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按摩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落枕60例的临床疗效

作者: 闫伟彤 任中华 黄涛 郭涛 张秀香

【摘要】  目的  观察五体按摩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落枕患者采用五体按摩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50例(83.3%);显效7例(11.7%);好转0例(0%);未愈3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五体按摩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对落枕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五体按摩法;羌活胜湿汤;落枕;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3--02

落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酸胀疼痛,痉挛僵硬,活动幅度、范围受限,属于颈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之一。内因年老体虚,肝肾亏损;外因颈部肌肉长期负重,暴力外伤;此外,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等也可为诱发因素。其病位在肌表,病体在经络,病变在气血,病本在脏腑。其病机为经筋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1]。落枕好发于青壮年,冬春两季多发。本文运用五体按摩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治疗落枕,患者局部肌肉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来源

选取2020年9月- 2022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落枕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或风寒侵袭所致;②急性起病,晨起后一侧颈部出现酸麻胀痛,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范围受限,且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③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肩胛提肌等出现局部的肌肉痉挛,在肌紧张的部位出现肿块、结节或条索状改变。排除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脊柱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有感染性疾病、血液疾病、精神疾病或其他明显影响预后和治疗的疾病的患者;④年龄大于75岁,或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推拿、药物治疗者;⑤其他不适合推拿、药物治疗的患者;⑥无法持续治疗或不能良好配合治疗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7~14d,平均病程10d;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少部分为双侧发作,其中单侧疼痛54例,双侧疼痛6例。症状多出现于晨起或剧烈活动颈项后。按病因分型:寒湿阻滞型30例,占50%;气滞血瘀型15例,占25%;肝肾亏虚型15例,占25%。所有患者无外伤史。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治疗方法

(1)五体按摩法:患者取坐位,目视前方,身体自然放松。选穴原则:循经取穴、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腧穴为主。取穴:风池、风府、落枕、肩井、天宗、天柱、肩贞、外劳宫、阿是穴等。医者针对患者疼痛部位运用五体按摩法治疗。①先用揉法松解局部肌肉,以舒筋通络、宽胸理气,着重点揉患者风池、肩贞、天宗等穴位和松解患者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以及其他痉挛压痛的肌肉,确保按摩力量深透至患者皮肤,用时5min;②运用㨰法施术于上述部位,舒筋活血、松解粘连,确保按摩力量深透至患者皮下肌肉,用时2min;③运用弹拨法解痉止痛、理筋整复,确保按摩力量深透至患者筋经,用时3min;④运用点按法解痉止痛,温经散寒。确保按摩力量深透至脉络,用时5min;⑤运用叩击、拍捶等手法施术于局部,同时确保施术力量深透至患者骨缝,用时2min。1次/d,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5g、独活10g、藁本6g、防风10g、川芎10g、炙甘草12g、桂枝10g、葛根15g、白芍15g为基本方。寒湿盛者,加麻黄10g、生姜6g;瘀滞重者,加桃仁10g、红花6g;肝肾亏虚者,加熟地10g、当归10g;痛在头上方,连及眉棱骨证属阳明者,加白芷10g;痛在头两侧证属少阳者,加柴胡10g。该方为免煎颗粒,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袋,用150ml开水冲开,持续搅拌直到中药颗粒完全溶解后温服。每日2次,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疗效判定标准拟定治疗标准。痊愈即颈部肌肉酸痛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即颈部肌肉疼痛明显改善,功能恢复活动自如;好转即局部肌肉疼痛较为减轻,颈部活动有所改善;未愈即症状无明显改善,颈部活动严重受限。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观察例数。

3  临床疗效

60例患者中,痊愈50例,占83.3%;显效7例,占11.7%;好转0例;未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其中,寒湿阻滞型总有效率100.0%,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93.3%,肝肾亏虚型总有效率86.7%,三种分型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经验与体会

羌活胜湿汤出自《脾胃论》,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之痹病,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等属风湿在表的痹症。《脾胃论》:“如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如背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乃足太阳经之不行也,以羌活胜湿汤主之”。主方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葛根、桂枝以解肌发表、祛邪通经,增加白芍以缓急止痛。风寒阻滞型落枕是由于颈部感受风寒引起颈、肩及上背部肌肉酸麻胀痛,甚则引起头痛、上肢麻木、颈项活动不利等症状,故羌活胜湿汤更加适用于风寒阻络型落枕的治疗,配合相应药物加减亦可用于其他证型如肝肾亏虚、气血瘀滞等引起的落枕。

传统按摩手法在[3-4]治疗局部肌肉疼痛有明显作用,可以通过对颈肩部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肌群的松解,恢复筋肉与骨节的平衡状态,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状态,从而缓解局部肌肉疼痛,但是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而五体按摩法以中医学“五体”理论为基础[5-7],结合现代解剖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肌表,病体在经络,病变在气血,病本在脏腑,故予以五体按摩法对应治疗。五体按摩法在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对推拿步骤进行改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上一步为下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下一步又是上一步的目的和深入,是对传统推拿手法继承基础上的改良和创新。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疼痛,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通过推拿相应肌肉和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经止痛的作用,同时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驱散风寒、胜湿止痛,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舒筋活血。经过治疗,患者颈部肌肉酸胀疼痛、屈伸不利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效果立竿见影。本研究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经济实惠、方便快捷、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颈部保暖,少吹空调,睡觉选择适宜材质及高度的枕头,不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经常活动颈部肌肉等,这些都是预防落枕的有效措施。

5  参考文献

[1] 李义凯,翟伟.推拿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1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医药行业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9.

[4] 潘展恒,罗清源,胡永祥.新易筋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96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5):436-437.

[5] 王海龙.用五体理论解放推拿学核心问题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9):1898.

[6] 叶伟峰.中医五体与现代推拿的对应关系初探[J].按摩与引导,2002,18(3):4-5.

[7] 姜劲挺,马喜风.中医五体辨证方法及其在伤科辨证中的应用初探[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3):4-5.

[2022-11-11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