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举措
作者: 刘怡熙摘 要:农药是现代农业种植中用于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生产要素,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量及质量,但农药残留量超标也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农药残留检测属于现代食品检测的关键环节,应结合现有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做好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工作。本文分析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于现代食品检测的现实意义,并介绍了常见的几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结合基本的技术应用要素,提出关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举措,以期提高检测准确度,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Modern Food Testing
LIU Yixi
(Ruijin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Ruijin 342500, China)
Abstract: Pesticides are important production factors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ests in modern agricultural planting,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owever,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can also pose a threat to food safety. Therefore,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is a key link in modern food testing,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hould be done in combination with existing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modern food testing, and introduces several common types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basic technical application element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ensure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testing;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
近年来农药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检测仪器、设备不断革新,对技术应用的流程把控、环境管理、人员监管、设备维护等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效率及质量,应通过落实科学且严谨的质量控制举措,减少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1 现代食品检测中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1.1 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推进农业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已具有普遍性,农业生产主体大多会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改善作物质量、增加总体产出数量,同时还可减少病虫害等问题的发生[1]。然而,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对食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公众对农产品质量信任度下降,不利于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通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广泛推行与应用,可督促广大农业生产主体严格遵照农药用量控制标准,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同时筑起农产品产出质量的检验防线,确保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达到质量要求,进而增强消费者信任度,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益,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对农产品内部农药成分含量进行检测,从而了解不同类型农药对于农产品栽培成效的影响,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为后续种植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
1.2 降低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人们饮食健康
粮食、蔬果等农产品在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元素的供给需求。然而,粮食、蔬果中农药残留量超出标准时,便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或其他病症。通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规范食品市场的运行,严格防范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食品市场,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2 现代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 色谱检测法
色谱检测法通常分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利用惰性气体的基本特性,提取检测样品中的相应物质,经浓缩后输入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从而获取各组分的检测数据[2]。高效液相色谱法则需要先对检测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自动化分析,精准识别残留农药的含量、种类等具体信息。对比两种色谱检测法,气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适用范围较广、分离效率较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分析结果,适用于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多种类型的农药残留检测,但由于对检测仪器设备依赖性较强,需在确保仪器设备效能优良的前提下开展检测工作,使检测灵敏度与毒素识别能力达到最佳;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灵敏度本身较高,可在少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高效分析,可快速获取检测结果,适用于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检测。
2.2 免疫分析检测法
免疫分析检测法是以现代检测方法与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通过特异性识别和联合反应来获取农药残留数据的一种检测方法。应用的免疫分析技术包括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3]。免疫分析检测法在检测成本与检测效率方面突破了传统检测技术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数量的农药残留检测任务,因此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这一检测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如对于人工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以及在复杂基体样品的分析中容易受到基体干扰,导致出现假阳性等误差性结果,通常还需要联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确证,在自动化程度方面处于劣势。
2.3 毛细管电泳检测法
毛细管电泳检测法主要利用高压电场驱动作用,对样品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目前,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时长尚短,且涉及的检测步骤较为复杂,容易受到检测环境、温度及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仪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电源、毛细管等进行精确调节,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不受影响[4]。采用该方法进行检验时,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记录每次试验的检测数据,再取平均值,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合理。
2.4 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法
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法集结了纳米技术的精确性与生物技术的特异性,通过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及生物传感器技术,实现检测灵敏度提升,同时还可简化检测步骤。采用纳米传感器检测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需事先做好样品涂层等预处理,观察纳米材料(纳米金颗粒、多壁纳米管等)与农药有机成分产生的结合效应,由此对农药残留浓度进行判断[5]。
3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举措
