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肌肉衰减症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艳 裴鑫悦 邢凤梅 王晓光 薛新宏 张卫红 常学优【摘要】 肌肉衰减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然而,通过有效干预及个体化管理,可预防、延迟、治疗甚至逆转肌肉衰减症。目前,运动干预是肌肉衰减症的重要干预手段。通过综述近年来肌肉衰减症运动干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医护人员制订老年肌肉衰减症患者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肌肉衰减症;老年人;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1--04
肌肉衰减症是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质量、力量和(或)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的一种退行性病变。研究发现,我国65~74岁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患病率为15.9%,75~84岁老年人患病率为21.2%,8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2.4%[1]。快速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患病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已成为威胁全民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消耗医疗资源的重大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2]。保守估计全球有5000万人罹患肌肉衰减症[3],已成为全球范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肌肉衰减症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外研究表明[4],体育锻炼可以保持或改善受年龄影响的多个关键系统的功能,包括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以及骨骼肌。目前,运动干预的文献表明体育锻炼能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机能,甚至影响肌肉质量,但由于存在多个影响变量,预防或改善肌肉衰减症的运动干预方案尚未形成共识[5],缺乏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患者很难及时获得全面且科学的运动指导。因此,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肌肉衰减症运动干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医护人员制订老年肌肉衰减症患者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运动干预方法及训练处方
1.1 抗阻运动法
抗阻运动指肌肉通过克服外来阻力以增加肌肉力量来改善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能恢复和发展肌力的运动。其作用机制是抗阻运动在较高训练强度下会缩短肌肉蛋白质合成时间,有效改善肌纤维的收缩性能[6]。弹力带运动因具有简便易行且安全的优点,成为近年来兴起的、受大众认可的一种抗阻运动方式,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炎、糖尿病等患者以及衰弱、失能老年人的功能锻炼与康复[7-8]。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弹力带运动在老年肌肉衰减症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并可以增加老年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改善其活动能力[9]。多数研究者建议训练处方设置为每周进行3~5天,每天至少10min。低强度的阻力训练即可增加肌肉力量,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学者建议进行高强度的阻力训练计划[10]。
1.2 有氧运动法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旨在通过增加峰值耗氧量来改善心血管的适应能力。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肌肉毛细血管化,便于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推动肌原纤维蛋白合成以及提高肌肉质量[1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2],老年人可以每周进行150~30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min的较大强度有氧运动。虽然一些老年人无法完成此强度的训练,但适度增加活动和加强锻炼会对功能改善产生积极影响[13]。
1.3 平衡能力训练法
神经系统、认知系统和骨骼肌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系统都会逐渐退化,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14],有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使跌倒率降低24%[15]。研究及临床经验均已证实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改善老年人整体健康状态,且具有确切的作用[16]。平衡训练可以增加老年人身体的稳定性,在其他运动前后进行可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此外,有监督的平衡锻炼计划比无监督的计划获得的效果更好,所以建议肌肉衰减症患者每周进行3天的平衡练习,其中至少有两次在监督下进行[17]。
1.4 血流限制训练法
血流限制[18]被定义为肌肉阻力训练,保持动脉血流入并限制受训肌肉的静脉血流出,是一种相对新颖的训练方法。有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进行部分血管闭塞的行走时,肌肉力量、肌肉质量显著增加[19]。国外一项研究发现40%肢体闭塞压力与90%肢体闭塞压力同样进行8周训练,两组研究对象肌肉力量和耐力增长相近,但高肢体闭塞压力会给研究对象带来更多不适感[20]。选择较低且患者可耐受的肢体闭塞压力能尽量减少不良事件,强调了临床血流限制训练的个体化处方的必要性[21]。然而目前血流限制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存在争议,所以此类型的训练应在有经验的训练者监督下进行。
1.5 振动训练法
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自主运动的老年人可以采用被动运动。振动疗法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近年来在运动康复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播方式可以相对地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老年人的全身振动疗法已被证明可以极大地改善身体各项功能,包括下肢肌力、坐立表现和跳跃高度等[22-23]。以40Hz为间隔,持续360秒,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等速膝关节伸展[22]。12周的全身振动疗法可以改善女性患者的骨骼肌质量、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3]。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可能会出现脊柱退化、生长激素增加等不良反应[24]。
2 肌肉衰减症患者运动干预方案
