临床上开展最多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由于它们具有临床应用广、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故容易被住院患者所熟知和接受。安广隶等[17]调查数据显示,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主要包括艾灸、穴位按摩、耳穴埋豆及刮痧等。何俐等[18]研究发现,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机构的综合实力、专业性、规范性是影响其需求状况的重要因素,以中医专科医院为首选,其中机构资质的可信度、治疗疗效及离家距离又是影响服务机构主要因素。此外,邓娟娟等[19]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水平及收费情况是影响住院患者是否选择中医护理技术的主要原因。王佩佩等[20]的研究显示,受不同条件的影响,不同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途径与认知度对住院患者的需求有直接负向效应,其效应值分别为-0.54、-0.42,即认知途径资源越多,认知水平越高,对患者的需求影响因素就越少。提示不断丰富住院患者获取中医护理技术的途径,提高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度,可能是进一步提升住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