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作者: 酆京亚
摘 要:目的:了解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师范院校大二年级师范类专业6个班级,进行师范生食育现状及学校食育开展情况调查。结果:该师范院校师范生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升,得分率仅为62%,性别及专业存在差异,女生的营养知识储备多于男生,传统文科类专业营养知识储备最多;师范生获取食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及学校教育;师范生食育实践意愿方式存在差异,女生更愿意践行食育主题实践活动(如美食制作、学校自然角、春游等);学校开展食育活动的形式更倾向于理论,缺乏食育实践活动。结论:师范院校食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多途径激趣式宣传、多课程合作式教育、多教师沉浸式教研等措施,提高师范生食育知识储备量,提升食育实践能力。
关键词:食育;师范院校;食育实践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Food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in Nanchang
FENG Jingya
(School of Education, 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in Nanchang city. Metho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6 classes in a normal university, and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educ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Result: The nutritional knowledge level of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coring rate is only 62%,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 and major, female students have more nutritional knowledge than male students, and the nutritional knowledge reserve of traditional arts majors is the largest. The wa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cquiring food education knowledge mainly depends on the network and school education.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food education practice intention, and girls were more willing to practice food education themed practice activities (such as food making, school nature corner, spring outing, etc.). The form of food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schools is more theoretical than practical. Conclusion: The situation of food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is not optimistic.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reserve of food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food education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multi-channel exciting publicity, multi-cour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multi-teacher immers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words: food breeding; normal university; food education practice
“食育”一词最早由日本养生学家石豖左玄于1896年在《食物养生法》一书中提出。在我国,“食育”一词最早由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于2006年提出,之后国内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食育”做了阐述。综合认为食育是指通过营养知识、饮食文化等理论教育和烹饪、栽种等实践体验,培养具有良好饮食习惯、能传承饮食文化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人[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开展食育对培养合格公民、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是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人。本研究从师范生食育现状、师范院校食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两个方面对南昌市师范生展开调查,了解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以进一步提高师范生食育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1 调查问卷分析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南昌市某师范院校大二年级师范类专业6个班级,对抽取班级的全体学生发放电子问卷,自愿填写,共回收有效问卷275份。
1.2 问卷设计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初步编制调查问卷。经15名师范生初测后,根据调查情况对问卷进行修订。问卷内容包括师范生基本情况、师范生食育现状、师范院校食育开展情况。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和专业;师范生食育现状从师范生营养知识水平、获得食育知识的途径、食育实践意愿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学校食育工作的开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师范院校食育开展情况包括开设食育相关课程活动的频率、形式及效果。调查问卷中食品营养安全知识部分共4题,单选题答对记1分,答错记0分,总分4分;得分越高,营养知识水平越高。
1.3 数据统计分析
为保证数据分析有效,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师范生食育现状
2.1 基本情况
回收的275份问卷中,男生68名,女生207名,男女比例符合该校师范生整体男女比例情况。将教育学、汉语言、历史和地理等归为传统文科类专业,其占比最高,为53.09%;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归为传统理科类专业,占比为23.64%;音乐、体育、美术等归为艺术类专业,占比23.27%,具体见表1。
