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在食品监管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殷广宁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Inspection in Food Supervision
YIN Guangning (Zhangjiakou City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Comprehensive Law Enforcement Bureau,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large-scale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the food supply chai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and risk points have also increased.From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o sales and catering services,to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there may be potential safety risks.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verallevel offood supervis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in fod supervision,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Keyword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inspec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当前,食品产业链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数量急剧增加,潜在的风险点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食品监管方式存在检测覆盖面窄、风险预警落后、资源配置效率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严重削弱了食品监管的整体效能。近年来,食品添加剂滥用、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濒繁发生,迫切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1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
1.1风险监测与预警
在食品监管体系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系统抽检、科学预警,使食品监管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真正实现监管前置,以充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常覆盖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在实际抽检工作中,监管人员通常会根据食品类别的风险等级,针对性地制订抽检方案。以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高风险食品为例,生产环节应保证每月抽检1次,每批次抽检不少于10个独立包装,且总量不低于 3kg ;流通环节每季度至少抽检1次,如果是重点区域则要适当加大抽检频率,做到月月抽检,每批次不少于50份。通过系统有序的抽检,有助于提前发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以及存在污染物、非法添加物、微生物等潜在风险,避免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此外,通过对历年抽检数据的整合、分析,有助于精准识别区域性风险(小龙虾重金属污染、果蔬主产区农药残留等)、季节性风险(冷饮微生物超标、腌制品亚硝酸盐超标等),以便于针对性地制订预警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肃治理,构建预防为主、全程管控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1.2保障消费者权益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覆盖面最广的行业之一,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涉及的环节相对较多。部分不法商家通过掺杂掺假、虚假标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等手段牟取利益,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作为食品监管体系中的关键手段,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精准识别威胁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惩,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健康运行[2]。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过程中,监管部门通常会把随机抽检、靶向抽检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聚焦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分别检测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超标、非法添加剂等指标,以便于及时地发现不合格产品,从而把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不仅如此,针对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后续会加强源头追溯,依法对相关企业及人员采取惩处措施,从而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推动行业整改。同时,依托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手机软件等平台,定期将抽检结果面向全社会予以公开,以提示消费者注意不合格产品,督促企业将问题食品召回,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
1.3促进企业落实责任
在食品监管领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既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企业落实责任的关键途径,有助于推动食品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压力下,企业通常会积极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管理,构建全链条管控模式。除了在采购环节严查供应商资质、建立原料追溯体系,还会主动优化生产工艺、研发天然防腐剂替代方案,并在食品出厂环节,加大检测力度,通过增加检测项目和检测频次,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3]。在抽检工作完成之后,监管部门一般会面向社会及时公开抽检结果,督促企业尽快实施声誉管理,主动披露食品安全风险的原因、产品召回范围及补偿方案,并在后续生产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以逐步贏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15.pd原版全文
2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实施策略
2.1科学制订抽检计划,明确抽检目标
制订抽检计划是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确定抽检目标和优先次序,能为抽检工作提供行动依据,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发挥,切实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监管人员在执行抽检计划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风险导向和全面覆盖的原则,结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分别确定抽检的重点品类、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以及重点对象[4]。例如,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这些高风险食品均属于重点抽检对象,要对其生产、流通环节,以及小作坊、农村集市等场所进行重点抽检,通过增加抽检项目、频次,有效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此外,考虑到食品安全形势通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舆情热点、突发事件等,为了灵活应对变化,监管部门必须对抽检计划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2.2 规范抽检实施流程,确保公正有效
规范抽检实施流程是确保抽检工作公平有效的关键点。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过程中,监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根据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特殊食品等产品的特性、批次大小、风险程度,合理确定抽样数量,既要突出样本的代表性,又要规避因过度抽样造成的资源浪费[5。在完成抽样工作之后,监管人员需要采取专门的封样材料、封样方式,对采集的样本进行规范化封样处理,并整合抽样的时间、地点、样本状态和抽样人员等信息,生成唯一的追溯码,赋予样本可溯源性。针对冷链食品、易腐食品等对运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配置专门的冷藏设备、保温箱等,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变化,防止因长途运输影响到样本原有的品质和特性。在检测方法方面,监管人员需要根据产品类别,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性地实施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和腐蚀剂等常规检测项目。密切关注非法添加物以及微塑料类的新型污染物,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范围加以调整,尽量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新兴风险检测能力,突出检测工作的前瞻性,以便于快速识别高风险产品,为精准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供依据。
2.3强化抽检数据驱动,精准研判风险
在供应链全球化、市场环境愈加复杂的背景下,传统食品监管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抽检覆盖率不足、风险预警滞后、资源分配低效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食品监管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基于上述问题,食品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数据整合力度,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流通、检测、舆情等方面的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动态监测、趋势预测,进而精准研判风险,彻底将“被动响应”转化为“主动干预”。以膨松剂使用为例,为了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膨松剂的添加量,预防铝残留超标风险,监管部门应开展专项抽检工作,通过整合原材料采购记录、加工参数、历年抽检数据,以铝残留为核心针对性搭建风险预警模型。以该模型为载体,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原材料来源、添加剂使用量、生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科学预测企业铝残留超标的风险,并按照风险评分,将企业划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制订差异化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方案,特别是高风险企业,需要适当增加抽检频次、抽检项目,对其铝残留各项指标严加监测。与传统抽检方式相比,数据驱动下的针对性抽检,问题发现率大幅提升,并且抽检效率相对较高。
2.4加强抽检结果处置,形成监管闭环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必须以抽检数据为核心,积极构建“发现问题、依法处置、根源治理”的新模式,打造全链条监管闭环。针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环节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监管人员严格按照“即查即停”的规定,责令相关企业立即停产,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深入调查;针对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严重违法行为,需秉持零容忍态度,除了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还需要采取顶格处罚策略,即吊销涉事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将其纳入黑名单[。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对不合格产品的流向进行跟踪,并由食品监管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共同实施跨环节溯源,确保尽快锁定问题根源,为制订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以便于精准施策。与此同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信用中国平台、政务新媒体平台,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不合格产品清单、涉案企业行政处罚、企业整改情况等信息面向社会予以公开,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强化企业信用监督,努力构建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3结语
在食品监管体系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起到风险监测与预警、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责任落实等作用。监管部门应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重要性,以监管目标为导向,从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规划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实施方案,通过科学制订抽检计划、规范抽检实施流程、强化抽检数据驱动、加强抽检结果处置等一系列策略,努力打造精细化、全链条监管模式,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水平,逐步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让人们吃得更放心、更健康。
参考文献
[1]薛建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开展及实践要点研究[J].现代食品,2024(24):165-167.
[2]祝明茜.食品监督抽检机制优化: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关键路径[J].中外食品工业,2024(19):40-42.
[3]褚红英.论食品监督抽检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意义[J].现代食品,2024(10):145-147.
[4]张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2024(12):70-72.
[5]曹敏.基层食品监督抽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4(9):120-122.
[6]党春林,徐向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抽检环节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食品工业,2024(3):16-18.
[7]高峰.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主要问题的探讨[J].现代食品,2024(2):135-13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1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