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

作者: 管宸辉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0

摘 要:为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基于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基本流程,本文从抽样环节和检验环节两方面着手,分析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监管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Food Safety Sampling Work

GUAN Chenhui

(Beipiao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Bureau, Beipiao 122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ensure food safety,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work,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process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work,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wo aspects of sampling and inspection,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for the reference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work related personnel.

Keywords: food safety; sampling; inspection; supervise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政府及市场各级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对各级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也越发频繁和严格[1]。现如今市场监管部门主要依靠食品抽检对各级各类食品生产单位进行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做到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各流程的全覆盖。抽检监管的原则是通过对具有相似性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分析该批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抽检方法使用的是随机抽样法,能够通过检查快速检验某批次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检查效率较高,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只适用于大批量同类食品生产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优化升级以及市场化的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流程和体系在不断完善,保障了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食品安全抽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食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在详细分析食品抽检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就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1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基本流程

为提高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效率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样品所属品类、大小、数量等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抽检流程和方案,如此既能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完成食品抽检工作,又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前,我国现行的食品抽检作业涵盖了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和餐饮等各环节,根据每个环节自身的特点分别使用监督抽检、风险检测和评价性抽检等不同的检查方法。除此之外,为保障食品安全也会在处置、稽查等环节再次进行抽检,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上述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特性和现状,相关部门制订了有关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详细流程。该流程共细分为5步,分别为制订抽检计划、采集封存样本、运输保存样本、检测样本和评价检测结果。食品安全抽检流程及每项流程中需注意的事项见

表1。①制订抽检计划。每次抽检作业开展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本次抽检食品品类、规模等相关数据,确定合适的抽检比例和抽检方法,为后续食品安全抽检作业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②采集封存样本。该流程是否规范操作直接影响着最终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抽样食品进行采集和封存时,要确保所使用的工具和容器洁净无菌,抽样密封完成后需在容器外进行备注。③运输保存样本。样品运输需要将抽检样品从采集点运输至检测点,该过程中需保障样品品相的完整性和性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④样本检测。检测环节在整个食品抽检作业流程中至关重要。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由于样品和整个检测结果具有时效性,因此需在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提高抽检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2]。⑤评价检测结果。依据上一环节的食品检测结果对该批抽样食品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若未符合标准,不仅要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和处罚,还需下架销毁未销售的产品,并对已售出商品进行追回处理。

2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常见问题

本文选取食品抽检流程中的抽样和检验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总结。

2.1 抽样环节

①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为保障市场食品安全,扩大食品抽检监督工作覆盖面,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食品抽检力度。但是,抽检场所和主体存在片面性,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商店、餐饮服务机构等,村镇餐饮和食品自营店铺的抽检率则较低,进而导致部分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②重复抽样导致资源浪费。依据食品抽检法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各级食品检查部门需要对同一抽检食品进行两次抽样检测,两次抽检作业需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以保障最终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但部分食品检测部门的工作态度不严谨,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采用了同量同样的方式进行检测,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待提高。③运输过程保鲜不当。抽检食品的种类多样且分布分散,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会存在时间差以及保鲜方式上的区别。但当前在运输过程中并未根据食品品类进行分类保鲜,导致部分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已变质,影响最终的抽检结果。④缺乏应急抽样响应机制。我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常有发生,虽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形成突发事故应急流程,但没有建立完备的食品应急抽样响应机制,部门工作人员、抽检单位、抽检人员之间缺乏联系,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抽样检测不及时或检测结果的时效性较差,从而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效果。

2.2 检验环节

①缺乏专业技术检验人才。相关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时,需依赖食品检测部门和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但是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和现状并未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此外,现在部分检测机构不仅检测设备和技术落后,还缺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食品检测人员。②检验程序不规范。食品抽检工作除严格遵守相关流程外,还需落实抽检分离,但受人员调度、机构规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部分检测机构在进行食品检验过程中并未落实抽检分离原则,存在抽样人员和检测人员为同一工作者的情况,并未保障抽检作业的严谨性,从而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缺乏信服度[4]。③检验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规模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都造成我国食品抽检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的状况。部分欠发达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食品检测资源。④检验能力落后。判断检验能力落后的依据是“检不了”“检得慢”“检不准”。“检不了”不仅是因为检测设备落后,无法满足检测需求所导致,还受特殊添加剂的影响,导致市场监管机构需将该部分样品送至更高级别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得慢”是受当前市场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食品抽样检测速度无法满足市场供应需求,检测结果报告时效性较低,影响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检不准”是指食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较低,受检测设备、运输过程以及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复检推翻率较高,从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5]。

3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流程,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

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制订详细完备的食品抽检计划和流程。①针对特殊品类的食品应增加抽检次数,扩大样本抽取范围,如抽检合格率较低、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品类。②针对社会舆论谈论度较高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安全监管部门应灵活调整抽检计划及时公布抽检结果。③针对食堂、学校、餐饮机构等人流量较大的食品消费区域,相关部门应增加抽检频次,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④执行食品抽检工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环境灵活变动,保障食品抽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制订详细抽检计划和流程外,还需及时更新食品抽检技术和设备,提高食品抽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①定期对食品检测部门和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帮助其学习并掌握最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和理论。②加强学习食品安全行业基础知识,如操作流程、安全标准等,通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达到提高检测质量的效果[6]。

3.2 完善应急抽检响应机制,加大日常抽检监督管理力度

部分地区和部门在面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时的解决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为解决该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应急抽检响应机制、编撰应急预案[7]。在事件发生时,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等级对区域内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提高应急抽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还需每月、每季度、每年对区域内的重点餐饮部门和食品生产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和考核。此外,还要对抽样数据、检查结果建立档案,使抽检数据方便调取[8]。

3.3 扩大抽检样品的覆盖范围,加强抽样样品运输储存管理

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善于抓重点、抓难点,聚焦人流密集量大、消费量高、风险等级高、安全系数较低的区域和餐饮类型。②对学校、食堂、美食街等人员聚集量大的区域以及城乡接合部、乡镇餐饮部门等食品安全资源较匮乏的地区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样品量和检查项目等,提高检查工作的细致性和严谨性。③对检查结果未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单位和经营部门进行处理时,不仅要进行罚款处罚,还要根据情节的严重性实行停业或关停等。④由于抽样食品品类较多,不同食品的运输、储存条件也存在差异。所以,为保障抽样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变形、不变质,需要根据食品品类来选择适宜的存储运输方式;对于易被感染或污染的食品类型,应当单独进行分隔储存和运输,保证食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9]。

4 结语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查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本文在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抽样检查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通过综合应用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抽检质量,做好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戴煜.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J].现代食品,2024,30(11):95-97.

[2]程景民,徐妍博,王晓成,等.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认知、信任度和负性情绪之间关系调查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3):309-313.

[3]马学龙,解金鑫,姜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质量与认证,2024(6):45-48.

[4]王显.以抽检数据提前感知风险态势推进食用农产品风险防控及闭环管理:厦门市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风险防控调研与思考[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3(12):71-74.

[5]杨雪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4(11):92-94.

[6]任鹏程,宿晨,王亚男,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风险基础信息采集标准化体系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7):1129-1132.

[7]薛慧慧,郭王钊,马坡,等.2020—2022年陕西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各地区不合格数据分析[J].现代食品,2023,29(13):225-228.

[8]李明扬,孙娟娟,仵雁北,等.创新技术支持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行政监管关系研究综述[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3(1):8-25.

[9]常真.河北省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推动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2(10):44-46.

作者简介:管宸辉(1991—),男,辽宁北票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抽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