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931名孕妇营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 刘承尧 张玉霞 李艳艳 郭宇沨 丁红
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的营养健康素养情况,发现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在营养健康素养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孕产妇营养健康素养、减少妊娠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2021年8月—2022年6月期间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妇女为对象,进行营养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再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31例孕妇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部分平均得分为(6.24±1.98)分(范围0~12分),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部分平均得分为(4.26±2.97)分(范围0~12分),总得分平均值为(10.50±4.21)分(范围0~24分),总合格率为23.31%。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P=0.004)、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P=0.000)和孕前有运动习惯(P=0.000)的孕妇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较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P=0.001)、非初产孕妇(P=0.000)、未保过胎的孕妇(P=0.001)和孕前没有吸烟习惯的(P=0.017)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较高;非初产孕妇(P=0.000)、孕前有运动习惯(P=0.002)和孕前没有吸烟习惯的孕妇(P=0.008)总体营养健康素养较高。结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孕妇总体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初产孕妇以及生活习惯较差的孕妇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妊娠期;营养素养;现况调查;影响因素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公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己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健康促进和教育体系,到2020年和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分别达到20%和30%[2]。营养素养的概念是在健康素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健康素养在食物与营养领域的具体和深入。营养素养通过影响各种营养素的膳食摄入量来影响健康[3]。孕期妇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营养状态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也影响着子代短期或长期的健康,且父母的营养健康素养水平与他们的喂养方式和其子女的营养健康素养、营养状况、发育水平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4-6]。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孕妇的营养健康素养情况,发现乌鲁木齐市孕妇营养健康素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新疆地区有关单位对孕期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孕期妇女整体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发放950份问卷,回收完整有效问卷931份,回收率98.0%。
1.2研究方法
采取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的形式对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开展调查,在调查前向其讲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产史、代谢性疾病史、家族史、营养健康素养情况等。
1.3调查内容
1.3.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孕期、孕周、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孕前BMI、代谢性疾病史、家族史等。
1.3.2营养健康素养状况调查使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孕产妇营养与健康科学调查项目中的《营养健康素养及养育行为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的营养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分为孕产期和婴幼儿期,2部分问卷共25题,涵盖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12题)、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12题)和营养健康知识获取途径(1题)3部分。内容包括体重管理、运动、孕期风险、营养素的补充、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添加和营养补充等孕期妇女应掌握的营养健康知识。对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12题)、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12题)进行赋分,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满分24分。对整体、各部分以及各题目的正答率进行描述性分析。
1.4统计分析方法
回收调查问卷后,对资料的填写情况进行核查,去除无效问卷,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绝对数和构成比描述研究对象一般特征,用x±s描述营养健康素养得分,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资料的营养健康素养得分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对多组资料的营养健康素养得分进行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对营养健康素养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且回收950份问卷,去除19份不合格问卷,得到9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0%。研究对象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30.85±4.18)岁,其余一般情况见表1。
2.2研究对象营养健康素养问卷得分情况
本研究问卷涵盖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12题)、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12题),包括体重管理、运动、孕期风险、营养素的补充、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添加和营养补充等孕期妇女应掌握的营养健康知识共24题。对各题目进行赋分,答对得1分、答错或答“不清楚”得0分,满分24分,14分及以上为合格(表2)。
2.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急救知识掌握自测情况
