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作者: 牛巍
Desig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NIU Wei
(Changzh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zhi O46ooo,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B/S architecture toaddresstheissuesof low efficiencyinpersonnel,machinery,materials,methods,enviroment, and testing faced by food inspectionand testing.The system has achieved fullprocessdigital control from sample acceptance, inspection task allcation, experimental processrecording to report review through scientific business process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functional data units,greatly improving the eficiency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effectively reducing risks caused by human factors.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食品检验检测作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检测能力均有较大提升。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食品种类的日益多样化,食品检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食品检验检测中的一些问题如检测设备和技术局限性、检测标准和方法不完善、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检测结果应用反馈问题等逐渐显现出来[1]。为此,本文设计了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高效统筹解决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涉及的人员管理与培训、设备管理与使用、样品采集与管理、方法标准管理、环境条件监控及数据分析等关键问题。
1设计构想
1.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的过程中,会面临如下问题。 ① 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复合型、高层次的检测技术人才,特别是精通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形势日益复杂、检测任务日益繁重的需求[2]。 ② 样品标签只对样品名称进行了简单标注,对于一些关键信息,如采集的具体时间、样品的批次编号、采样人员的信息、样品的特殊性质等方面却未能仔细标明[3]。 ③ 设备管理不规范,存在检定校准计划不统一,造成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日期不稳定,检验检测结果存疑。设备管理编号混乱,导致检验检测结果无法溯源。 ④ 检测操作环节缺乏有效监管,部分机构未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记录制度,检测人员在仪器设备使用、试剂配制、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条件控制等方面的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导致检测过程缺乏可追溯性和规范性[4]。⑤ 报告审核环节流于形式,部分机构未建立报告多级审核制度,审核人员对原始数据缺乏必要的核查,未对报告结论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质疑和复核,对报告中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1.2系统简介
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检验检测任务接收、样品分配、留样管理、检验任务分配、检验过程管理、检验结果审核与提交、报告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建成后可大大提高检验检测全流程的效率,解决因人员技能不足和质量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检验检测结果失效问题。
1.3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该系统采用标准化的B/S架构模式,由模块化、可扩展的Web浏览器客户端与分布式数据服务端构成。客户端与服务端基于HTTP协议实现通信交互,并支持HTTPS协议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性。在分层架构设计上,严格遵循关注点分离原则。这种架构设计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服务端专注于数据处理与业务规则执行,客户端优化交互响应与界面展示,既提升了跨平台兼容性与系统扩展性,又显著缩短了请求响应时间。
2 需求分析
2.1 功能概述
系统需实现检验检测对象的完整检验检测业务流程,包括检验检测业务受理、任务流转、任务接收、任务分配、结果录入、检验检测报告自动生成的动态管理单元功能,以及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品管理、方法标准管理、环境监测管理、记录管理、报告管理等静态管理单元功能。
2.2 业务受理
业务受理人员完成委托单受理后,系统自动获取外网的委托申请单信息,并提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任务接收,提供样品信息及检测方案补充完善功能。
2.3 任务流转
系统通过检品特征参数进行任务分派和匹配对应检验部门。受检品种处置支持两种模式,分别为人工指派与检测项目智能匹配。系统内置检测标准参数库,可自动生成主检/协检样本配置方案。支持生成全流程标准化文档,包括可溯源条形码标识卡、业务受理凭证、费用预审通知书。
2.4 任务接收
部门管理者可实时查阅每日分派的待检任务清单,涵盖样品属性、优先级判定、业务分类、检测目标及执行标准等。样品核收环节设置双重验证通道,既支持通过扫描样品条形码实现自动任务匹配,亦提供人工录入功能。针对不符合接收规范的异常任务,部门管理者可行使审核否决权推送至送检业务部门,确保全流程操作留痕与质量追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54.pd原版全文
