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研究

作者: 张艳 贾晋昉 李英杰 刘俐 马喆

摘 要: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如何通过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来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原则,探讨其不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加强企业质量控制、提升添加剂管理水平、构建检测预警机制以及开展科普教育等措施,以期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安全

Abstract: The rational use of food additiv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food safety. How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rough standardized use of food additiv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of rational use of food additives,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ir unreasonable use on food safety, and proposes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sound legal and regulatory supervis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quality control, improving additive management level, constructing a detection and warning mechanism, and conducting scientific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use of food additives.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超量使用、非法添加)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也严重影响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探索有效的监管措施和使用规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分类和合理使用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基于其功能和来源,主要包括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色素、调味剂以及稳定剂和乳化剂等。

营养强化剂用于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防腐剂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和山梨酸等。色素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主要用于增加或调整食品颜色,以提升食品的视觉吸引力。调味剂如谷氨酸钠和糖精能够改善食品风味,提升食品口感。稳定剂和乳化剂(如卵磷脂和明胶)则可以改善食品质地,保持食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在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2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原则

2.1 合法添加原则

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合法添加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由于食品添加剂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非法添加工业用染料、滥用防腐剂等都曾引发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合法添加不仅涉及添加剂品种的选择,还包括适用范围、使用对象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

2.2 适量添加原则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使用剂量与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密切相关。过量使用添加剂不仅会改变食品本身的风味和品质,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某些添加剂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或增加致癌风险,特别是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严格控制添加量,既要确保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又要避免过量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2.3 选择正规产品原则

食品添加剂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正规产品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或者效果不稳定,这不仅会影响食品品质,更可能危及消费者健康。一些非正规渠道的添加剂往往缺乏质量保证,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不仅能够保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能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2]。

3 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1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风险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不仅影响食品本身的品质,还可能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风险。①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改变食品的天然风味,导致口感失真或产生异味。②某些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会引起急性中毒反应,如亚硝酸盐超标可能导致紫绀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③长期食用含有过量添加剂的食品还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或致癌风险。例如,2008年暴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部分奶制品生产企业为了掩盖牛奶被稀释的事实,违规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最终导致大量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等健康问题。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的漏洞,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3.2 非法添加物的危害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非法添加物的危害堪称食品安全的“定时炸弹”,其危害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这类物质通常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或工业用原料,它们可能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性。以“苏丹红事件”为例,这种工业染料本应用于皮革和织物的染色,却被不法商贩添加到辣椒制品中增色。苏丹红不仅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还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严重损害。此类非法添加物通常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诱使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而铤而走险。

3.3 食品添加剂相互作用的风险

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潜在危险的食品安全议题。当多种食品添加剂在同一食品中共同存在时,它们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不仅改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还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从而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①某些添加剂组合会产生协同效应,增强各自的毒性。例如,当亚硝酸盐与某些氨基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共同存在时,会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②一些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降低或抵消各自的功效,如某些防腐剂与抗氧化剂组合使用时,可能会降低防腐效果。③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改变食品的色泽、口感等感官特性,进而影响食品品质。这种相互作用的危害通常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消费者难以通过感官判断,一旦发生问题,其危害程度往往超出预期[3]。

4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对策

4.1 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食品添加剂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监管体系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和前瞻性,能够及时应对新的食品安全挑战。从立法层面来看,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①应当完善食品安全基本法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明确其使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建立统一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②要制定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细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检验方法等具体标准,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

从执法层面来看,则需要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①要整合各监管部门的执法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监管效率。②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对高风险食品添加剂实施重点监管,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4.2 强化企业质量控制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需要从原料控制、生产管理和产品检验等方面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料控制方面,企业应加强供应商评估与筛选机制,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和实地考察,确保原料来源可靠,同时对每批进厂原料进行严格检测,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这不仅能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实现原料使用的可追溯性。在生产管理环节,企业应严格执行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标准,通过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特别是在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实时监控生产参数,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偏差。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记录,确保生产全过程可控、可查、可追溯。在产品检验环节,企业则需要强化成品检验,配备专业的检验设备和人员,建立完整的检验记录,对每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所有出厂产品均符合质量标准。此外,还要定期开展产品稳定性研究,评估产品在贮存期间的质量变化,为产品质量提供持续保障。

4.3 提升添加剂管理水平

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企业急需提升添加剂管理水平。在内部管理方面,企业应构建系统化的添加剂使用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建立专门的添加剂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每种添加剂的来源、使用量、使用时间等信息,确保添加剂使用过程的可追溯性。②针对不同工序制订严格的添加剂使用规程,明确各类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操作要求。③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负责添加剂使用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行为。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添加剂的使用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添加剂计量设备,提高添加剂使用的精确度,并采用智能化的生产控制系统,实现添加剂使用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同时,开发新型添加工艺,以降低添加剂的使用量[4-5]。

4.4 建立检测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检测预警机制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其不仅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作为支撑,还需要有快速响应的预警系统。通过构建食品添加剂检测数据库,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在日常检测中,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提高添加剂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确定重点监测对象。此外,还要加强对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研究,不断完善检测技术标准。通过建立多部门协作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分析,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4.5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公众认知、消除认知误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表现为过分担忧或完全忽视,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使用和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因此,科普宣传教育应采用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具体措施包括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和图文内容;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食品添加剂知识讲座;通过案例分析使公众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其安全使用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通过对比实验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增强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采用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科普知识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和理解。

5 结语

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及其对食品安全影响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规范使用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效益与安全风险已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以及开展广泛的科普教育,能够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体系。这既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崔波.食品安全背景下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的分析研究[J].食品界,2024(12):132-134.

[2]苏连华.食品添加剂在生产过程中的合理使用[J].食品界,2024(7):69-71.

[3]王颖,王亚芳.中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J].食品界,2024(5):143-145.

[4]石梦璇,于晓慧,李俏.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与合规性问题探讨[J].中国食品工业,2024(1):63-65.

[5]殷金莲,孟祥敏.浅析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J].现代食品,2018(5):61-63.

作者简介:张艳(1989—),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