目前暂无一套标准的运动方案,多数研究从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方面进行干预。Liang等[25]选择老年科80岁以上老年人60例,分为对照组(30名)和干预组(30名),对照组采用抗阻运动,每周2次(5min热身+20min抗阻+5min休息+20min抗阻+5min休息);干预组采用抗阻运动+平衡训练,每周2次(5min热身+20min平衡+ 5min休息+20min抗阻+5min休息),共干预12周,结果显示,干预组步速、握力、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得分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Kemmler等[26]将43例肌肉衰减症伴骨量减少的老年男性分为干预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干预组采用高强度动力阻力训练,总蛋白摄入量为1.5~1.6g/(kg·d);对照组保持平时生活方式,总蛋白摄入量为1.2g/(kg·d),干预18个月。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骨骼肌质量、握力显著改善但步速无明显改变。Villareal等[27]将160名肥胖老年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人,有氧运动组采用有氧运动+体重管理,每周3次(10min柔韧性训练+40min有氧运动+10min平衡训练);抗阻运动组采用抗阻运动+体重管理,每周3次(10min柔韧性训练+40min抗阻运动+ 10min平衡训练)由开始的1~2组,每组8~12次,逐渐增加至2~3组;联合运动组采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体重管理,每周3次(10min柔韧性训练+ 30~40min有氧运动+30~40min抗阻运动+10min平衡训练);对照组没有体重管理或运动项目。结果显示,联合运动组身体表现得分最高;所有运动组的身体表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联合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力量增加显著;联合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峰值耗氧量增加更多;联合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的瘦体重下降较少。
3 肌肉衰减症患者运动干预策略
3.1 中高强度、高频率运动干预
多项研究显示,高频干预比低频干预效果更好[3]。中高强度运动对肌肉的影响效果较低强度运动更为显著。运动的强度和频率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调节,运动强度过高或频率过高都会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恢复能力差,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调节合适的运动强度。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定期运动干预可以提高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身体功能,但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多个训练变量和基于更大人群的结果测量,以设计最佳运动训练策略并指导临床实践[28]。目前国内缺少此方面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肌肉衰减症运动强度、频率的相关性研究,以利于形成适合我国肌肉衰减症患者的干预措施。
3.2 联合运动训练干预
Villareal等[27]建议老年人进行联合运动,联合运动是指阻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和其他类型的训练相结合。与单一的运动训练计划相比,联合运动计划显现出了更好的效果并能预防更多的不良结局。多篇文献报告了联合运动计划对健康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所有亚维度的显著影响,不同组合的运动计划锻炼后,肌肉力量和身体机能都可以得到改善[3,10,25,27]。我国学者[25]开展了为期12周的研究,旨在探索抗阻性运动联合平衡性运动对肌肉衰减症老年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抗阻性运动相比,联合运动可显著减少老年人跌倒次数,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物理治疗师监督下,高龄老人也可以通过联合运动的方式改善身体机能。
3.3 运动联合营养干预
尽管单独的营养和运动已被证实对肌肉衰减症的积极影响,但更多的研究团队围绕营养联合运动干预对肌肉衰减症的影响开展了研究。Nascimento等[29]提出运动干预联合营养补充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为防止老年肌肉衰减症进一步加重,必须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联合营养来改善肌肉衰减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6],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优质蛋白质可显著增加肌肉衰减症患者腿部肌肉量和力量,改善身体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运动或单纯营养干预。高强度动力阻力训练并辅以乳清蛋白补充可以改善患有肌肉衰减症和骨量减少的老年人的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骨密度等指标[26]。老年人实施运动联合营养支持不仅能增加老年人能量摄入,还可改善其身体活动状况,延缓肌肉衰减症的发展。但要在社区和临床广泛应用还需要制订更加完善的干预方案,开展大样本、高质量、严谨、科学的临床研究。
3.4 个性化干预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订不同的体育锻炼计划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策略。对于年老体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等进行适当调节。开始时可选择每日5~10min的有氧运动加上1~2项简单的力量训练[30]。同时,还应考虑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对于不能自主运动的老年人,可以在物理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运动训练,或借助仪器帮助其产生肌肉运动,也会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此外,锻炼计划还应与肌肉衰减症患者共同商定,选择符合患者偏好的运动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外,体育锻炼计划在分小组进行、有监督时效果更好[17]。因此,建议社区或养老中心等机构在进行运动干预时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患者喜欢的运动,并采用团体训练计划同时在旁监督。
4 小结与展望
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肌肉衰减症患者逐年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我国在肌肉衰减症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空白。运动疗法治疗肌肉衰减症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但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应为老年人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5 参考文献
[1] Li CW,Yu K,Shyh-Chang N,et al.Sterol metabolism and protein metabolism are differentially correlated with sarcopenia in Asian Chinese men and women[J].Cell Prolif,2021,54(4):e12989.
[2] 李春微,于康.肌肉衰减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1,51(8):1170-1179.
[3] Cruz-Jentoft AJ,Baeyens JP,Bauer JM,et al.Sarcopenia: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Report of 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J].Age Ageing,2010,39(4):412-423.
[4] Angulo J,Assar ME,Bustos AL,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Strategies to manage frailty[J].Redox Biol,2020,35:101513.
[5] Chen LK,Liu LK,Woo J,et al.Sarcopenia in Asia:Consensus report of the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J].J Am Med Dir Assoc,2014,15(2):95-101.
[6] Distefano G,Goodpaster BH.Effects of exercise and aging on skeletal muscle[J].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2018,8(3):a02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