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意义

作者: 刘艳

摘 要:本文概述食品检测,指出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探讨食品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意义,分析食品检测的常见问题,提出优化食品检测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营造良好、放心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保障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Testing in Ensuring Food Safety

LIU Yan

(Dehua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Quanzhou 362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food testing, points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food safet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testing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food testing,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food testing, aiming at further ensuring food safety and creating a good and assured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food safety;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security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科学、合理地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成为提升食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其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障饮食安全。面对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量,一些不法生产商滥用农药、激素、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掺杂质量低劣的食材或者原料,并直接省略食品安全检测环节,导致大量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1 食品检测概述

食品检测是指通过物理检测、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对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添加剂、污染物、真菌毒素、非食用物质和非法添加物等进行检测,具有准确、可靠、可重复等特点[1]。加强开展食品检测工作,能够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我国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将食品抽检工作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深化“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服务活动,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通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深入排查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将食品快速检测与监督抽检两种检测方式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初步筛查作用,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

2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2.1 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因素主要指的是生物污染、寄生虫污染和昆虫、啮齿动物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在食品污染事件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不仅能够降低食品品质,还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食物中毒中细菌造成的中毒事故占总数的98.5%。常见的能够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2.2 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及配送的任一环节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的物质或产品,包括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食品添加剂滥用等。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严重的土壤、水源重金属污染,进而影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因喷药、施肥次数过多,农药、肥料用量过大,喷药时期不科学,导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生成、农药含量超标;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使用高剂量防腐剂、包装材料不卫生、包装防腐技术不配套,会出现产品变质、有毒物质超标等情况。

2.3 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是指在原料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硬质或尖锐异物,如铁块、砂石、泥土灰尘和其他外来杂物等。

3 食品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意义

3.1 为食品日常监管提供支撑

食品检测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日常监管工作提供支持,以便在提高监管部门工作效率和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同时,监管部门积极开展食品检验检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排除食品安全风险,提升监管能力[2]。食品检测分为食品监督抽检和食品快速检测。食品监督抽检通过科学合理的抽样,尽可能地鞭策、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规范生产经营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检验时间短等特点,能够弥补监督检验检测周期长、检验场地固定等不足,帮助监管部门对问题食品“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3.2 提升食品生产企业内控品质

生产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建立以残留控制、检验检测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自检自控体系[3]。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可以有效帮助食品生产企业优化食品配方、调整食品中各类物质的添加含量,避免出现添加剂超标情况,保证食品生产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通过精准了解食品营养成分和组成,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食品配方,可提升食品营养价值;在食品生产制作过程中,精准掌握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水分等指标,可以确保生产出来的食品的口感更加美味,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合理应用食品检测技术有利于企业在全产业链过程中保障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建立适用于中小型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3.3 促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快速检测技术、高通量筛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创新将推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食品检测结果的公开和透明,有助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质量情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选择。这反过来又促使食品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3.4 营造良好、放心的消费环境

食品检测在营造良好、放心的消费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能够有效保证市场流通中食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消费。食品生产链条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多个环节,可能受到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杂质等多方面的污染。加强食品检测,不仅有助于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并阻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还能帮助消费者获取有关食品安全的详细信息,进而做出更好的消费选择[4]。同时,监管部门对食品检测不合格启动的核查处置工作,能够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说,食品检测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风险,还能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的信心,促进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合作,为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5]。

3.5 提高食品应急保障能力

食源性疾病是指因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是现今分布最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6]。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食品检测部门或机构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判断高危害食品的危险指数[7]。例如,遇到频繁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检测部门或机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快速地锁定食品中的有毒因素,监管部门能够快速制定出相关防控措施,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4 食品检测的常见问题

4.1 食品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落后

由于食品检测机构缺乏大量的资金投入,未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致使设备性能降低、检验技术落后,难以满足新物质的检测需求。由于食品添加剂、农药的品种类目越来越多,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未被探索出来,进而给食品安全带来更多的隐患,给监管带工作来更大的挑战[8]。

4.2 专业的检测人员缺乏

食品安全检测人员需具备扎实的食品检测理论基础,熟知国内外食品检测标准和质量安全体系。然而,许多基层快检室和小微型食品生产企业的快检人员不具备食品检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更缺乏相应的实验技能和知识储备,难以准确地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此外,部分食品安全检测人员仅通过短期培训便可上岗,无法准确地掌握食品检测机理,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只能根据操作流程进行常规操作,可能存在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设备未定期检定校准、检验结果不够准确等

问题。

4.3 食品检测体系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仍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检验标准不统一和检测执行不到位两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检测单位使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不一致,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同时,检测单位对食品检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食品检测规范未能及时更新,执行不到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起步晚,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4.4 平台信息化共享不足

食品贯穿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化的信息发布平台,食品检测相关信息的获取不对称,致使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取食品检测相关信息。加之我国食品检测存在信息滞后等问题,导致问题食品召回率低,降低了食品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5 优化食品检测的对策建议

5.1 提升检测技术和设备水平

①加大检验设备资金投入,引进高精尖设备,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升检测效能。②积极鼓励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创新研发,强化自主研发体系,激励技术创新,推进检测技术国产化,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效率,使检测工作更加快速便捷,推动食品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食品检验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加强食品检测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食品检测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检测者能够选择科学的检验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从而让检验过程及结果更加规范,最终使检测结果有效服务于食品监管工作,整体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9]。

5.3 健全食品检验体系

当下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相关部门应及时掌握食品领域的动态,结合实际制定食品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促进食品检测体系建设。结合先进的食品加工工艺等对现行的食品检验标准进行完善,通过征求多方意见、调研食品检验标准的运行情况等,及时对现行的标准进行修正和完善,让食品检验标准更加科学和适用。

5.4 推行食品智慧监管

①设立检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检验机构等检测数据资源,实时传送、透明公开检测数据,接受消费者监督,促进行业自律,提升监管水平。②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覆盖食用农产品、水产品、预包装食品,并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出入境和流通全过程全链条的追溯管理,实现追溯数据互通互联,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和问题食品召回响应速度。③设立信息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深化食品智慧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食品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6 结语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食品检测是食品监管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食品检验方法,才能让监管与时俱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浩.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食品界,2024(10):42-44.

[2]佟晓波.浅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4(4):157-160.

[3]周宏琛.食品企业自检自控体系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7(5):67-69.

[4]何宏骏,王晨曦,李媛捷,等.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J].现代食品,2024,30(3):136-139.

[5]陈秋先.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食品,2022,28(14):122-124.

[6]洪舒萍,陈锦钟,魏鹏,等.漳州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4,30(5):423-426.

[7]蒋小迷.浅析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意义[J].中国食品工业,2021(1):56-57.

[8]梁永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与对策探究[J].现代食品,2021(16):87-89.

[9]邹龙.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众标准化,2019(6):40-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