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 芦禹希摘 要:粮食检验可以筛选出符合存储标准的粮食入库贮藏,在粮食入库以后还应加强管理,提供有利于粮食长期存储的良好环境,防止粮食发生虫蛀或霉变,在减少粮食浪费的同时,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使用价值。本文列举了现阶段粮食检验和存储两个环节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粮食检验制度、严把检验质量关与粮食储存关以及推广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等建议,为新时期粮食检验与存储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粮食检验;科学储粮;储粮技术;扦样检测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Grain Inspection and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LU Yuxi
(Heilongjiang China Grain Storage Quality Supervision Center Co., Ltd.,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Grain inspection can screen out grains that meet the storage standards for storage. After 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long-term storage of grains, prevent grains from being eaten by insects or mildew, and effectively ensure grain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use value of grains while reducing grain waste. This paper lists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two links of grain inspection and storage at this stage, and combined with personal work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grain inspection system,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inspection quality and grain storage, and promoting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t provides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of grain inspection and storag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grain inspection;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 skewer detection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如何科学储粮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粮食检验能力和存储管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受粮食检验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年仍然有大量的粮食因为霉变、虫害等原因而失去利用价值,造成了严重浪费。因此,明确当前粮食检验与存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寻找可行性的解决对策,成为当下粮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1 现阶段粮食检验与储存中的常见问题
1.1 粮食取样不规范,检验结果不准确
粮食入库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只有检验合格才允许入库存储。但是由于入库粮食多,不可能对所有入库粮食都进行检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抽样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取样不规范。一些质检人员为了省事,从同一个位置采集多份粮食样品送检。由于样品不具备代表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②即便是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粮食取样,但是检验设备的精确性不高,或者是检验环境不理想,也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负面影响[1]。例如,粮食含水量测定是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检验环境中空气湿度过大,则会导致检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粮食收割、晾晒、脱粒、扬场及装袋的一体化,但是也有一些粮食脱粒不彻底,仍然含有很多有机杂质,这些杂质也会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入库粮食品质差,粮食储存难度大
在相同的存储条件下,入库粮食质量越好,存储期间发生霉变等质量问题的概率越低,相应的粮食存储时间也会越长。相反,如果入库粮食中较多的残缺、干瘪等质量问题,则在存储期间出现霉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此外,有些携带虫卵的粮食还会为害虫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导致粮仓内发生严重虫害。除了上文所述的粮食取样和检验不规范的问题外,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检测设备的精度等,也会对入库粮食品质的高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有些储粮机构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在粮食检验工作中只配备了少量的检测设备,安排了几名检测人员,这种情况下检测速度较慢。同时,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质检人员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任务,放松了检测标准,导致一些原本不符合入库要求的粮食也顺利通过了质量检验,从而导致入库粮食品质差。
1.3 资金投入不足,储粮技术落后
粮食存储对环境、设备、技术等各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粮食贮藏期间会因为呼吸作用而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进而导致密闭粮仓内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上升。这种情况下必须配备完整的通风降温设备,从而维持粮仓内环境凉爽、干燥,延长粮食的存储时间。因此,做好粮食储存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件设施建设。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储粮机构并未建立起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部门储粮机构由于缺乏经费保障,粮仓内的设备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储粮技术也明显滞后于前沿水平,甚至一些老旧的仓房出现了“上漏下潮”的情况,墙体有裂缝,这种环境下存储的粮食极易出现生虫、霉变等质量问题[2]。随着人们对粮食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新时期粮食贮藏管理中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没有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粮食质量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2 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的优化对策
2.1 完善粮食检验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信
