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 周燕 林静 胡龙妹 刘佳【摘要】 当今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手术室建设以及相关领域作用和意义重大;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工作流程上的优化,有效预防、减少不良事件及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在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人员、行为及物品规范化管理。但手术室信息化的开发、构建、应用必须是在一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以《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为基础进行流程优化,通过信息手段进行固化,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也有可能会遇到护理专业需求与信息无法实现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重视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7--04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nurs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Zhou Yan, Lin Jing, Hu Longmei, Liu Jia. Nursing Department of Guilin People's Hospital, Guilin 541002,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perating rooms and related field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can optimize the work flow in the operation arrangement,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events; While saving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ime, it help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behavior and good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informatization must be based on certain infrastructure, process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practice guide, and solidific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mean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there may be problems such as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re may also b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nursing professional needs and information that cannot be achieved,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and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solve and improve them in time.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ing;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的重要阵地,与护理领域紧密联系,在医学发展史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高端的发展过程[1-2]。当今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手术室建设以及相关领域作用和意义重大;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可以优化手术排程,有效预防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协助医院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在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人员、行为及物品的规范化管理。但手术室信息化的开发、构建、应用必须是在一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以《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为基础进行流程优化,通过信息手段进行固化,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制度执行、落实等问题,也有可能会遇到护理专业需求与信息无法实现的矛盾等等,我们必须重视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3-5]。
1 手术室管理的概念发展
手术室护理理念发展随着外科学的建立、兴起以及发展而经历了三大主要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是最初阶段,期间以完成手术任务为主要目标,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强调和关注手术方式和手术步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均围绕着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随着医学模式医学观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第二个阶段逐渐替代了第一个阶段成为手术室护理的新模式,此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主要目标是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佳的术中护理,确保患者在手术时状态最佳;手术室管理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全程护理[6]。从管理的视角来看,护理理念随医疗水平而转变,管理上也需要融入更多新理念,共同从加速康复外科、人工智能诊疗等机遇入手,达成管理的成熟与规范[7-8]。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9]。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助力手术室护理工作服务流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在医疗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术室管理者可以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科学安排工作,规范手术室的人员、设备、流程等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11-12]。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手术室的信息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尚缺乏管理方法的系统化学习和专业化培训[10]。
2 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
