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作者: 应小青 叶蔚兰

西点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研究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专业技能类课程也是高职学生的主要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要着重从专业技能类课程入手,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培养兼具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一、西点工艺课程概况

作为西式烹饪工艺的主干课程,西点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系统掌握西点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原料知识等;面包制作工艺以及基础产品制作;蛋糕的基础制作和基本装饰手法;西饼(泡芙、饼干、派挞等)的制作工艺以及基础产品制作;能独立完成三级西式面点师基本考核的产品制作。

(二)能力目标

具有一定的产品解读能力和成本核算能力;具有鉴定和综合运用食品原料并制作相应产品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价值塑造目标

自觉将中国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工作中;能从伟大创造精神中,增强改革创新的勇气;能从伟大奋斗精神中,确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能从伟大团结精神中,认识到唯有团结协作方能走向胜利;能从伟大梦想精神中,知晓只有坚守匠人初心才能实现最终梦想。

二、西点工艺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厨德立人,厨艺立身”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西餐专业特点,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中,以西点的代表性品种CAKE为模型,建立西点工艺“4321”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图1)。4即4个中国精神的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和4个模块(西点基础、蛋糕制作、面包制作、西饼制作)的专业技能相互融合;3即3方拓展,每个模块的3个思政切入点无缝对接;2即2个抓手,包括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和教学评价改革;1即1个时代价值“一起向未来”。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思政元素——中国精神的内涵,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当下的时事热点和贴近学生的案例故事,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正面、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辩论、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全过程评价、顾客评价、以赛代评等评价手段,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具备良好厨德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西点工艺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情况

根据西点工艺课程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表1),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

四、西点工艺课程思政具体案例

以模块二中“派挞制作”的授课内容为例,派和挞都是西点中十分实用和常见的产品,制作难度不高,但种类繁多,非常适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制作。

(一)实施过程

1.课前探究。课前,教师在职教云上布置派挞制作的任务书,并提供学习资料和相关视频。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探讨分析,进行产品设计,教师要不间断地进行指导。

2.课中实施。课堂实施过程分小组进行,3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制作水果挞、苹果派和山核桃挞。水果挞创新应用中国特色水果黄桃和桑葚,美观大方,学生们中西结合,在西点中运用了中国元素,思路开阔而富有创新意识;苹果派中规中矩,完成了学习制作派挞的任务;山核桃挞则由学生选择家乡的山核桃仁进行制作,充分展示了学生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和支持。

3.课后拓展。通过课堂实践制作,学生在课后从派挞的造型、装饰、馅心和命名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十余种派挞制作方式,并能结合家乡特色农副产品进行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效果

派和挞造型多样,可以通过排列组合产生千变万化,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必须包含底坯、馅心和表面装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勤奋工作为“内馅”,不断创新为突破,再以持之以恒的努力为“装饰”,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同时,学生还能认识到乡村是我们的根,乡村兴则国家兴,我国发展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将自己家乡的特产运用到西点产品中,以此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五、西点工艺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创新

(一)立足行业专业特色,精准育人

立足餐饮旅游行业及西餐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围绕“厨德立人,厨艺立身”的人才培养理念,瞄准育人目标,培养具备良好思政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未来厨艺界工匠。

(二)挖掘中国精神内涵,无声育人

以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思政切入点,贯穿课程教学过程,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将“四个伟大”与专业知识无缝对接,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育人无形。

(三)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系统育人

根据教学内容和对应的思政元素,将原有课程内容整合为四大模块,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既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又能系统地与中国精神的四个内涵相连接,保障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延伸课程思政路径,实践育人

在理论引导的基础上,依托浙江省劳动育人基地,进一步提升中国精神中所包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实现实践育人。

(五)持续课程品牌建设,全面育人

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一步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继续打造西点工艺课程思政品牌,将价值引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部课程中,实现全面育人。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22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西点工艺”(541)。

作者简介:应小青(1967—),女,汉族,浙江永康人,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餐饮管理。

叶蔚兰(1982—),女,汉族,浙江舟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