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和品种沙棘果品质研究

作者: 乌仁斯庆 姚玉军 张宇 杨阳 陈芮 庞振华

不同产地和品种沙棘果品质研究0

摘 要:本文以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的中国沙棘(亚种),黑龙江、新疆地区深秋红大果沙棘,蒙古国的蒙古大果沙棘(亚种)的成熟沙棘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果浆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总酸的含量以及果油和籽油的脂肪酸含量,分别进行了品质分析对比研究,以期为优质沙棘果汁生产和沙棘产品深度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沙棘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品质分析

Comparative Study on Fruit Quality of Seabuckthorn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Habitats and Varieties

Wurensiqing, YAO Yujun*, ZHANG Yu, YANG Yang, CHEN Rui, PANG Zhenhua

(Inner Mongolia Yuhangren High-Tech Industrial Co., Ltd., Huhhot 011517,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ture seabuckthorn fruit of the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 in Shanxi, Inner Mongolia and other regions, the Hippophae rhamnoides Shenqiuhong in Heilongjiang and Xinjiang regions, and the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mongolica in Mongol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solids, total sugar, vitamin C, total acid in fruit pulp and fatty acid content in fruit oil and seed oil were determined,and the quality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were carried out as well,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Hippophae rhamnoides juice and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products.

Keyword: Hippophae rhamnoides fruit; different habitats; different variety; quality analysis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沙棘果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糖类、脂肪酸类、维生素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等200多种活性物质[1],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产品加工中。我国藏医、蒙医和中医在古代就用沙棘来治疗各种疾病。在藏医学中,沙棘是一种常用的药剂,沙棘的根茎、果实、种子都可加以利用。《西藏常用中草药》上记述:沙棘“性温、味酸涩”,可“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及消化不良”。《中国民族药志》记述人们用沙棘果治口舌生疮、发烧、烧伤和放射线引起的溃疡病等。沙棘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1977年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成为卫生部批准的几十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记述沙棘其功能与主治为“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上记述:沙棘可“入肝、胃、大小肠径,生津止渴、清热治泻,治高热伤阴症、肠炎、痢疾”。《中国植物志》上记述沙棘片剂和浸膏可预防和治疗铅、磷、苯等职业性疾病。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的胡建忠教授曾专门著文《沙棘功能性食品开发探讨》就沙棘的保健功能做过论述,详细阐述了沙棘的保健功能对遗传、营养和教育这3个方面的作用。文中强调营养学是以健康寿命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而功能性食品(即保健食品)是营养学的核心概念。沙棘在全世界沙棘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20~1150E、270~68050'N的欧亚大陆地区[2]。沙棘分布面积最多的属中国沙棘,在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等省区均有天然林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和湖北等省也引种沙棘造林[3]。因为沙棘果的品种、生长气候、土壤环境、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等不同,其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不同,对沙棘果综合加工利用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吕梁地区、内蒙古蛮汉山山区、辽宁建平、河北承德及甘肃地区的中国沙棘(亚种),新疆地区、黑龙江黑河(孙吴县)地区深秋红大果沙棘,蒙古国的蒙古大果沙棘(亚种)的成熟沙棘果实为样品,并对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总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沙棘果综合加工利用、产品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试验原料为沙棘林分布较为集中的山西吕梁山区、内蒙古凉城蛮汉山区、辽宁建平、河北承德、甘肃地区的中国沙棘(亚种),新疆地区、黑龙江黑河地区深秋红大果沙棘,蒙古国的蒙古沙棘(亚种)成熟果实,采收时间11—12月。偏磷酸(HPO3)n,含量(以HPO3计)≥38%;草酸(C2H2O4);2,6-二氯靛酚(2,6-二氯靛酚钠盐,C12H6CI2NNaO2);白陶土(或高岭土),对抗坏血酸无吸附性;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72%硫酸溶液。

1.1.2 仪器与设备

WYA-2W阿贝折光仪(测量范围0%~85%,精确度+0.1%),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GC4000A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粉碎机;旋转蒸发仪;毛细管色谱柱,聚二氰丙基硅氧烷强极性固定相,柱长100 m,内径0.25 mm,膜厚0.2 μm。

1.2 试验方法

1.2.1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取沙棘果分离出的果汁,用干净滴管吸取均匀的沙棘果汁1~2滴,滴于阿贝折光仪棱镜上,迅速闭合,静置数秒钟后,使样品均匀无气泡,并充满视野,对准光源,由目镜观察并转动补偿器螺旋,使明暗分界线明晰,转动标尺指针螺旋使其明暗分界线恰好在接物镜“X”线的交点上,读取目镜视野中的百分数。

