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性食物标示FOP标签的营养评价标准研究

作者: 黄泽颖

我国植物性食物标示FOP标签的营养评价标准研究0

摘 要:为了让消费者通过包装正面(FOP)标签选择整体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性食物,本研究借鉴瑞典Keyhole标签、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荷兰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选取膳食纤维和全谷物、钙、膳食纤维分别作为谷物制品、豆制品、蔬果制品的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并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膳食纤维与钙来源的含量要求以及《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标识通则T/CNSS 008—2021)》关于全谷物原料含量要求设置阈值,再结合《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T/CNSS 001—2018)》的阈值规定,初步完成谷物、豆类、蔬果及制品的营养评价标准设计,但未来还要构建分门别类、动态更新以及考虑推广效果的营养评价标准。

关键词:植物性食物;包装正面标签;营养标签;营养评价标准;国际经验

植物性食物是指以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组织部分为原料,直接或加工后为人类提供能量或物质来源的食品,主要有谷物、薯类、豆类、水果、蔬菜、坚果及其制品。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仍不合理,植物性食物的摄入结构尚未达到合理膳食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居民摄入较多精制米面,但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 g以上;大豆消费量不足,约有40%左右的成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蔬菜以浅色蔬菜为主,深色蔬菜约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的水平;人均水果摄入量仍然较低,摄入量较高的城市人群仅为55.7 g/d[1]。可见,优化居民膳食结构不仅要在数量上增加植物性食物摄入,还要摄入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性食物。

营养标签是传递食物(品)营养特征信息的载体[2],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营养干预措施[3]。FOP标签是指位于包装主要展示版面的营养标签,通过图标、符号或描述性文字描述食物的营养成分[4]。Keyhole标签是世界上第一个FOP标签,自1989年诞生以来,美国、新加坡、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智利、法国、意大利等国相继使用,实践证明,FOP标签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与使用,在引导居民合理膳食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5-6]。中国FOP标签起步晚,直到2017年,中国营养学会率先使用“健康选择”标识,旨在帮助消费者购买低脂、低盐、低糖的预包装食品。然而,“健康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仅能确定食品限制性营养素(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钠、糖)的含量阈值,而缺乏设定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蛋白质、膳食纤维、全谷物等)含量阈值。为设计合理的营养评价标准,引导我国居民识别并选购整体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性食物,本研究对瑞典Keyhole标签、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荷兰选择标识在谷物、薯豆、蔬菜、水果及制品的营养评价标准进行梳理,尝试设计适合我国植物性食物的营养评价标准,希望为FOP标签营养评价标准完善,以及发挥更大的消费引导作用提供决策支持。

1 相关国际经验

与我国“健康选择”标识一样,瑞典Keyhole标签、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荷兰选择标识均采用阈值法的总结指示体系(表1),不展示具体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信息,都将限制性营养素和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列入营养评价标准,符合标准的产品可标示标签。为便于不同植物性食物营养评价标准比较,上述3种FOP标签将谷物制品分为大米、面条、面包、早餐谷物产品4类;薯豆制品分为薯类食品、豆类食品;蔬果制品分为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蔬菜制品、水果制品。

如表2所示,3种FOP标签的大米营养评价标准仅考察鼓励制性营养素/食物组的最低含量,例如,Keyhole标签、选择标识要求每100 g大米的膳食纤维含量不低于3 g与1.8 g,而较健康选择标志要求大米含有的全谷物原料不低于20%。面条、面包、早餐谷物产品的营养评价标准将限制性营养素与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列入营养评价标准,区别在于面条纳入钠和膳食纤维;面包重点考量反式脂肪酸、钠、膳食纤维;早餐谷物产品主要评价钠、糖(总糖、添加糖)、膳食纤维的含量。薯豆类制品的营养评价标准同时考虑限制性营养素与鼓励性营养素。薯类食品较多规定钠、添加糖、膳食纤维的含量,而豆类食品注重脂肪、钠、添加糖、钙含量。Keyhole标签、较健康选择标志、选择标识对新鲜蔬菜与水果不设立营养评价标准,可直接进行标示。但对于果蔬制品,均将限制性营养素和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列入营养评价标准,区别在于,蔬菜制品看重钠、添加糖、膳食纤维;水果制品着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钠、总糖、膳食纤维的含量。

