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葛静摘 要:网络订餐行业的飞速发展,既为食客带来了便捷享受,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难题,如餐饮商家违规经营、网络订餐平台资质审核工作开展不到位、政府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与健康权益,应规范餐饮商家的经营行为、强化网络订餐平台资质审核机制、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
关键词: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food ordering industry has not only brought convenient enjoyment to diners, but also brought new problem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uch as illegal operation of catering businesses, inadequate qualification audit of online food ordering platforms, and imperfect government network supervision system. In order to build a solid food safety defense line and protect the food safety and health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e business behavior of catering businesses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he qualification review mechanism of online ordering platform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government’s network supervisio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美食”模式的兴起,网络订餐业务迅速扩张,为餐饮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然而,在网络订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未能适应新的形势,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风险涌现。在网络订餐的各个环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例如,在食材采购与销售环节,部分商家使用变质原料;在食品加工制作环节,未能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配送环节,外卖员可能会不当处理食品。对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管理。
1 网络订餐行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53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85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50.3%[2]。这表明使用外卖服务的用户群体数量众多。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10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为16 357亿元,同比增长7.2%,行业渗透率达28.0%。预计未来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大,2027年达19 567亿元。这表明网络订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网络订餐产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多样的餐饮服务,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经营者不遵循食品安全规范,一味地追求利益,违法添加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电商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和对经营者资格审查制度的缺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网上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2 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
2.1 监管环节多
网络订餐服务涵盖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制作、包装及配送的全过程。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包装到配送,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需要对这些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以确保食品安全[3]。
2.2 监管内容多
网络订餐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内容多样,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保证网络订餐企业的营业执照齐全、业务范围清晰,避免出现假证、无证经营等情况;②严格控制进入第三方平台的准入条件,保证进入的企业能够达到相应的规范和规定。由于目前我国连锁餐厅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针对没有实际经营场所或者经营地点很难追溯的餐饮企业,需要采用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方式,保证实地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2.3 监管成本高
网络订餐行业的商户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偏远的居民区,都有可能有外卖商户存在[4]。对此,监管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检查执法,派遣更多执法人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配备高灵敏度检测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等采集、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网络订餐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成本较高。
2.4 监管手段新
随着网络订餐行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因此,监管部门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例如,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网络订餐平台上的餐饮企业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违规操作等,从而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可以了解餐饮企业的运营状况、消费者反馈等信息,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提供依据。网络爬虫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监管部门能够高效地抓取互联网上的信息,包括餐饮企业的资质信息、产品信息、消费者评价等。此外,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对餐饮企业的智能化监管,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度。
3 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1 餐饮商家违规经营
①消费者通常依赖于网络订餐平台提供的文字和图片来了解餐饮商家的信息,但部分餐饮商家的网络宣传内容与实际环境差异显著。部分餐饮商家利用网络订餐平台的漏洞,在简陋的棚屋或非法小作坊中设立厨房,向消费者提供外卖服务。②食品卫生管理不到位,包括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劣质油,采购“僵尸肉”和“淋巴肉”,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原料,或者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健康证明或证明已失效[5]。③许多餐饮商家擅自扩大经营范围,如一些仅获得热食类许可的商户违规提供冷食、糕点等食品,这一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订餐行业的规范秩序。
3.2 网络订餐平台资质审核工作开展不到位
网络订餐平台的经济效益与入驻商家的数量、消费者的订单量紧密相关。根据现行规定,餐饮商家需要同时具备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才能获得入驻网络订餐平台的资格。尽管如此,部分网络订餐平台为迎合市场扩张需求,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网络订餐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审核餐饮商家资质。在监管过程中,部分餐饮商家持有的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已过期或被撤销,但网络订餐平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下架相关店铺,从而催生了众多“隐形店铺”和“沉睡账户”,进一步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3.3 政府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
①现有的网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过于笼统,缺乏针对网络食品交易特点的细化和具体化规定。这导致监管部门在实践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和执行,影响了监管效果。②缺乏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遵守食品安全规定,提高食品安全信用。同时,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③缺乏高效的数据分析和监测机制,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加之追溯体系不完善,不能对问题食物来源进行有效追溯,增加了对食物安全事故处理的困难。④外卖平台的监督责任主体不明,各个监管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空白或重叠问题。
4 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4.1 规范餐饮商家的经营行为
①网络订餐平台要严格审核餐饮商家的宣传信息,确保宣传信息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并可引入实地核查机制,对商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对虚假宣传商家加强处罚。②网络订餐平台可以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抽检食品,以确保所有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商家,网络订餐平台将给予相应处罚并立即下架其产品。同时,网络订餐平台应设立专门的审核团队,对商家提交的健康证明进行仔细核查,包括验证健康证明的真实性、有效期以及是否与商家从业人员相匹配。同时,要求商家定期提交更新后的健康证明,以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始终符合食品安全要求[5]。③加强经营范围监管,完善许可制度。网络订餐平台应强化对商家经营范围的监管,保证商家严格遵循其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对于任何擅自扩大经营范围的商家,网络订餐平台将采取警告或下架等措施予以处理。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完善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制度,确保商家在获得合法许可后才能经营特定食品,从而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的规范与秩序。
4.2 强化网络订餐平台资质审核机制
开发一个高效的资格审查程序并加强日常运营监管,对于保证外卖产品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要求商家上传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关键资质文件的扫描件或照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技术自动提取文档中的关键信息,并与政府公开数据库进行比对验证,确保资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自动验证失败或存在疑问的资质文件,引入人工审核环节。由专业的审核团队对文件进行细致审查,必要时可要求商家提供额外证明材料[6]。另外,商家通过资格审查后,为其提供食品安全法规、卫生标准等方面的在线培训课程,确保其了解并遵守相关要求。
4.3 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
①针对网络订餐行业的发展特点,明确网络食品交易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风险点,提出相应的监管要求和操作指南。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对守信商家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奖励。同时,通过媒体宣传、行业表彰等方式,提高守信商家的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对违规商家实施严格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形成有效的威慑,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警示其他商家遵守食品安全规定[7]。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络食品交易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推动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信息可追溯。④明确外卖平台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包括入驻商家审核、日常监督等;划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问题[8]。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5 结语
网络订餐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网上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餐饮商家违规经营、网络订餐平台资质审核工作开展不到位、政府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采取规范餐饮商家的经营行为、强化网络订餐平台资质审核机制、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等措施,提升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成效,助力网络订餐行业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持续更新和完善与网络订餐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具体的监管标准和操作指南,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网络订餐平台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商户的审查和日常监管。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监管过程中。只有各相关方紧密协作,才能确保网络订餐行业的食品安全,推动行业稳健、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明霞,杨艳,刘晓红,等.承德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措施研究[J].河北医学,2021,27(10):1757-1760.
[2]张鑫.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21,23(5):164-166.
[3]陶丽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食品,2020(19):144-146.
[4]张亭.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监管缺失原因及完善对策[J].现代食品,2020(7):138-142.
[5]吴彩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问题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3):23-25.
[6]全毅.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沈阳市H区为例[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24.
[7]高万鹏,祁一清.聚焦网络订餐 守护外卖食品安全[J].中国品牌,2023(10):17.
[8]王晓磊.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青岛市S区为例[D].青岛:青岛大学,2023.
作者简介:葛静(1986—),女,天津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