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计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冠心病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戴露【摘要】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计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冠心病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12月医院糖尿病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小组教育、小组讨论和个人家访等。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HbA1c)、冠心病风险和生活质量。结果 开展自我管理计划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冠心病风险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冠心病风险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冠心病风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计划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冠心病风险,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控制;冠心病风险;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1--03
糖尿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部分[1]。血糖控制不当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自我管理被广泛认为是维持和改善患者行为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2]。自我效能是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指的是个体对执行有效自我管理技能的信心。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较高的人能取得更好的健康改善成果。然而,大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包括日常饮食选择的困难、食物准备和限制甜点数量以及缺乏知识[3]。尽管目前存在针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项目,但这些项目往往局限于短期干预。因此,有必要开发适当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项目,以提高患者对疾病自我控制的知信行,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管理计划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冠心病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糖尿病管理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5-12月我院糖尿病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诊断为2型糖尿病至少6个月;③至少两次随访的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140 mg。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无法参与干预的患者;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9~76岁,平均53.28±7.36岁;糖尿病平均病程8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42~82岁,平均56.39±8.47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体格检查和注册护士或其他医疗提供者提供的个人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接受自我管理计划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一次小组糖尿病教育课程(120分钟)、四次小组讨论(每组90分钟)、两次患者家访(每次45分钟),并提供患者教育手册,具体做法如下。
(1)糖尿病教育课程和小组讨论:旨在促进自我效能,以管理糖尿病,内容包括饮食计划、适当的体育活动、足部护理、正确使用药物、监测并发症的迹象和症状以及减压的冥想技巧,并发放研究者编制了一份患者教育手册《与糖尿病共处》。
(2)患者家访:了解患者计划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指导和纠正。
1.3 观察指标
(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采用全血(2.5ml)样本,由实验室技术人员采集。
(2)冠心病(CHD)风险:使用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
(3)生活质量(QOL):使用中文版SF-36问卷,由患者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6个月后)完成。包括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总分通过将相应维度的各个项目得分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出的,将得分转换为0~100分的标准化分数。得分越高表示相关维度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bA1c比较
开展自我管理计划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bA1c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冠心病风险比较
开展自我管理计划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冠心病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冠心病风险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冠心病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开展自我管理计划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自我管理计划是一种旨在帮助患者自行监测和管理其慢性疾病的策略。通过赋予患者更多的责任和控制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4]。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自我管理计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冠心病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自我管理计划的患者在血糖控制、冠心病风险降低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5]。自我管理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长期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显著下降,尽管未达到理想的HbA1c目标,但这一变化在临床上仍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自我管理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减少患者对降糖药物的依赖。
冠心病风险的降低是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冠心病风险,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心血管健康。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戒烟,保持健康体重和适量运动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7]。自我管理计划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有效的药物管理,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可能与血糖控制的改善和冠心病风险的降低有关,也可能与患者对自己疾病管理能力的信心增强有关。自我管理计划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此外,良好的疾病管理不仅包括生理健康的维护,还包括心理和情感健康的支持。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计划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冠心病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了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8):41.
[2] 代旭丽,冉倩,田娇,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进展 [J].现代医药卫生, 2023, 39(5):853-857.
[3] 刘芬.干预式自我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 2020,48:297.
[4] 吴伟林,李修英,殷芳霞.分层级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并发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4,31(2):302-306.
[5] 王一多.自我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现代养生,2023, 23(23):1793-1795.
[6] 叶爱玲,杨蕾,邓敏儿,等.东莞市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 [J].全科护理 2022,20(4):546-549.
[7] 吴小钦.IMB模式对冠心病患者风险感知及医学应对的影响 [D]; 衡阳:南华大学.
[8] 王伟,王红,胡一敏,等.自我管理水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1(6):2.
[2024-04-1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