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居民含糖饮料消费价格弹性分析
作者: 缐孟瑶 张璇斐 李夏清 白晋睿 孙君茂 徐海泉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含糖饮料消费的价格弹性,为含糖饮料税收政策的制定研究及减少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消费的调整措施研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网络在线收集的881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并借助Stata15.0统计软件对我国含糖饮料及其他饮品、甜品和水果进行价格弹性分析。结果:含糖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26,其他饮品和甜品、水果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在0.26~0.34之间,含糖饮料对文中其他饮品和食品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且在0.001 56~0.002 02之间,其中甜品最高0.002 02、其次是奶茶0.001 96。结论:我国含糖饮料需求缺乏弹性,含糖饮料与文中提到的其他饮品和食品存在替代关系,其中甜品对含糖饮料的替代作用最强。
关键词:价格弹性;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税;营养与健康含糖饮料税收政策已在多个国家被证明是一项有效的肥胖防控干预措施[1]。含糖饮料的价格弹性能够反映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对含糖饮料税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国外研究发现,含糖饮料需求倾向于富有弹性,且较多研究估算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在1以上,这意味着价格每上升10%,含糖饮料消费量下降幅度在10%以上[2-8],而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含糖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在-1.2和-0.4之间[9-10]。国内研究人员利用传统需求模型、短期成瘾模型和理性成瘾模型估计含糖饮料需求价格弹性依次是-0.094、-0.014、-0.005,认为国内含糖饮料需求价格弹性远低于国外水平[11]。交叉价格弹性指含糖饮料价格变化1%时,其他商品消费量变化的百分比,当交叉价格弹性为正时,含糖饮料和该商品为替代关系,反之为互补关系。水、奶类等健康饮品和含糖饮料的替代关系在各文献中几乎没有争论,但是零食、肉类等食物和含糖饮料的关系尚存在分歧[12-13]。国外研究发现,含糖饮料和零食可互为替代品,对含糖饮料征税后可导致零食消费的增加,削弱税收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另有研究发现,含糖饮料和谷物、肉类、水果、蔬菜之间具有互补性[14-16]。目前,我国尚缺乏含糖饮料与其他食品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关于国内含糖饮料价格弹性的研究也相对缺乏,通过本研究分析可为我国含糖饮料税收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1对象与方法
1.1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通过Credamo(见数)线上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 121份,剔除作答时间过短、甄别问题回答错误、消费支出不合常理的问卷后,获得有效样本881份,有效回收率78.6%。有效样本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39.2%和60.8%。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岁(16~57岁),其中青年(18~44岁)占比96.1%,中年组(45~59岁)占比3.6%;在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占4.0%、专科占10.2%、本科占71.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14.6%;家庭年人均收入均值为70 672元,68.0%被调查者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万元;城镇和农村居住人口分别占89.0%和11.0%(表1)。
1.2饮品分类
参考《饮料通则(GB/T 10789—2015)》[17],将本研究中饮品分为奶类饮品(牛奶、酸奶)、奶茶类饮品、含糖饮料、低糖饮料(包括无糖饮料)、饮用水。此外,根据含糖饮料价格弹性相关文献,将甜品(包括糖果)也纳入含糖饮料可能的替代品中,考虑到含糖饮料价格上涨后有可能挤出对健康食品的消费,降低总体膳食质量[16]。在消费支出统计中,加入水果作为健康食物代表。
1.3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表4中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各饮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皆在0~1之间,均缺乏弹性。其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甜品、奶茶类饮品、水果、低糖饮料、饮用水、奶类饮品和含糖饮料,说明相比之下甜品、奶茶类饮品、水果的消费量随价格波动的幅度更大,而含糖饮料消费最具刚性,价格变化后消费量变化幅度较小。含糖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261,即含糖饮料价格每上涨10%,需求量下降2.61%;甜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341,即甜品价格每上涨10%,需求量下降3.41%。对角线以外的元素表示两种商品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绝对值远小于价格弹性绝对值,说明饮品消费量更大程度取决于自身价格,受其他饮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同时,交叉价格弹性均为正,说明所有饮品、甜品以及水果之间都存在替代关系,即某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其他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含糖饮料对其他饮品和食物的交叉价格弹性在0.001 56~0.002 02之间,对奶类饮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最低为0.001 56,对甜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最高为0.002 02。当含糖饮料价格上涨后,甜品的消费量增加最多,10%的含糖饮料价格涨幅将增加甜品消费量增加0.020 2%。替代作用最强的是甜品对水果的替代,水果价格每上涨10%将导致甜品消费量增加0.062 9%。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我国含糖饮料需求价格弹性低于国外研究的1以上的需求价格弹性,和FORD等估计的-0.29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为接近[18]。在绝对值上高于刘晓鸥等将碳酸饮料视为成瘾性商品估计出的-0.0226的需求价格弹性[19],与李菁菁等[10]得出的结论一致,我国含糖饮料需求价格弹性远低于其他国家。我国含糖饮料价格调整对其替代品都会产生影响,其中甜品和奶茶的消费量波动较大,对含糖饮料的替代作用较强。