2.5 任务分配
部门管理者可通过可视化调度平台,查看本部门全部待检任务清单,实施精准任务指派。系统支持多维任务分派策略,既可按照样品属性进行整体分配,亦可依据测试项目类型实施专业化分工,同时配置并行检测模式实现同一样品多人员同步检测,并内置异常复检任务二次调度功能,当检测结果存疑时系统自动触发复核流程并生成重分配指令。
2.6 过程控制
系统可实现从任务启动到报告生成的全要素管控,系统主界面实时展示待检样品核心参数,检测准备阶段可同步调取对照品与试剂的溯源档案、实时库存动态以及仪器设备状态。检测实施过程中自动生成带环境监控的电子实验记录,录入检测条件参数、操作人员身份标识及设备使用时段,支持直接调用预设公式自动生成结果或依据人工输入的修正系数进行二次运算并执行《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终检报告需经电子认证电子签名方可提交归档,系统同步记录检测完成时间节点至质量管理追溯数据库。
2.7检测结果核验
通过三级审核机制,核对人员与部门管理者对检验员提交的原始检测数据链实施分级审核。审核过程可对检测进行溯源,涵盖样品属性、方法标准、标准物质溯源证书、仪器使用日志及环境监控数据。对存疑检测数据实施留痕式退回机制,审核人员需标注具体修订依据并触发系统电子批注流程,检验员接收修订指令后需执行整改。终审通过后,部门管理者需采用电子签名进行结果确认,系统同步将审核通过的检测报告推送至业务关联部门,并在质量管理数据库中自动记录复核阶段时间节点,确保符合检测结果可追溯性与审核时效性的规范要求。
2.8 报告管理
系统需根据维护的报告模板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并支持对生成报告的在线调整。报告审核审批人可以在线审核审批报告,并支持在线批注退回管理具体流程见图1。
3系统功能设计
3.1用户访问层
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实现业务逻辑与交互界面的优化,用户层作为通过标准化接口向应用层发起业务数据请求,应用层对请求进行逻辑运算及资源调度,并将处理结果经协议转换后反馈至用户层交互界面。该架构通过模块化服务组件设计显著降低业务规则变更对前端交互的影响,显著提升系统吞吐量与高并发场景下的服务稳定性。

3.2 系统应用层
系统应用层是用户直接使用的与业务有关的各系统集合,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层,也是系统的核心。该层构建在应用支撑层之上,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设备台账管理、标准方法管理、检验项目管理、测量设备计量计划管理等功能模块。此应用服务层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设计,并通过业务逻辑之间的调度实现各相关功能之间的交互整合。
3.3 中间枢纽层
中间枢纽层以分布式应用服务器集群为核心,构建基础技术支撑平台,通过标准化服务总线实现跨平台资源整合与框架部署,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运行环境、跨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及数据交换安全通道。该平台通过标准化的网关接口规范与数据管理模型,构建起应用系统间的服务网格架构,实现跨域业务组件的交互。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增加了对应的支撑工具,包括流程变化时的工作流引擎、报告格式变化时的报告模板管理工具、新购设备时的仪器连接配置工具、增项扩项时的数据模板管理工具。
3.4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由检测主数据库、业务数据库、试验数据库及知识数据库四大核心存储单元构成,实现从数据采集、清洗到归档的全链路可审计性,确保检测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可追溯性与跨系统共享能力。其中,检测主数据库是基础数据库,而业务数据库和试验数据库在检测主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
3.5 基础资源层
基础资源层通过模块化硬件集群与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形成支撑信息采集、传输、协议转换、清洗加工及可视化呈现的物理基础架构。该层部署企业级网络拓扑、分布式计算资源池、多级存储体系以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协同运作,实现从边缘数据采集终端到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链路高可用保障。
4结语
本文基于B/S架构设计的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科学的业务流程化设计以及功能化数据单元构建,实现检验任务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涵盖任务分配、样品管理、检验过程记录、仪器设备管理、检验检测报告管理等功能;打通了人员、设备、标准等功能单元的交互链路,形成检测数据的闭环管理。该系统可有效提升检测过程规范性,强化原始记录追溯能力,大大提高日常任务处理时效,为食品检验检测业务的开展与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推动食品检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侯金衍.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2024(10):40-42.
[2]于军什.基于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检验检测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食品工业,2024(11):31-33.
[3]郑晶鑫.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界,2024(12):86-88.
[4]赵兴利,翟翠翠.浅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4(13):68-70.
[5]王鑫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质量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4(5):155-1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5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