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作者: 郑勉虹
摘 要:目的:分析2021—2023年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以期为生产者、经营者、监管者及消费者提供启示与参考。方法:汇总梳理广东省近3年抽检结果,对整体情况、抽检食品种类、不合格项目及不合格项目中具体指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着样品抽检量的逐年上升,不合格率呈现下降趋势。2021—2023年,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餐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不合格率平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在不合格项目中,农兽药残留占比较大。结论: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大,抽检结果呈现向好的态势。部分抽检结果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关注。为巩固并深化这一成果,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助力实现舌尖上的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兽药残留;监督抽检
Analysis of Sampling Result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21 to 2023
ZHENG Mianhong
(Swatow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antou 51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mpling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21 to 2023, in order to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producers, operators, regulators and consumers. Method: The results of sampling inspe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recent three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types of sampled food, the unqualified items and their specific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of sample quantity year by year, the unqualified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average unqualified rate of vegetable products, fried food and nut products, catering food and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at a high level from 2021 to 2023. Among the unqualified items, residue of agricultural and veterinary drug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upervision, the current sampling results show a good trend. Some problems in the sampling resul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is achievement,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re still needed to help achieve security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Keywords: food safety; residue of agricultural and veterinary drugs; supervision and random inspection
食品安全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新时代,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全过程,以及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加强监管监测,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食品安全环境。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国家监管食品安全、控制风险、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本文梳理广东省2021—2023年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分析其中的不合格情况,以期为生产者、经营者、监管者及消费者提供启示与参考,助力其提升发现和排查问题的能力,加强风险预警研判,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方法
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1—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本文对相关数据及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整理,对其整体情况、抽检食品种类、不合格项目及不合格项目中具体指标进行分析讨论。
1.2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将相关数据按照食品种类、抽检年份和抽检结果进行汇总,采用Origin软件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体情况分析
2021—2023年广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数量及不合格率情况如图1所示。样品抽检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22年样品抽检数量为66.869 8万批次,2023年为72.210 9万批次,同比增长7.99%。样品不合格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22年样品不合格率为2.52%,2023年为2.19%,同比下降13.10%。
2.2 抽检食品种类分析
2021—2023年,广东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涵盖34个类别,共2 051 695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粮食加工品的抽检比例较高,分别为31.19%、11.06%、8.24%,表明这3个类别食品的居民消费量较大,抽检力度较大。由表1可得,2021—2023年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餐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不合格率均值分别为4.30%、2.60%、5.10%和3.68%,均高于3年所有食品种类样品的不合格率均值(2.47%)。
(1)2021年蔬菜制品的样品不合格率为3.80%,2022年为3.03%,而2023年则上升至6.08%。导致蔬菜制品不合格率升高的因素较多,包括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超标以及微生物污染等。
(2)2021—2023年,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样品不合格率由3.63%降至1.49%,呈现逐年降低的良好趋势。但是,2024年广东省出现的超长雨水模式,导致样品中滋生黄曲霉毒素B1、霉菌的风险增高。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若无法及时食用,则应注意保存方式。
(3)2021—2023年,餐饮食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5.61%、5.63%、4.05%,其均值在所有食品种类中占比最高。其中,餐饮具的抽检不合格率极高,主要与大肠杆菌超标和洗涤剂残留有关。由于餐饮具是消费者接触较多、消费量较大的一类工具,所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4)2021年食用农产品的样品不合格率为3.54%,2022年升至4.03%,而2023年则降至3.48%,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可能是因为居民对该类产品的消费量较大,导致其抽检比例较高,体现了食用农产品在居民饮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避免农兽药不规范使用问题和重金属等元素污染问题,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2.3 不合格项目分析
如图2所示,2021—2023年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中,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重金属等元素污染等项目占比较大。
近年来,农兽药残留问题尤为显著,其占比持续攀升,2023年时已高达40.12%。农药在控制害虫、病害、杂草,以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方面起关键性作用。尽管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消费者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则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危害。兽药存在类似的问题,其通常用于动物的疾病预防、治疗以及促进生长[1]。消费者长期摄入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出现过敏、肠道问题等,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加强对农兽药残留的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每年数以亿计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的患者发病与其食用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过的饮用水和食品有关[2]。微生物检测常用的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霉菌等。由于微生物污染涉及面广,所以应从原辅料来源、生产环境卫生指标、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贮藏等全过程进行排查[3],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4]中明确规定,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类,品种为2 325个,包含食用香料和等同香料1 870种,不限量的食品加工剂38种,限定使用条件的酶制剂和其他试剂417种[5]。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甜味剂、漂白剂及抗氧化剂等,监管部门对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或残留量作出了严格规定,对相同功能食品添加剂的混合使用进行了限量要求。2023年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合格项目所占比例较上年翻倍,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生产者通过加强对相关标准规定的学习,能够避免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和错误使用;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认知水平,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参与消费。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重金属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中,由于其难以被生物降解,而且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并进入人体,若长时间食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食品,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针对具有生态毒性或潜在毒性的金属以及具有相似性质的准金属,如铅、镉、汞、砷、锡、镍及铬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对其限量进行了规定[6]。近3年来,重金属等元素污染的不合格项目占比稳定在8%~11%,其问题仍不可忽视。
其他问题包括质量指标不达标、标签不达标等。其中,占比最高的指标为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该项指标在近3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为14.88%,2022年为11.47%,2023年降至6%以下。这可能与市场对产品的质量需求提高,使得生产者对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有关。
3 讨论
分析2023年广东省居民消费量最大且不合格率较高的食用农产品发现,在兽药残留问题中,恩诺沙星和氯霉素超标问题较为常见。恩诺沙星作为喹诺酮类抗菌抗感染兽药,高效且价格低廉。在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常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有促进生长的效果[7]。但如果使用不当,则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并在水产品中残留,若消费者长期食用此类水产品,可能会危害神经系统,且有患癌风险[8]。为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对其残留量进行限定[9]。氯霉素抗菌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被相关人员广泛应用。然而,氯霉素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将氯霉素列入《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在农药残留问题中,噻虫胺和倍硫磷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是较为常见的超标指标。两者作为广谱高效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为控制虫害病情在休药期施用农药,而在休药期难以保证产品农药残留量,致使上市销售时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可能仍高于标准限量。噻虫胺和倍硫磷残留量超标现象常见于豇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