2 我国相关标准设计

根据上述FOP标签纳入的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结合我国居民在全谷物、膳食纤维、钙方面摄入不足的问题(中国营养学会,2021),本研究在植物性食物的营养评价标准中纳入钙、膳食纤维、全谷物等含量界限值。由于国外FOP标签关于不同植物性食物营养素/食物组的含量阈值是根据各国居民膳食指南情况设计,故我国植物性食物限制性营养素及其含量阈值取自中国营养学会的《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T/CNSS 001—2018)》,而膳食纤维与钙含量阈值取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附录表C.1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中膳食纤维来源含量要求(≥3 g/100 g)、钙来源的含量要求(≥120 mg/100 g);全谷物原料比重来自《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标识通则(T/CNSS 008—2021)》关于含全谷物食品的判定,即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25%。如表3所示,大米的全谷物含量超过25%;每100 g面条的钠含量低于300 mg且膳食纤维不低于3 g;每100 g面包的脂肪含量不超过5 g,饱和脂肪酸不高于3 g,钠含量不超过400 mg,总糖含量不高于10 g且膳食纤维含量高于3 g;100 g早餐谷物产品的脂肪、饱和脂肪酸、钠、总糖分别不超过10 g、3 g、400 mg、25 g且膳食纤维含量超过3 g;100 g豆类食品的脂肪、饱和脂肪酸、钠、总糖含量不高于5 g、1.5 g、120 mg、5 g以及钙含量不低于120 mg;新鲜蔬果没有营养评价标准,直接标示标签,但对于蔬果制品,则要求脂肪、饱和脂肪酸、钠的含量分别不超过3 g/100 g、1.5 g/100 g、120 mg/100 g以及无添加糖,而且膳食纤维的最低含量应高于3 g/100 g。

3 结论与建议

Keyhole标签、较健康选择标志、选择标识与我国“健康选择”标识均采用阈值法总结指示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可为我国植物性食物的整体营养评价提供支持。本研究设计了限制性营养素和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的营养评价标准,虽然具有可行性,但方案比较粗糙,一是在“健康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上为各类植物性食物增加了一个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及其含量阈值,设计的合理性还需要专家论证;二是本研究仅对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开展营养评价标准设计,未对每类植物性食物进行细分。为促进植物性食物营养评价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广泛应用,拟提出3点发展建议。

3.1 进一步细化植物性食物建立相应的营养评价标准

植物性食物种类多样,除了本文研究的谷薯、大豆、蔬果外,还包括坚果、种子、茶叶、咖啡,这些植物性食物也为人体提供不同的鼓励性营养素。而且,每种植物性食物有不同亚类,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含量也各不相同。为促进FOP标签在多种植物性食物的应用,应建立健全植物性食物及其营养成分数据库,丰富植物性食物类别以及营养成分数据,尽可能针对某一品类的食物建立相应的营养评价标准。

3.2 促进营养评价标准动态更新

为有效发挥FOP标签的健康消费引导,我国植物性食物的营养评价标准应动态更新,时刻围绕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的监测结果进行营养素与含量界限值调整,如果监测发现居民对营养评价标准中某一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的摄入比较充足,则应调低含量界限值或者不关注该营养素。或者,某一种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的充足摄入可降低膳食相关慢性病风险,但居民一直摄入不足,还应列入营养评价标准,并科学设置含量界限值。

3.3 营养评价标准设计还要考虑标签推广效果

虽然FOP标签的营养评价标准越高,越能引导居民开展健康饮食,但标准的设计还要考虑产品在市场上的标签标示率,如果标准设置过高,许多产品无法用标签标示,则容易产生消费者购买不到贴标产品的问题。为此,营养评价标准设置要兼顾饮食干预与标签应用率的双重目标,建议采用循序渐进方法,在标签新推阶段,营养评价标准设置要适中,但可逐步提高标准,既能落实营养干预计划,又能让消费者购买到贴标产品,提高对标签的熟悉程度与使用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EB/OL].(2021-1-10)[2021-3-21].http://dg.cnsoc.org/upload/affix/20210301174345895.pdf.

[2]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odex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Labeling[S].CAC/GL 2-1985(Rev.1-1993).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rategy on Diet,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Geneva:WHO,2004.

[4]Neal B,Crino M,Dunford E,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ront-of-pack labelling information on the healthiness of food purchase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Nutrients,2017,9(12):1284.

[5]Bix L,Sundar R P,Bello N M,et al.To see or not to see:Do front of pack nutrition labels affect attention to overall nutrition information?[J].PLoS One,2015,(10):e0139732.

[6]Fatmah R.D.The impact of front-of-package traffic light(FoPTL)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nutrition labels comprehension[J].Current Research in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2019(7):918-926.

[7]黄泽颖.北欧食品Keyhole标签系统的做法与启示[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0(3):88-91.

[8]黄泽颖.新加坡食品较健康选择标志系统经验启示[J].食品与机械,2020,36(1):20-23.

[9]Choice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Choices Programme[EB/OL].(2014-01-06)[2021-02-07].https://www. choicesprogramme.org/our-work/nutrition-criteria/.

[10]The National Food Agency's Code of Statutes.Regulations amending the National Food Agency's regulations(SLVFS 2005:9)on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ymbol[EB/OL].(2015-01-30)[2021-02-16].http://www. livsmedelsverket.se/produktion-handel--kontroll/livsmedelsinformationmar-kning-och-pastaenden/nyckelhalet---foretagsinformation/.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