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即手术室专科系统建设,其与临床各系统进行对接交互,将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时间段中的信息管理、物品管理以及追溯评估等进行综合评估与处理[13-15]。手术室护理信息化最直观的作用与意义即提高医护双方的手术室工作效率,在管理中,协助构建高效创新的管理模式,推进医院规范管理[15-16]。手术室的医疗服务是医院成本重要的组成部分[17],信息化管理本身在医疗卫生领域成本管控中被证实具有显著的作用,对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也具有重大的价值[18-19]。
3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手术排程的信息管理
手术排程借助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很方便地完成资料的查询和录入,手术排程系统早先在国外应用,近年来国内的排班系统也逐渐开发并在不断完善,比如可在HIS系统导出手术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手术的医师术前可以在系统中完善手术通知单项目(如表包含病区、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中的参与人员信息等,同时备注各种特殊要求),随后手术室的管理者根据这些进行统筹安排[20-23]。
3.2 患者手术信息管理
当日手术患者的信息主要体现在手术排程系统上:该系统可以显示当日手术患者的全部信息,内容可加入医疗管理方面的内容,如设定术者可操作的手术级别,以此实现手术分级管理的目的;手术排程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局限于存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公开浏览及查阅,比如由主刀和麻醉医生、巡回护士等共同操作时,手术科室、手术室及麻醉人员均可查阅相关信息[24]。目前较为先进的系统可实时更新同步的信息,录入和存储系统可以实现巡回护士实时观察手术进程,了解不同时期对应的手术状态,保证院内相关手术医生在任何地点都可通过院内的联网计算机了解手术的实时情况;再者患者家属可以共享手术相关的信息,如患者的手术进度等,这些信息显示在家属等待区或相关设备的终端,以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手术动态,减轻焦虑,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对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有显著作用[24-25]。
在这些操作中,电子病历作为基础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手术护理记录单通过系统生成表单保存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成为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相关文献报道,以手术科室为主导的多科室共享病历信息,作为手术室信息管理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手术室管理中可有效减少日常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26]。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患者交接这一关键环节通过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已经越来越普遍,患者术前需要交接记录的内容包括: 禁饮禁食、术前用药、术前血压、皮肤完整情况、输液通路等基础信息,这些信息已经实现通过HIS系统内患者的基本信息自动获取,手术结束后,通过手麻系统获取患者手术中的情况,巡回护士评估患者术后的基本情况(如生命体征、皮肤情况、意识等)以及输液情况、管道数量、管道标识、敷料干燥、气管插管、镇痛泵、血制品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去向等信息也能自动交接给病区护士,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互;这些功能的实现保证医护人员全面掌握病情,并且可以准确、完整、系统的评估患者,安全交接[24-26]。
3.3 手术标本管理信息化
手术标本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及疾病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标本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若手术标本管理不当,则会影响疾病的定性,影响治疗、延误病情,易造成医疗纠纷甚至触及法律问题。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在手术室使用病理标本管理系统进行标本的规范管理,术前医生在病理系统中填写电子病理检查申请单,包括患者信息、标本名称、送检方式等,手术标本切除后,由巡回护士完善相关信息,打印条码标签,并将标本装入标本袋中,在此过程中手术患者的病理编号可对应患者的基本信息,护士打印条码标签填写标本离体时间和/或自动生成固定时间,保存信息后系统自动发送信息至外勤服务队,保证标本及时送检;同时系统中可及时核查各类时间截点及该截点发生的事件。这种标本信息化管理流程是通过信息化对标本进行申请、收集、核对、接收、结果查询的高度体现,也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信息内容之一[25-27]。
对于手术标本信息的管理,应关注提高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性: 以往的病理标本的错误大部分是手术标签的错误,这与纸质标本的干扰因素等联系紧密,比如字迹潦草、签字单被污染、漏签错签等。电子信息化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低上述失误的发生概率,系统实现手术标本的电子送检流程,可做到信息的点对点更为准确地传递,进一步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28]。信息化病理标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从病理标本到病理结果这一过程出现误差的概率,明显缩短整个流程所需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患者能及时复印病理结果用于门诊复诊。另外,手术标本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间接提高手术工作人员的效率,当全程信息化操作成为可能,必将明显减少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室送检人员及病理科工作人员繁冗的纸张化手写录入和核对工作,减少了中间环节。也使得标本的信息可在系统中直接查询,使工作更加严谨、便利[29]。
3.4 感染控制管理的信息化
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是医务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既往一些研究提示,手术间的空气环境明显受到进出人员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也被引入到手术室更衣区管理流程中[28-30]。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对手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家不仅意识到对手术室的进出人员和手术服装需要进行严格管理,而且开始借助适当的信息手段控制和解决此类问题,感染控制管理的信息化也就应运而生。以往手术室控制人员的流动需要设置专管人员,依据手术排班对进出人员进行核对、登记并发放更衣鞋柜的钥匙。手术人员按要求领取手术衣裤、鞋、帽、口罩,手术结束后归还到指定位置离开手术室[31]。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手术室智能衣鞋行为管理系统与手术排班系统的对接,如只有当日的手术相关人员才能获得权限进入到相应的手术室区域,入室配置自动感应门,需在门旁感应终端进行个人身份的验证后方可进入,医生进入手术区域后,智能衣鞋行为管理系统能记录其更衣、换鞋等行为,并在系统中留记录;此系统发挥了规范手术人员的医疗行为、降低了工作量和人员成本的作用,为手术室的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条件[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