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作者: 俞长君 姜铄 段俊婷
摘要: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6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65~85岁的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控制血糖,进行营养干预改善肌少症症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骨化三醇,每次0.25 μg,每天2次,连续服用48 w。于治疗前和治疗48 w后,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 25(OH)D3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于干预前后测量骨骼肌肌量(ASM、ASM/H2)、优势手握力(HGS)及骨骼肌活动能力(SPPB),比较干预前后骨骼肌肌量、肌肉力量、骨骼肌活动能力、血糖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状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无差异[(13.85±2.51)vs (14.30±2.35)]m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增高,且高于对照组患者[(23.92±2.23)vs (14.73±2.12)]mmol/L(P<0.05);治疗前,2组患者ASM、ASM/H2、HGS、SPPB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GS和SPPB显著改善,均高于对照组指标(P<0.05)。治疗前,2组患者FBG、2 h PBG、HbA1c、HOMA-IR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FBG、2 h PBG、HbA1c、HOMA-IR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干预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48 w,能够显著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改善肌肉力量和骨骼肌活动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维生素D;肌少症;糖尿病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肌少症显著相关[1-5],而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量[6]。血清低水平维生素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且维生素D干预可使血糖水平降低,改善糖耐量[7-8]。而现有研究尚未阐述对于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维生素D干预能带来何种临床收益。本研究分析了活性维生素D3对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6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65~85岁的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符合亚洲肌少症工作组 2019 年制定的《肌少症亚洲诊断及治疗共识》中肌少症的诊断标准[9],且血糖符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0]:患者空腹血糖(FBG)≥7.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BG)≥11.1 mmol/L、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20 μg/L;已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本研究目的及方法,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肝肾功能疾患和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患者、近3个月服用过维生素D制剂的患者。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1.30±3.917)岁;平均身高(159.85±6.08)cm;平均体重(63.52±5.62)kg;BMI(24.93±2.53)kg/m2。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1.27±3.905)岁;平均身高为(159.72±6.10)cm;平均体重为(62.83±5.21)kg;BMI为(24.73±2.71)kg/m2。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
1.2干预方法
2组患者分别采用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23370);西格列汀(Merck Sharp & Dohme Ltd;批准文号:国家准字 J20140095)进行糖尿病治疗,根据患者血糖值进行剂量调整。两组患者先由营养师进行营养状况评定、骨骼肌肌量测量、优势手握力(HGS)测定、活动能力测试(SPPB)测定。再对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包括个性化能量摄入(25~30 kcal/kg)、蛋白质摄入(1~1.2 g/kg)、运动方式(户外有氧运动+肌肉阻抗训练)、运动频率(每周5~7次)、运动时长(30 min/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即骨化三醇(Catalent Germany Eberbac Gmb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11),每次0.25 μg,每天2 次,连续服用48 w。期间,每月1次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服药情况,血糖、血钙、尿钙监测,人体成分测定,膳食评估,运动评估等。
1.3观察指标
1.3.1血清维生素D水平于治疗前和治疗48 w后,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利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 25(OH)D3水平。
1.3.2肌少症相关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体成分分析仪(韩国 Biospace;型号 inbody570型)进行骨骼肌肌量(ASM、ASM/H2)测量;采用握力器对优势手握力(HGS)测定,取3次平均值纳入分析;采用活动能力测试(SPPB)测定骨骼肌功能,具体包括3部分:平衡试验、4米步速及定时端坐起立试验,其中每项为4分,总分12分。
1.3.3血糖变化于治疗前和治疗48 w后,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 h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FBG、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利用FINS和FB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 FINS×FBG/22.5。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无差异[(13.85±2.51)vs (14.30±2.35)]mmol/L,均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增高,且高于对照组患者[(23.92±2.23)vs (14.73±2.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治疗前,2组患者ASM、ASM/H2、HGS、SPPB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GS[(33.93±1.43)vs(28.79±1.28)]kg和SPPB[(11.33±0.29)vs (9.63±0.92)]显著改善,均高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3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如表3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HOMA-IR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HOMA-IR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在2010 年提出肌少症诊断标准,建议使用低肌肉质量、低肌肉功能(力量或表现)来诊断肌少症[11];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根据亚洲人在体型、人体成分组成、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方面的特点,更新了肌少症诊断共识,并提出对于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应采用不同的肌少症诊断策略[9]。研究表明,营养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均是肌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4,12]。《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老年肌少症患者需补充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15~20 μg/d(600~800 U/d)[13]。据此,2019 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表了《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建议老年肌少症患者可补充维生素D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14]。临床干预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均衡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对肌少症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进行为期48 w的维生素D制剂干预,可显著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骨骼肌力量,改善骨骼肌功能[6]。本研究发现,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活性维生素D3干预,虽然没有使四肢骨骼肌肌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显著提高了骨骼肌力量,改善了骨骼肌功能,提高了日常活动能力[15]。
对于老年肌少症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其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维生素D密切相关。2015—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75 880名≥18岁成人的横断面研究提示,基于WHO诊断标准,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估计目前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1.298亿(男性0.704亿、女性0.594 亿)[16]。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维生素D联合胰岛素治疗,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8]。另外,糖耐量异常人群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已经出现降低趋势,且与炎症水平密切相关[17],对糖耐量异常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是否能改善糖耐量异常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发现,对于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48 w的活性维生素D3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和骨骼肌功能,还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体内维生素D水平受季节影响,在本研究中,进行了为期48 w的维生素D干预,避免了季节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48 w的活性维生素D3干预,虽然骨骼肌肌量没有增加,但肌肉力量和骨骼肌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且血糖水平也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也显著减轻,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孟欣宇,赵文静,张金华,等.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与罹患肌少症的关联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24(8):914-918.
[2]吴琳瑾,李静欣.中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2):4109-4112、4140.
[3]Lal V,Jayasena CN,Quinton R.The emergence of sarcopenia as an important entity in older people [J]. Clinical Medicine,2017,17(6):590.
[4]涂芊茜,拓西平.肌少症与衰弱和营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3):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