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到餐桌: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作者: 李雨霖

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显著加快以及消费观念转变,预制菜因具备便捷、高效等显著特性,呈现出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态势。然而,在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入探究预制菜安全管理方法,全方位加强预制菜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下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的关键课题。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预制菜安全管理的现状,精准识别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致力于为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风险防范

From Source to Table: Study o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for Prepared Food

LI Yulin

(Hunan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ignificant acceleration of the modern life rhyth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concepts, prepared food, due to their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have shown an increasingly vigorous demand in the market. However, while the prepared food industry is booming, the issues in its safety management have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prepare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ing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repared food have become the key topics for ensuring consumers’ dietary safety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epared food industry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pare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prominent problems existing therein, and proposing a series of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anagement methods in a targeted manner.

Keywords: prepared foo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预制菜是指经过预加工、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近年来,预制菜因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预制菜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微生物污染、添加剂超标、包装材料不合格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预制菜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 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在政策的扶持和消费习惯的转变等因素驱动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政策方面,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预制菜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例如,2024年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1];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等多地都出台了预制菜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消费习惯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对便捷、高效的饮食需求日益增长,预制菜因能节省烹饪时间、提供多样化选择而备受青睐。

然而,预制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质量安全和生产监管问题。例如,部分预制菜生产企业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加工工艺不严谨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此外,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2]。

2 预制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1 保障消费者健康

预制菜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若预制菜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如原材料受到污染、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滋生等,消费者食用后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肠胃疾病,甚至长期累积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食用含有过量防腐剂的预制菜可能干扰人体的新陈代谢,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健康。

2.2 维护企业形象

良好的预制菜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一旦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负面消息会迅速扩散,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导致消费者对其失去信任,进而引发市场竞争力下降。

2.3 促进行业发展

安全管理是预制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重视安全管理,能够建立起规范的生产标准和监管体系,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促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安全有保障的预制菜行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3 预制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3.1 预防为主,风险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预制菜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①要全面收集与预制菜相关的信息,包括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对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识别,如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异物混入等。之后通过定量或定性方法评估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②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包括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其提供的食材符合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加工工艺,控制关键控制点,如温度、时间等参数,以降低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确保其用量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预制菜成品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并调整控制措施。

3.2 全程控制,源头治理

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要严格把控质量,选择具备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对其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证。在生产加工环节,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卫生规范,确保加工环境清洁、人员操作合规。源头治理至关重要,严格把控原材料的种植、养殖过程,尽量选择绿色、无污染的食材,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其采用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3.3 科学管理,技术创新

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如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等,规范预制菜生产的各个环节,明确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技术创新方面,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包装材料,既能延长预制菜的保质期,又能减少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发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食品追溯,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预制菜的整个生产过程,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3.4 公开透明,社会共治

企业应主动公开预制菜的生产过程、原材料来源、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和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规范生产。消费者则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3]。

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协同共治的局面。监管部门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企业要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方法。

4 预制菜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4.1 原料采购与验收

在预制菜的安全管理中,原料采购与验收环节至关重要。①选择可靠供应商是确保原料质量的基础。应优先考虑具有良好口碑、合法资质以及稳定供应能力的供应商,并对其生产环境、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②建立原料追溯体系能够实现从源头到成品的全程追踪,一旦出现问题,可迅速定位并采取措施。这需要供应商提供详细的原料来源信息,包括种植或养殖基地、加工过程等。③严格原料验收是保障安全的关键步骤。要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对原料品质进行仔细检查,还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2 生产加工过程控制

标准化生产工艺是保证预制菜质量稳定的核心。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和食品安全要求,制定详细、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严格执行。确保生产环境清洁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定期对生产车间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通风良好,防止微生物滋生。加强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时间、添加剂使用量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定期抽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

4.3 包装材料与储存运输管理

包装材料的选择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备良好的阻隔性、密封性和耐腐蚀性,防止外界因素对食品造成污染、引起变质[4]。包装要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防止食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受到物理损伤。运输与储存方式的选择要考虑预制菜的特性和保存要求,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产品,应采用冷链运输。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例如,冷藏预制菜的储存和运输温度应保持在0~

4 ℃,冷冻预制菜的储存和运输温度应在-18 ℃以下,湿度也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应严格限制储存时间,避免过长时间储存导致食品变质。同时,应定期对运输用具进行清洁消毒,使其符合卫生标准,且具备良好的保鲜和冷藏功能。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4.4 销售与售后服务

销售环节必须遵循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预制菜在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不变质。销售人员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能够正确储存和展示产品。售后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投诉。对于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迅速采取召回等措施,并向消费者公开处理结果,以维护企业信誉和消费者权益。同时,通过售后服务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5 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5.1 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

构建全面的食品安全管理框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①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到人,避免推诿扯皮。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全流程。②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各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如食品安全管理软件,实现对食品安全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获取最新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不断优化管理体系。

5.2 建立检测追溯体系

建立检测和追溯机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对预制菜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防止其流入市场。建立追溯机制能够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定位问题环节和责任主体;能够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降低危害程度,还能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可向消费者公开追溯信息,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