2.2 师范生食育现状
275名调查对象中,食育知识平均得分为2.47,数据表明师范生营养知识水平整体不高。由表2可知,在营养知识方面,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高于男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专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文科类专业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最高。由表3可知,在食育实践意愿方式方面,女生更喜欢践行食育主题实践活动,如美食制作、学校自然角等,男生更喜欢的食育实践方式是开展食育相关主题班会、讲座。由表4可知,师范生获取食育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学校教育,分别占比77.82%、69.45%。
2.3 师范院校食育开展情况
由表5可知,食育活动开展频率为“有时”占比最多,为45.09%;食育活动开展形式主要有宣传栏和横幅等推广宣传、开设食育类课程(含选修)、组织相关社团、相关主题班会和讲座等;71.27%的师范生对学校开展的食育活动比较满意。
3 结论
3.1 师范生食育现状
数据显示该校师范生营养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平均得分率为61.46%,性别及专业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营养知识储备更多,传统文科类营养知识储备更多;获取食育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和学校教育。这提示师范生急需提升食育知识储备,学校在宣传食育知识的方式上,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如在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宣传。该校师范生中女生践行食育的意愿更高,更倾向于践行食育主题实践活动,这提示师范院校在开展食育活动时,不仅要注意宣传食育知识,还应关注实践课时,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师范生食育认知及实践能力。
3.2 师范院校食育开展情况
该师范院校食育活动开展的频率不高;活动形式更倾向于理论,较缺乏食育实践活动。在师范院校有必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食育知识的宣传,有目的的增加食育实践活动,如针对学生存在爱吃零食、喜欢点外卖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食育主题活动,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良好的食育理念,培养食育实践意识,传承食育文化。
4 食育教育促进策略
4.1 多途径激趣式宣传
借助不同媒介多途径多方式共同推进食育宣传。食堂是学生每日必去的场所之一,借助食堂可进行多样的宣传教育,如借鉴日本的“食堂结账小票”方式,标注学生选择饭菜中的各种营养占比,使学生借助“食堂结账小票”记录每日营养摄取情况,既能增加学生就餐的乐趣,又能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2-3]。
食堂餐桌可张贴食育小知识,在表达方式上要通俗易懂、风趣灵动,内容上要实用,如各种酸奶的相关知识,“风味发酵乳”含有较多食品添加剂成分,可改善酸奶的口味,“复原乳”是由奶粉还原成液态奶再发酵,使酸奶的口味有所改变;乳酸菌饮品是以水为主要成分,属于饮品系列。这样既能传承优秀饮食文化,又能使学生获得健康知识。
学校宣传部门,如宣传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建立食育相关微信公众号,线上传播食育科学理念,宣传饮食健康知识;结合00后师范生的特点,融合动画元素通过展台、宣传画、宣传手册线下科普食育知识,培养师范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借助学校空地,建立“学校菜园”,开设“公共厨房”,通过烹饪学习不同的饮食知识,促进学生食育实践[4]。通过环境创设,塑造特色校园食育文化,拓展各类活动实践平台,提升师范生食育认知及实践技能。
4.2 多课程合作式教育
师范院校应开设专门的食育课程,既有选修课程,又有必修课程;既有理论课时,又有实践课时,如食品营养与健康、饮食文化等食育知识促进课程,烹饪、面点制作、园艺艺术等食育实践促进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全面覆盖食品健康安全教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及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为主,如农事体验、超市选购、环境创设、角色扮演和校园自主餐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实践是食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富有中医饮食营养特色的“校园食育教育与实践项目”课程模块,课程内容涉及中医饮食营养知识、传统饮食文化、合理膳食营养知识、中外饮食文化、中医食养食疗启蒙、良好膳食习惯培养、挑选包装食品的技能及食品安全与卫生,每个模块中,既有理论课时又有实践课时,同时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块,编写相应的指导手册[5]。
4.3 多教师沉浸式教研
师范院校应重视食育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食育指导教师、各科目任教教师、食堂食育工作人员,共同协助,沉浸教学与研究,保障食育质量。专门的食育指导教师既要具有农业领域、食品领域、营养健康领域、医学领域、环保领域和艺术领域6个方面的食育知识,又要具备食操能力、教育研究能力[6]。各任教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重食育渗透教育,如体育师范教育可渗透运动与健康,语言类教育可渗透饮食礼仪文化等。食堂食育工作人员,应了解研究学生营养状况,编制食谱,为学生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7]。
参考文献
[1]王金平.食育概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1.
[2]王振丽,李书华,闫泽华.大学生健康现状及饮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食品,2020(1):222-223.
[3]王佳璐.日本高校食育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5-16.
[4]唐洪涛,刘锐,夏蕊,等.国内外食育实践发展现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1):5-8.
[5]廖艳,刘红双,热依拉·吐尔逊,等.具有中医营养特色的“校园食育与实践项目”课程构建与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6(28):8-10.
[6]韩晓徳,张宏霞,李苑姿,等.幼儿园食育师资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61-63.
[7]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公共营养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专项课题(21QN058)。
作者简介:酆京亚(1990—),女,江西丰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