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早期血清钙及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 许乾乾 张念 李娟 金红
摘要:目的:探究孕早期血清钙(Ca)及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4例妊娠20周后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36例正常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信息及妊娠早期血清25-(OH)D、Ca及Hcy水平数据,比较2组孕妇血清Ca、25-(OH)D及Hcy水平差异,以及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妊娠正常组孕妇妊娠早期血清Ca 、25-(OH)D水平显著高于妊娠异常组,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Ca、25-(OH)D水平逐渐下降。而妊娠正常组孕妇妊娠早期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妊娠异常组,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Hcy水平逐渐上升(P<0.05)。年龄>30岁、BMI≥24 kg/m2、血清Ca及25-(OH)D过低,以及血清Hcy水平过高是HDCP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早期血清Ca及25-(OH)D过低、Hcy水平过高与HDCP的密切相关,年龄、BMI以及Hcy是HDCP的危险因素,而Ca和25-(OH)D是HDCP的保护因素。孕妇应警惕孕早期出现Ca及维生素D缺乏,合理补充叶酸、Ca、维生素D,以降低HDCP的发生率。
关键词:孕早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钙;维生素D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一种妊娠期常见疾病[1]。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发挥着免疫调节、抗炎和血管生成等生理功能,且可通过调节机体对钙(Ca)的吸收,影响血钙浓度,进而影响孕妇的血管收缩,最终可影响孕妇的血压变化[2]。研究显示,在妊娠中晚期,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患有HDCP的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更低,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程度的不断加重,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较高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HDCP的保护因素[3]。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HDCP孕妇孕早期血清Ca及25-羟维生素D [25-(OH)D]数据,探究孕早期血清Ca及维生素D水平对HDCP发病的影响,为预防HDCP的发生发展提供临床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44例妊娠20周后诊断为HDCP(包括妊娠期高血压16例、轻度子痫前期14例、重度子痫前期14例)孕妇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收集同期36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HDCP的诊断依据为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颁布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4]。纳入标准为:妊娠早期(≤13周)血清Ca、25-(OH)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数据完整;单胎妊娠;孕期未服用维生素D制剂或钙剂;无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已向患者说明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患有慢性高血压的患者;孕期服用过降压药或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合并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信息,包括年龄、胎次、孕周及身高体重等。收集2组患者妊娠早期血清25-(OH)D、Ca、Hcy水平数据,比较2组孕妇血清Ca、25-(OH)D、Hcy水平差异,以及其随着HDCP严重程度的变化趋势。
1.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录入管理研究数据,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2组孕妇血清Ca及25-(OH)D水平比较
由表1可知,妊娠正常组孕妇妊娠早期血清Ca[(2.31±0.22) vs(1.95±0.21)]μmol/L 及25-(OH)D[(35.43±7.39) vs(27.92±6.48)]nmol/L水平显著高于妊娠异常组,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Ca及25-(OH)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妊娠正常组孕妇妊娠早期血清Hcy[(9.26±1.84) vs(16.69±2.36)]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妊娠异常组,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Hcy水平逐渐上升(P<0.05)。
2.2血清Ca及25-(OH)D水平与HDCP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妊娠早期血清Ca及25-(OH)D水平与HDCP关系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BMI≥24 kg/m2、血清Ca及25-(OH)D过低,以及血清Hcy水平过高是患有HDCP的可能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血清Ca及维生素D水平与HDCP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进一步对妊娠早期血清Ca及25-(OH)D水平与HDCP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BMI≥24 kg/m2、血清Ca及25-(OH)D过低,以及血清Hcy水平过高是患有HDCP的危险因素(P<0.05)(表3)。
3讨论
HDCP在我国发病率在5%~12%[4],严重影响着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5-6]。正常妊娠初期,周围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管抵抗性下降,妊娠20周的孕妇收缩压及舒张压可比妊娠前低10~20 mmHg,在24周降至最低点,直至分娩才逐渐恢复到妊娠前水平。但HDCP孕妇,由于遗传、免疫、代谢、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引起此种生理变化失常,进而引发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导致HDCP的发生[7]。临床治疗原则是在不减少子宫、胎盘循环血量为前提下适当降压,可选择硫酸镁、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降压药[8]。此外,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和叶酸可通过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发挥改善HDC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控制血压的作用[9]。
研究表明,体内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维持血液柠檬酸盐的稳定,进而减少肾脏氨基酸流失,维持血液Ca、P水平,且可负反馈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0]。此外,维生素D可通过提高细胞内Ca离子浓度,减弱主动脉收缩,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防止血管痉挛发生,进而维持血压稳定[11]。还有研究表明,胎盘在孕早期阶段,可通过旁分泌或局部作用,将1,25-二羟基维生素D3转化为活性形式的维生素 D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发挥作用[12],但我国孕产妇合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较为普遍,当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影响子宫螺旋动脉重铸,导致胎盘浅着床,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本研究发现,HDCP孕妇孕早期血清Ca及25-(OH)D水平更低,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Ca及25-(OH)D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与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等[13]研究结果一致。即孕早期过低的血钙及维生素D水平可影响孕中晚期HDCP的发生发展。此外,本研究发现,HDCP孕妇孕早期血清Hcy水平更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其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是HDCP的危险因素。Hcy是一种在体内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氧化产物的物质,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影响血压稳定[14]。而叶酸可通过影响体内核酸合成,影响Hcy与蛋氨酸之间的转化,进而增加了血管内皮损伤风险,导致HDCP的发生发展。有研究表明,叶酸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比例,改善HDC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而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9]。
在对HDCP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除血清Ca及25-(OH)D过低,以及血清Hcy水平过高是患有HDCP的危险因素,孕妇年龄>30岁、BMI≥24 kg/m2也是HDCP的危险因素。关于年龄因素,有研究表明[15],年龄过高是HDCP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也发现,年龄>30岁是HDCP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而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失调、炎症因子上调、免疫反应及凝血功能等改变,进而引起HDCP的发生发展[7],故BMI过高也是HDCP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HDCP孕妇孕早期血清Ca及25-(OH)D水平更低,而Hcy水平更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Ca、25-(OH)D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而Hcy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年龄>30岁、BMI≥24 kg/m2、血清Ca及25-(OH)D过低,以及血清Hcy水平过高是HDCP的危险因素。故可在孕早期对血清Ca及25-(OH)D不足或缺乏,以及Hcy水平过高的孕妇及早进而临床干预,降低孕中晚期HDCP的发生率,进而促进孕产妇及胎儿健康,保证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颜雪梅,孔繁娟,王爱华,等.2012—2019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行现状及妊娠结局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1,32(3):252-256.
[2]张静,韩雪,孙敬霞.维生素D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0,31(1):84-86.
[3]赵广彩,田爱玲.妊娠中晚期孕妇膳食营养及体内叶酸、维生素D等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7):80-84.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0):721-728.
[5]Umesawa M,Kobashi G.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prevalence,risk factors,predictors and prognosis [J]. Hypertension Research,2017,40(3):213-220.
[6]Li F,Qin J,Zhang S,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regnancy Hypertension,2021,24:13-21.
[7]杨晓慧,卢新政,张宏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1):1049-1052.
[8]王保娟,刘刚英,潘亚飞.不同治疗方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4):4535-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