粮食检验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同时又比较烦琐的工作,要想同时保证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粮食检验制度。通过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进而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可信。例如,要进一步细化粮食入库的检验标准,对每一项检验内容、需要达到的标准、检验方法以及检验所用仪器等都要进行细致的说明,督促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规范粮食检验过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大批量粮食入库情况,需要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质量检验。扦取的粮食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样品扦取的操作方法应该有明确说明,以保证抽样检验操作的规范与科学。①取样人员要综合考虑粮食形态、存储方式以及储备条件等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扦样点的位置以及扦样点的数量。②还要选取合适的扦样工具,并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完成扦样、分样。在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完成扦样后,才能保证随机抽取的粮食样品可以代表整个批次粮食的总体质量。③完成扦样后,质检人员需要利用实验室的各类检测仪器,对获取到的粮食样品进行质量检查。将所得样品均匀分成若干份,并独立包装、密封,在密封袋上标记好样品的取样位置、取样时间、产地以及存储方式等基本信息,最后使用仪器设备逐项完成出糙率等质量指标的测定。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检验,保证所得检测结果准确、可行,从而为粮食入库以及后续的储粮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2.2 落实粮食检验与存储的“三大关”
2.2.1 严把检验质量关
对粮食进行质量检验是粮食入库前的一道必要工序,经过严格检验并确定不存在质量问题的粮食,才能贮藏更长的时间,从而有效减轻后期粮食存储期间的管理压力。在粮食检验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检验门槛,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提高粮食的收购标准,通常要求收购的粮食必须是中等及以上的粮食,并且在收购时要对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等作出严格要求。只有符合要求、达到标准的粮食才可入库存储。如果是大批量粮食入库,保险起见还应进行二次检验[3]。对于经检验发现未达到入库标准的粮食,应杜绝其入库。②要严格落实“谁检验,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明确每一批次入库粮食的检验人员、保管人员。此外,相关企业还应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在严格履行职责的基础上,确保入库粮食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储粮机构也要紧跟市场形势,不断更新储粮标准,始终将“储存品质最佳的粮食”作为工作信条,只有做到了“常储常新”,才能从源头上提高粮食质量。
2.2.2 严把粮食储存关
对于需要入库贮藏的粮食,除了做好入库前的质量检验外,还应做好登记造册工作,详细记录每一批粮食的类型、含水量、入库时间等基本信息,以方便在后续的粮食储存管理工作中,参考这些记录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案,提高存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对于含水率较高的粮食,入库以后由于自身呼吸活动旺盛,会导致粮仓内温度和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管理人员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应当定期做好通风、降温工作,使粮仓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都保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另外,粮食的保管人员还应严格按照行业有关制度和技术规范,定期对每一批次的粮食进行抽样检查,包括吸水量、脂肪酸值、油脂氧化值等,并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判断这一批次的粮食是否还有贮藏价值,以及还能贮藏多久。这样就能科学制定粮食轮换方案,让粮仓内的粮食得到不断更新,在保证粮食利用价值的同时,提高粮仓本身的利用率。对于经检测认为不宜继续贮藏的粮食,也要及时填写书面报告,详细说明原因并报请上级部门,在得到批准后按照程序对粮食进行妥善处理。
2.2.3 严把虫害霉变关
虫害和霉变是粮食贮藏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储粮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粮食贮藏期间,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储备条件,或者粮库本身的硬件设施,在密切做好粮情检测的前提下,采取虫害和霉变的预防措施。例如,对运输粮食的车辆或者临时存储粮食的包装物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没有虫卵后方可允许粮食入库。根据以往的储粮经验,粮仓边缘、底部以及四周角落等,都是容易发生霉变和虫害的重点区域,因此在日常的储粮检查工作中要予以重点关注,一旦发现有霉变的粮食或者害虫,则应当立即采取措施[4]。如将霉变的粮食及时清运出去;有害虫的粮食则要通过晾晒的方式,清除害虫并进行粮食消毒;对于虫蛀情况严重的,失去贮藏价值的粮食应当及时销毁。尤其是在夏秋两季,粮仓管理人员更要落实好“两勤一不误”工作,即勤进仓、勤检查、不误时机,保证粮食贮藏期间发生虫害、霉变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效处理,以减少粮食损失。
2.3 强化资金保障,推广运用新技术新设备
新时期的粮食检验与储存工作,必须要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使用,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检验效率与检验精度,从源头上提高入库粮食的质量,从而减轻后续粮食储存管理的压力。为此,要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研发和推广使用绿色储量技术。在粮食检验环节,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粮食选择恰当的检测设备。例如,对于大豆、葵花籽等出油率较高的粮食,可使用脂肪测定仪快速检测样品的含油量、出油率。在夏秋季节,应当开启冷却设备做好粮库的通风降温工作,在冬季可以开启四周的通风孔自然降温[5]。同时,可以在粮库内部安装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利用多台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粮库内的温度信号,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该系统可以自动打开通风设备或冷却设备,达到散失热量、降低温度的效果;当温度重新降低到标准值以下,该系统会自动关闭通风设备和冷却设备,节约电能消耗。另外,还应采取一些更加科学的粮食存储模式,例如分层贮藏、分堆存储,让粮堆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有利于散热通风,对预防霉变、延长粮食保存时限也有积极帮助。在粮食检验标准和粮食存储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推广使用新技术成为新时期做好粮食检验与存储工作的根本保障。
3 结语
科学储粮不仅可以防止粮食霉变和虫害,防止粮食浪费,还能保证粮食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有积极作用。在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粮食的检验与储备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通过创新技术、完善制度,严格做好粮食检验,把好粮食入库存储的第一关,从源头上提高入库粮食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构建长效投入机制,提供充足资金不断更新粮仓内的硬件设施,推广使用温湿度自动调控装置等先进技术设备,实现粮食的绿色存储,延长粮食的保存期限。此外,还应联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粮食检验与储存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挥技术优势保障粮食存储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杰.四川省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2(4):53-56.
[2]朱坤林.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2(3):145.
[3]杨帅.贵州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粮食问题研究,2022(2):51-54.
[4]孙佳琪.当前粮食检验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J].黑龙江粮食,2021(8):105-106.
[5]王明艳.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J].食品界,202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