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 肖静 魏德刚 张继成 栾辉 陈娟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但当前东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仍面临生产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诚信意识淡薄;基层监管能力较弱、追溯管理制度不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存在漏洞;消费者消费观不科学、维权意识差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健全完善监管体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以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等措施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Dongying City

XIAO Jing, WEI Degang, ZHANG Jicheng, LUAN Hui, CHEN Juan

(Dongy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Dongying 257091,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Dongying city still faces the problems of low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subjects, weak awareness of quality and safety and weak awareness of integrity; the grass-roots supervision ability is weak, the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loopholes in the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inputs; Unscientific consumer view, poor awareness of rights protection, etc.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training, improve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system, promote agricultural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trengthen the law enforc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trengthen the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and strengthen the credit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countermeasures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福祉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应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严峻性,主动肩负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为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1]。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东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东营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东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6年以来连续4次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2020年市委书记还专门就黄河口水稻、滩羊、大闸蟹等优势特色产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农业农村部门也积极发挥牵头统筹协调作用,多次组织各有关责任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推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目前全市5个县区已全部创建为省级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1.1 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凸显

2020年以来,制定发布省级农业地方标准3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6项。截止2021年底,全市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3个;创建国家级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18个、省级畜牧标准化示范场87个,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2.38%;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共计708个,培育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8个、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地理标志农产品连续多次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成效显著

1.2.1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市农业、畜牧、渔业均设有相关领域的检测机构,其中市农业检测机构具备农产品、土壤和水质、肥料和农药等产品的检测能力;80%的县区整合农业、质监和食药等部门所属检测机构,成立了隶属于县区政府的正科级综合性检测中心,并先后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业部门机构考核,其他县区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检测机构均设在各自相关部门,其中,农产品检测机构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全市涉农乡镇均配备了检测设备,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纳入合格证制度试行范围的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170家(不含小农户),配备速测设备并能正常开展速测工作的有104家。

1.2.2 建立并落实农产品监测制度

自2009年起,东营市逐步建立了“行业主管部门抽检、乡镇普检、基地自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2016年以来,市级农业检测机构年均检测样品1 000个以上,县级综合检测中心年均检测种植业农产品560个左右,涉农乡镇、规模化农业标准化基地年均速测样品10万个左右。

1.3 农业综合执法效能不断提升

1.3.1 农业综合执法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市、县两级均整合农业、畜牧业相关科室的执法职能,成立了隶属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其中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是副县级事业单位,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是副科级事业单位。

1.3.2 农业综合执法成效明显

据统计,2021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 50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4 600余家(次),办理各类违法案件44起,移交司法机关3起,罚没款83.22万元,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增强

1.4.1 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市、县两级均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市涉农乡镇(街道)均依托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其中31个乡镇(街道)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占全市乡镇(街道)的77.5%。

1.4.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5个县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在全市全面推行了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并投资500万元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主体配备了手持式或台式合格证打印设备。据统计,自2020年推行合格证制度以来,全市种植业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90万余张。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等多个主体,覆盖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2]。此外,农产品收获、保鲜期短,流通快、消费快,客观上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2.1 生产经营主体方面

2.1.1 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小而分散,而小农户仍然是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此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也不高,部分合作社的社员仍然是自产自销、独立经营,这种分散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不利于投入品的管控和科学合理使用。

2.1.2 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和传统种植模式思想影响,依法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自觉性不高,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生产过程的管控缺乏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

2.1.3 诚信意识淡薄

部分生产主体为了赚取更大经济利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仍存在超量、超范围使用农业投入品,不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产品等人为失信行为。

2.2 监管主体方面

2.2.1 基层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东营市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仍普遍存在在编在岗人员少的问题,据统计全市县级在编在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共41人,其中具有执法证件的人员有27人;乡镇监管机构人员少、不稳定、经费短缺等问题则比较普遍,难以应对当前农业生产点多、面广、量大的种植形势,难以形成有效的行政执法震慑力。

2.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还不完善,农业农村部门推广试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尚处于制度探索和试行阶段,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也未落实到位,农产品入市销售相对比较自由。

2.2.3 农业投入品监管存在漏洞

目前,农药无证经营、限用农药非定点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且大多数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难以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科学用药技术指导。

2.3 消费主体方面

2.3.1 消费观不科学

目前,我国发生的农产品安全事件,部分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良好外观品质的偏爱所导致的,如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时都会选择外观品质较好的产品,生产者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消费观念,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便会通过使用农业投入品促使产品达到良好的外观品质。

2.3.2 维权意识差

尽管法律法规赋予了消费者诸多权利,但许多消费者通常因损失不大、维权困难而缺乏维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甚至缺乏维权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