1.2.2 维生素C的测定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 5009.86—2016)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整个检测过程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1)样液制备。称取具有代表性沙棘果100 g,放入粉碎机中,加入100 g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迅速捣成匀浆。准确称取10~40 g匀浆样品(精确至0.01 g)于烧杯中,用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将样品转移至100 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后过滤。若滤液有颜色,可按每克样品加入0.4 g白陶土脱色后再过滤。②滴定。准确吸取10 mL滤液于50 mL锥形瓶中,用标定过的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粉红色15 s不褪色为止,同时做空白实验。

(2)维生素C的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

(1)

式中:X为试样中L(+)-抗坏血酸含量,mg/100 g;V为滴定样品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V0为滴定空白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T为2,6-二氯靛酚溶液的滴定度,即每毫升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mg/mL);A为稀释倍数;m为试样质量,g。

1.2.3 总糖的测定

(1)溶液的配制。①葡萄糖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000 0 g葡萄糖,用水定容至1 000 mL,从中吸取1 mL、2 mL、4 mL、6 mL、8 mL和10 mL分别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得浓度为10 μg/mL、20 μg/mL、40 μg/mL、60 μg/mL、80 μg/mL和100 μg/mL葡萄糖系列标准溶液。②0.1%蒽酮溶液。称取0.1 g蒽酮,溶于100 mL 72%硫酸中,贮存于棕色瓶中,于0~4 ℃下存放。

(2)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的操作步骤。①样品处理。称取适量样品,用100 mL水转移至250 ml容量瓶,慢慢加入5 mL乙酸锌和5 mL亚铁氰化钾,沸水浴5~10 min,定容,静置至上清,过滤。根据估计含糖量,去滤液进行稀释,使糖含量在20~80 mg/L。

②测定。吸取系列标准溶液、样品溶液(含糖20~80 mg/L)、蒸馏水(空白)各2 mL,分别加入具塞比色管中,沿管壁各加入蒽酮试剂10 mL,立即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准确加热10 min,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在暗处放置10 min,用1 cm比色杯,以零管调仪器零点,在62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糖含量。

(3)总糖含量按式(2)计算。

(2)

式中: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C为从标准曲线查得的糖浓度,g/mL;V为提取液体积,mL;N为稀释倍数;m为样品质量,g。

1.2.4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称取0.1 g(精确至0.1 mg)均匀沙棘油试样于具塞试管内,加入2 mL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溶解油脂,摇匀,加入0.4 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 mL,摇匀,静置8~10 min,沿壁加入蒸馏水,取上层有机相溶液进行GS分析,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百分含量。

1.2.5 其他项目的测定

①总酸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T 12456—2021)酸碱滴定法测定,结果以酒石酸计。②百粒果质量测定。将沙棘冻果用清水洗净,沥干,随机取100粒称量。③出汁率测定。榨出的汁液重量/称取的沙棘重量。④含油率测定。将粉碎后的沙棘籽采用索式抽提法提取油脂并计算含油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棘果浆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及总酸含量分析

2.1.1 不同品种和产地沙棘果百粒果重及出汁率分析

由表1可知,深秋红大果沙棘和蒙古沙棘百粒果重是中国沙棘的3倍左右。甘肃地区的中国沙棘比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区沙棘出汁率高,且出汁率接近新疆地区的深秋红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黑龙江黑河市地区的深秋红大果沙棘出汁率最高,为70.44%,但由于所收集样品均为由产地邮寄到呼和浩特后进行质量分析,在运输时间及邮寄条件的影响下,分析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1.2 不同品种和产地沙棘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指可溶性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多糖。沙棘果实中其可溶性固形物的共同组分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糖类(包括多糖、低聚糖、单糖)、有机酸、黄酮甙、鞣质、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4]。由图1可知,深秋红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比山西吕梁、内蒙古蛮汉山、辽宁建平、甘肃地区中国沙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且黑龙江黑河市地区深秋红大果沙棘可溶性固形物最低,仅为8.89%。甘肃地区的中国沙棘、新疆地区深秋红大果沙棘和蒙古国的蒙古大果沙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差不大。内蒙古蛮汉山山区和辽宁建平地区的中国沙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