931例孕妇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部分平均得分为(6.24±1.98)分(范围0~12分),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部分平均得分为(4.26±2.97)分(范围0~12分),总得分平均值为(10.50±4.21)分(范围0~24分),总合格率为23.31%。在文化程度方面,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的个体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高于其他个体(P=0.004),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个体的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最高(P=0.001),各组间总体平均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较高(P=0.000);非初产孕妇的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更高(P=0.000),具有更高的孕期营养健康素养(P=0.000);未保过胎的孕妇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比保过胎的孕妇更高(P=0.001)。在生活习惯方面,孕前有运动习惯的孕妇比没有运动习惯者有更高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P=0.000)和总体营养健康素养平均得分(P=0.002),孕前没有吸烟习惯的孕妇的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P=0.017)和总体营养健康素养平均得分(P=0.008)都高于孕前有吸烟习惯的孕妇。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孕期、孕前BMI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既往疾病史、受孕方式和孕前是否有饮酒习惯)与孕期营养健康素养及其维度没有显著关系(均P>0.05)(表3)。
2.4孕期营养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孕期营养健康素养总分为因变量,文化程度、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是否初产、是否保过胎、孕前是否有锻炼习惯、孕前是否有吸烟习惯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5个自变量都被纳入模型。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孕妇的营养健康素养总分与其是否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是否初产、孕前是否有锻炼习惯及孕前是否有锻炼习惯相关(均P<0.05),没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非初产、孕前有锻炼习惯、孕前无吸烟习惯者,营养健康素养更高。孕妇的文化程度、是否保过胎对其营养健康素养总得分无贡献(P>0.05)(表4)。
2.5研究对象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
最多研究对象选择的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是电脑上网(67.2%),其次是医务人员(61.2%)和父母朋友(59.3),选择最少的途径是报刊(9.8%)(附图)。
3讨论
931例孕妇的营养健康素养总得分平均值为(10.50±4.21)分(范围0~24分),总合格率为23.31%。总体营养健康素养呈中下水平,与高锦凤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低于郑乃汭等[8]对安阳市孕妇进行的调查中45.0%的及格率。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地区及调查工具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的个体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高于其他个体(P=0.004),这一结果与大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9-10],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个体的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最高(P=0.001),可能是由于学历较低的孕妇更早接触社会,身边有较多亲友有过生产经历,所以获得了较多的婴幼儿期知识。
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较高(P=0.000),可能是由于直系亲属有代谢性疾病或者慢性病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更多营养及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了她们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水平;非初产孕妇的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更高(P=0.000),具有更高的孕期营养健康素养(P=0.000),是由于非初产孕妇已有生育史,在育儿方面更有经验,但是初产孕妇和非初产孕妇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对于初产孕妇和非初产孕妇的健康教育应一视同仁,不能由于孕妇有过生产经验就对其疏于健康教育;未保过胎的孕妇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比保过胎的孕妇更高(P=0.001),提示应对有保胎史的孕妇提高重视,加强健康教育。
在生活习惯方面,孕前生活习惯较好的孕妇营养健康素养更高,孕前有运动习惯的孕妇比没有运动习惯者有更高的孕产期营养健康知识(P=0.000)和总体营养健康素养平均得分(P=0.002),孕前没有吸烟习惯的孕妇的婴幼儿期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得分(P=0.017)和总体营养健康素养平均得分(P=0.008)都高于孕前有吸烟习惯的孕妇。这提示应对孕前生活习惯较差的孕妇加强健康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营养健康素养与孕期、孕前BMI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既往疾病史无关,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3-4,11-12],可能是由于本调查地点的研究对象在孕早、中、晚期接受到的营养健康知识并无差别,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在孕妇日常产检中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在常规产检中逐渐获得更多营养健康知识。在问卷中,“自身孕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一题的正答率仅29.6%,提示大部分孕妇对自己整个孕期增长多少体重并不清楚,而孕期过少或过多的体重增长均会带来不良的影响[13-15],因此,即使是孕前BMI范围正常的孕妇,也应加强健康教育。人均月收入方面属于个人隐私,可能会影响到研究对象的回答意愿,从而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7]。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选择最多的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是电脑上网(67.2%),其次是医务人员(61.2%)和父母朋友(59.3%),选择最少的途径是报刊(9.8%)。网络信息纷乱复杂,从网络上获得的营养健康知识真实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可能是导致本次研究中整体营养健康素养水平处于中下水平的原因之一。这提示应加强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对孕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频率,相关部门也应该对网络上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孕产期科普内容进行整治。多方面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孕妇的营养健康素养,从而提升其维持和改善自身的子代健康的能力[6],进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建设健康中国。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3]Cassar A M,Denyer G S,O’Connor H T,et al. 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to underp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nic tool to assess nutrition literacy in Australian adults[J].Nutrients,2018,10(2):251.
[4]Gibbs H D,Kennett A R,Kerling E H,et al. Assessing the nutrition literacy of par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ld diet quality[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16,48(7):505-509.
[5]Vassiliki C,Maria M,Panagiotakos D B,et al. Parental health literacy and nutrition literacy affect child feeding practices:A cross-sectional study[J].Nutrition and Health,2022,28(1):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