含糖饮料的需求缺乏弹性,即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首先,部分消费群体对于含糖饮料有较强的偏好,消费者对于含糖饮料的需求程度较高,从而导致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降低。其次,含糖饮料不太容易寻找其完美替代品。含糖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很多人对于含糖饮料的消费已然形成习惯,很难被其他饮品替代。消费者在含糖饮料价格低廉时形成购买习惯,即使其价格上涨,消费习惯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其价格变动很难引起销售量的下降。再次,含糖饮料作为生活用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小,其价格变动对其需求变动的影响不大,因而需求弹性较小[20]。此外,我国居民还未充分意识到含糖饮料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尤其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发育的不利影响。儿童青少年作为含糖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于含糖饮料的摄入量逐年上升[21]。长期饮用含糖饮料的行为也影响了儿童青少年对于含糖饮料的态度,致使我国含糖饮料消费量较大,其需求量随价格波动变化小。
通过实施含糖饮料税收政策,可降低消费群体对含糖饮料的消费量。结合本研究发现,在降低含糖饮料消费量的同时,对奶类、水果、饮用水等均会出现增加,但是甜品的增加幅度可能会最大。由此可以推测,仅针对含糖饮料征税,也有可能会导致嗜糖人群转而消费其他高含糖量产品(如糖果、甜品),因此,是否将征税对象扩大到所有符合标准的含糖食品有待进一步讨论[22]。由含糖饮料税收引起的消费量变化也可能会影响部分群体的膳食质量。美国研究发现,征收20%含糖饮料税后,部分儿童膳食质量略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正是征税后儿童脂肪酸、蛋白质、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有所降低[14-15]。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研究仅获得2021年度的截面数据,而含糖饮料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对成瘾性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需要至少两个时间段的序列数据;在问卷调查中,居民每月含糖饮料等饮品消费支出由个人估计填写,可能存在一定回忆偏倚。更严格的估计需要组织被调查者记录每月饮品支出,以获得更可靠真实的数据。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从更加具体的层面对含糖饮料的价格弹性进行研究,比如从消费者性别、消费者所在地区发展程度、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等不同角度进一步分析含糖饮料消费及其差异。另外,本次样本年龄偏年轻化。这与线上为主的问卷发放方式有关,线上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有及时获取信息和善于操作智能手机或电脑的能力,青年组相比中年组或老年组更有优势。由于青年群体也是含糖饮料的高消费群体,年轻化的年龄构成符合本研究要求。
本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对于含糖饮料的消费需求缺乏弹性,但总体上仍然遵循一般商品的价格规律。因此,要根据含糖饮料需求价格弹性特点对含糖饮料消费进行调控,进一步探讨适宜的含糖饮料消费征税办法,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不健康消费的杠杆作用,促进我国居民尤其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参考文献
[1]周鹏飞,沈洋,孙雨蕾.含糖饮料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国际税收,2020,87(9):61-66.
[2]Lin B H,Smith T A,Lee J Y,et al. Measuring weight outcomes for obesity intervention strategies:the case of a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tax[J].Economics & Human Biology,2011,9(4):329-341.
[3]Zhen C,Wohlgenant M K,Karns S,et al. Habit formation and demand for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1,93(1):175-193.
[4]Dharmasena S,Capps Jr O.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a proposed national tax o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to combat the US obesity problem[J].Health Economics,2012,21(6):669-694.
[5]Finkelstein E A,Zhen C,Bilger M,et al. Implications of a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SSB) tax when substitutions to non-beverage items are considered[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13,32(1):219-239.
[6]ZHEN C,Finkelstein E A,Nonnemaker J M,et al. Predicting the effects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taxes on food and beverage demand in a large demand syste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4,96(1):1-25.
[7]LIU S,Osgood N,GAO Q,et al. Systems simulation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and synergistic impacts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tax and revenue recycling on childhood obesity prevention[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16,67(5):708-721.
[8]Stacey N,Summan A,Tugendhaft A,et al. Simulating the impact of excise taxa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an application to South Africa[J].BMJ Global Health,2018,3(1):e000568.
[9]Colchero M A,Popkin B M,Rivera J A,et al. Beverage purchases from stores in Mexico under the excise tax on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1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