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益母草情结

作者: 黄超鹏

潮汕人的益母草情结0

益母草,按字面意思可解释为“有益于母亲的草”,古时被称为“蓷”,也叫“茺蔚”。晋代学者郭璞作了注解:“今茺蔚也。叶似荏,方茎,白华,华在节间,又名益母。”也有地方称其为“益母蒿”或“坤草”,它的种子还是一味中药“荒蔚子”。

潮汕人特别爱吃益母草,尤其是刚生完孩子的妇女。当年我妻子坐月子的那段时期,家乡的朋友常寄来各种特产,其中便有益母草。益母草可用于产后血晕、血闭不下及月经不调、痛经等。据传,益母草还能养颜美容,武则天六十多岁仍葆有颇为年轻的容貌,正是因为她用了益母草制成的益母药膏涂擦面部与身体。所以,益母草中的“益母”二字并非虚言。

潮汕人吃益母草时常用“焯”的做法,也可称为“灼”。益母草去除根部,洗净切短,锅中先下猪血、猪肉、猪杂等煮开,最后放入益母草,有点类似梅州人的猪杂枸杞叶汤。做好后汤汁清甜,香气扑鼻,汤中的益母草仍青翠悦目。益母草还能用来炒,将其切碎后与鸡蛋同炒,亦能吃出其独有的香味;还可扔进火锅中当青菜,可以起到清热排毒的作用,不会有吃完火锅第二天上火的顾虑。

上面几种吃法中用的都是新鲜的益母草,潮汕人还会将其晒成干的益母草,非常易于保存,终年都可以吃到,而且同样保留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虽浑身是宝,但其微寒、偏凉性,不可多食,孕妇、过敏者、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食用。

如今,在家乡的菜市场上,益母草常年可见。每到春暖花开时,一株株益母草便早早地“跳”上了人们的餐桌。

上一篇: 湛江泥丁粥
下一篇: 到泰和喝早酒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