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省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现况研究
作者: 胡浩杰 欧阳一非 李丽 宋晓昀 王惠君 张兵 苏畅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摄入现况。方法:将参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并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738名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情况及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研究对象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中国18~64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男、女性18~44岁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年龄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P<0.05)。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结果显示,男、女性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而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低于低、中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存在人口学因素差异,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成年居民能量、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群营养膳食宣教及干预方案。
关键词: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现况膳食能量密度定义为单位重量膳食的能量[1]。国外研究显示,膳食能量密度与能量摄入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可以通过改变食物摄入总量的方式或在保持食物摄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膳食结构的方式来影响人群的膳食能量密度[24]。目前,国内对人群膳食能量密度的研究尚不多见,且不同国家的膳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在我国人群中开展膳食能量密度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国15省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状况,为今后膳食营养宣教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地区覆盖黑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云南省和陕西省,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每个调查点(居委会/村)随机选取20户家庭,调查户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均为调查对象。详细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案参见文献[56]。本研究选择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在剔除膳食数据缺失、人口统计信息缺失、异常能量摄入量、异常食物摄入量后,共有8 738名成年居民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 875名、女性4 863名。该项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调查对象在调查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伦理编号:2018004)。
1.2调查内容
(1)人口学特征资料:所有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使用平板电脑现场询问,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人口学特征资料。(2)膳食数据: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3 d个人膳食摄入情况和3 d家庭烹调油和调味品使用情况。家庭称重收集的3 d家庭烹调油和调味品按照每位家庭成员的能量消费比进行分配,再使用食物成分表将收集到的各类食物和食用油及调味品消费量换算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能量密度(kcal/g)的计算[7]:每日平均能量摄入(kcal/d)/每日平均食物摄入量(g/d)。其中食物种类未包括饮料。
1.3质量控制
本项目在调查前对调查员实施了严格的培训,在调查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负责人在现场对数据进行抽查、核对,若发现调查问卷有填写错误或遗漏的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及补充。
1.4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应用SAS 9.4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及分析。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18~44、45~64岁2个组;按居住地区分为城市和农村2个组;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2个组;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北部地区(北京、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和南部地区(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重庆);按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3个组;按家庭人均年收入分为低、中、高3个组(收入三等分);按身体活动量(MET/h/w)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组(身体活动量三等分);按是否平均每天至少吸1支分为吸烟和不吸烟2个组;按过去1年有无饮酒行为分为饮酒和不饮酒2个组。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进行低、中、高三等分。计量资料用M(P25,P75)描述,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由于男、女性的生理和能量需求的差异,以及性别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所以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由于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故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使用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法进行两两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由表1可见,纳入研究的8 738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 875人(44.3%)、女性4 863人(55.7%);城市3 338人(38.2%)、农村5 400人(61.8%);男、女性在年龄组、城乡、地区、家庭收入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在受教育程度、身体活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2男、女性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能量密度、能量摄入、食物摄入量情况由表2、表3可见,男、女性18~44岁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中等收入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男性吸烟组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非吸烟组,南方地区女性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北方地区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能量摄入高于城市地区;南方地区研究对象的能量摄入高于北方地区;轻、中度身体活动组研究对象的能量摄入均低于重度身体活动组。男性吸烟组研究对象的能量摄入高于非吸烟组;男性饮酒组研究对象的能量摄入高于非饮酒组;男性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能量摄入高于高中及以上组。18~44岁组女性的能量摄入低于45~6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南方地区研究对象的食物摄入量高于北方地区;农村地区男性的食物摄入量高于城市地区;男性饮酒组的食物摄入量高于非饮酒组;18~44岁女性的食物摄入量低于45~6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男、女性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由表4、表5可见,男、女性不同膳食能量密度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其他2个组,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低于其他2个组。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高于高膳食能量密度组。中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畜禽肉类的摄入量高于高膳食能量密度组。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食用油的摄入量高于其他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膳食能量密度组男性谷薯类的摄入量高于中、高膳食能量密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对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现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1999—2002年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研究结果显示,20岁以上男性膳食能量密度为(1.91±0.02)kcal/g、女性为(1.79±0.02)kcal/g [2]。此外,本研究团队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男、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88、1.82 kcal/g[8]。本次研究的男、女性人群膳食能量密度结果均高于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数据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8~44岁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组。有研究对5~90岁的爱尔兰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膳食能量密度与年龄组呈负相关[9],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认为,膳食能量密度与能量成本支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10]。但也有研究认为,在考虑成本支出与膳食能量密度关系的时候,不应只关注食物的价格,还应考虑其他因素[11]。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低于农村地区,高教育水平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低于低教育水平,高收入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低于低、中收入组,这提示经济学因素可能对摄入食物的膳食能量密度有影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男性吸烟人群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非吸烟人群,这与美国2013—2014年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的结果一致,该研究认为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每天吸烟和偶尔吸烟人群的膳食能量密度明显更高[12]。
本研究在男、女性中均发现,膳食能量密度较低的研究对象摄入了更多的食物,但是摄入了更少的能量。与低膳食能量密度组的研究对象相比,高膳食能量密度的研究对象摄入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更少的膳食纤维、蔬菜、水果、蛋类。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美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人群水果、蔬菜的摄入量随膳食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13]。对1994—1996年CSFII 19岁及以上成年人分析结果显示低能量密度膳食(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脂肪摄入量较低,水果蔬菜摄入量较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4]。研究表明,由于脂肪在能量生产中的密度高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较高的膳食往往可能是能量密度较高的膳食[15]。有研究认为,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可能比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味道更好[16]。低膳食能量密度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会增加饱腹感[4]。是否可以通过推荐摄入低膳食能量密度食物的方式作为预防肥胖等慢性病的措施,还应进行更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与分析。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其次本研究膳食数据的收集方式为3 d 24 h膳食回顾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倚,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8~64岁成年人,相比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偏倚可能会低一些。
综上,我国农村、低年龄、低教育程度、低收入群体的膳食能量密度相对较高,提示应从人口学因素的角度去考虑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推荐及干预措施,通过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并减少脂肪摄入的方式来降低膳食能量密度,保证良好的膳食质量。参考文献
[1]Rolls B J.Plenary Lecture 1 Dietary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J].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2010,69(1):7079.
[2]Mendoza J A,Drewnowski A,Christakis D A.Dietary energy d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U.S.Adults[J].Diabetes Care,2007,30(4):974979.
[3]Bazshahi E,Sheikhhossein F,Amini M R,et al.The association of dietary energy density and the risk of obesity,type 2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21:e14291.
[4]Rolls B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energy density and energy intake[J].Physiology & Behavior,2009,97(5):609615.
[5]Popkin B M,Du S,Zhai F,et al.Cohort Profile: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monitoring and understanding socioeconomic and health change in China,19892011[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0,39(6):1435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