3.1 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严格遵循检测章程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抽样检测环节的质量管控至关重要,需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案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抽样检测是由抽样人员从农产品生产基地、生鲜市场等区域随机抽取样品,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对应批次的农产品是否存在农药超标现象。①根据抽样检测标准,由抽样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抽样检测方案,方案要素包括时间、地点、样品类型、抽样数量、检测方法等,作为抽样检测工作开展的直接依据。②设置配套的抽样检测制度章程,要求抽样检测人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章程进行操作,全面记录相关检测数据,降低产生误差的概率。③针对样品运输环节采取防损坏、防变质的保护措施,避免因样品受损或变质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3.2 加强检测环境管控,及时排查风险因素
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检测环境下开展,当检测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检测效率及检测准确度均可能受到影响,不利于检测质量的控制。因此,加强检测环境的管控也属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质量控制的一环,用于及时排查环境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使之达到检测要求。①结合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检测项目所需的检测条件,从而对检测环境进行整体优化改造,确保固定设施等配套因素的质量水平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例如,针对检测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漏电、火灾等风险进行全面排查,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检测工作开展的安全性。②开设专门维护检测环境的岗位,指派专人定期记录环境数据,评估检测环境的优劣,如识别到数据异常,便追溯源头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调整。例如,基于检测样品的存放条件要求,实时监测检测环境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数值始终保持在适宜的区间,并做好检测区域与办公区域的分隔,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及交叉污染现象的发生。
3.3 定期维护仪器设备,降低误差发生概率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中,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且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要求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如出现维护管理不当、参数调节有误等现象,便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应根据设备仪器的类别及对应维护管理的要求,制订完整的定期维护计划,做好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①定期观察仪器设备内部是否存在零件老化等问题,一旦发现零件存在老化便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如仪器参数出现错误,也要及时进行校准。②明确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步骤,参照仪器设备的说明书等材料,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设置对应的检测与维护章程,确保仪器设备在正常稳定的状态下有序运行,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③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合理划分操作人员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中的权限,在发生操作问题时,及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示,再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调整。
3.4 打造过程控制体系,规范检测流程建设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分为不同的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规范性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质量控制成效,需要从宏观的系统化视角出发,打造全方位的过程控制体系,对检测过程中的所有操作步骤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检测流程方面的质量控制。①按照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标准方法及规范要求,建立科学的检测流程,清晰划分各个检测环节及操作步骤,引入多样化质量控制举措,如空白对照、阳性样品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等,便于及时识别到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的风险因素,从源头上加强过程控制。②可在每个批次的样品中加入质量控制样品,观察回收率情况,从而评估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及时调节检测流程中影响检测准确度的要素,优化整体过程控制效果。③做好检测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记录,留存各种检测原始凭证,作为过程管理与责任追溯的依据,包括仪器使用记录、样品处理过程记录、数据处理记录等,确保记录真实、清晰,且修改规范,形成过程控制的有效依据。
3.5 加大人员监管力度,制定标准检测要求
人员管理是直接影响农药检测技术质量控制的关键性要素,只有在检测人员专业技术达标、操作过程规范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农药检测技术的应用达到标准检测要求,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因此,应从人员管理的方向出发,制定完善的人员操作标准规范制度,同步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与质量控制意识,主动践行标准检测要求,从而减少人为风险因素。①定期展开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将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规范等理论性知识灌输给检测人员,使之及时革新认知,了解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定期考核,并针对检测人员的技术缺口进行重点补充,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能。②充分落实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检测人员满足各项考核要求后,为其发放合格证,确保检测人员在实际检测操作中能够切实达到检测要求。③设置专门的检测人员监督岗位,在日常检测工作中,采用现场观察、对比试验、盲样考核等多种方式,全方面考查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严格监督检测人员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操作,避免对检测质量产生影响。
3.6 详细记录检测数据,保障检测结果正确
完成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后,需要由检测人员处理检测数据并编写对应的检测报告,用于反馈检测数据。①检测人员应将取得的检测数据正确上传至检测数据中心,根据相关标准规范保留有效位数,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及处理,确保数据精确、规范。②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编写检测报告,在格式、内容方面做到准确无误,对检测报告进行反复检验核查后,签署检测人员姓名,从而生效。③检测人员填写检测报告时,可留置出一定的空白处作为修改空间,便于后期修改或添加补充信息,在检测结果方面达到质量控制的最优成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现代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既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应做好质量控制,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结合当前常用的几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从抽样控制、环境控制、设备控制、过程控制、人员控制和结果控制等方面落实质量控制举措,致力提升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效率及准确度,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现代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3(20):62-64.
[2]沙麟.农产品高通量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建立及其应用[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23.
[3]苏欣.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1):84-85.
[4]章英英,吴丹虹,朱晓霞,等.我国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动向和检测质量控制对策[J].现代食品,2022,28(17):5-8.
[5]孙涛.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农家参谋,2021(23):67-68.
作者简介:刘怡熙(1993—),男,江西瑞金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分析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