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对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耿直 朱禹澎 李忠文 谢媛 王天歌*摘 要:本文阐述了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以及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质量把控的意义,揭示了食品检验在现代食品行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从检验设备、检验人员、检验标准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食品检验水平,加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食品检验;食品质量控制;重要性;影响因素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re role of food inspection in ensuring food safety, improving food quality, safeguarding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quality control in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circulation and other links, revealing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of food inspection in the modern food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inspection equipment, inspectors, inspec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ood insp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food quality control.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检验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食品品质、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准确依据,从而确保市场上的食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深入研究食品检验对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品检验对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食品质量控制的首要目标,而食品检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通过食品检验,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检测,及时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防止其流入市场,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1.2 提升食品质量
食品检验不仅能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食品品质的检验,如色泽、口感、质地等指标,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存在变质、劣化等问题。同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可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营养信息,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健康、更营养的食品。此外,将食品检验结果反馈给食品生产企业,有利于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产品配方,提高食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1]。
1.3 维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有权获得安全、优质、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食品检验作为保障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客观、准确的食品质量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当消费者对购买的食品质量存在疑虑时,可以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4 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食品质量的同时,也对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格的食品检验制度可以促使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减少食品污染和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食品检验结果还可以作为市场准入和监管的重要依据,优化食品行业的市场环境,实现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检验设备因素
食品检验设备的先进程度和精密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传统的手工检测设备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设备转变。先进的检验设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有害物质。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分析仪器在食品检验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等成分的检测能力和水平。然而,如果检验设备维护不当、校准不准确或存在老化损坏现象,则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例如,检测仪器的传感器老化,可能会使其对某些物质的检测灵敏度下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偏低;设备的校准不准确,可能会使检测数据出现系统性误差,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检验人员因素
检验人员是食品检验工作的执行者,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检验工作需要检验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此外,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检验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可能会对检验方法理解错误,导致操作失误;操作技能不熟练,可能会在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等环节出现误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如果检验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检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也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2]。
2.3 检验标准和方法因素
食品检验标准和方法是进行食品检验的依据,其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同的食品检验项目需要采用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这些标准和方法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验证制定出来的。然而,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些现有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可能存在滞后性,无法满足实际检验工作的需求。例如,对于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的检测,可能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检验工作无法开展或检验结果不准确。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检验标准和方法可能存在差异,这也给国际贸易中的食品检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欧盟和美国对于食品中某些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出口到不同地区的食品在检验时出现不同的结果。
2.4 样品采集和保存因素
样品采集和保存是食品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如果采样方法不科学、采样量不足或采样部位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采集的样品不能代表被检测食品的整体质量,从而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在对一批桶装食用油进行检验时,如果只从少数几个桶中采样,而不是按照一定的采样规则从整批油中随机抽取多个样品,那么检测结果可能无法反映整批油的真实质量情况。此外,样品保存不当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果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样品中某些成分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例如,对于易挥发或易氧化的样品,需要确保容器密闭、环境温湿度适宜。
2.5 实验环境因素
食品检验工作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环境条件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因素应符合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如果实验室环境条件不稳定或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影响检验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进行精密仪器分析时,实验室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可能会导致仪器的性能不稳定,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实验室的洁净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样品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实验室周围的环境因素,如电磁干扰、振动等,也可能会对检验仪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检验结果[3]。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检验设备投入与维护力度
食品检验机构应根据实际检验工作的需求,合理配置先进的检验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加大对检验设备的投入力度,引进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仪器,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和更新等工作流程和责任人员,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还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维护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检测结果。
3.2 加强检验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检验人员考核制度,对检验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检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还应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
3.3 完善检验标准和方法体系
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检验标准和方法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结合本地区、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检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标准体系做出贡献。同时,加强对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的研究,及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检验方法,填补检验标准和方法的空白。此外,还应加强对检验标准和方法的宣贯和培训,确保检验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标准和方法。
3.4 规范样品采集和保存工作
制订科学合理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操作规程,明确采样方法、采样量、采样部位以及样品保存条件等要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对样品采集和保存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采样和保存方法,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保存的样品质量稳定。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使用符合要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并做好样品的标识和记录工作。在样品保存过程中,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变质[5]。
3.5 优化实验室环境条件
加强对实验室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根据检验工作的要求,合理配置通风、温控、净化等设施设备,确保实验室环境条件符合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6]。同时,加强对实验室周围环境的管理,避免实验室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使实验室卫生状况良好,为检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4 结语
食品检验作为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制订高效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食品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更加完善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食品质量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徐正,尹畅,张恝.新时期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质量监管,2024(9):90-91.
[2]张瑞.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4(22):56-58.
[3]李伟,刘平,郭文丽,等.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策略[J].中国食品工业,2023(6):55-57.
[4]李文平.食品检验过程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与解决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4(9):61-63.
[5]李凡,张贇.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2(24):80-81.
[6]梁玉婷.食品检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13):52-54.
作者简介:耿直(1989—),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检验。
通信作者:王天歌(1990—),女,辽宁庄河人,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品、化妆品检验及方法研究。E-mail: 7071718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