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构建
作者: 方依诺
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正处于学业攻坚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只有摄入充足的营养、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保障身体健康。但现实情况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饮食面临着层层挑战,长此以往将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基于食品营养与健康视角探索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大学生的饮食现状,最后提出有助于构建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的行之有效的几点策略,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构建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及身体发育的后期,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营养,是维持大学生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当前,媒体不时曝出高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若大学生食用了被沙门氏菌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极易诱发急性肠胃炎,进而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对各类食品及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对烹饪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从源头降低或杜绝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切实维护大学生的肠胃健康。
另外,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可以保证食物营养不被破坏,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大学生的成长发育离不开微生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支持,只有摄入充足的营养,身体才能正常代谢,机体免疫力才能不断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身体健康是大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若长期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容易引发身体不适,进而影响学习状态。例如,食物中毒诱发急性肠胃炎会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因就医而缺课。通过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维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另外,摄入适量的营养元素也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前提下,大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获取足量的营养元素,为大脑功能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支持。例如,长期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记忆力,使其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例如,新闻报道及校园中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会使大学生对日常饮食产生怀疑,在这种心理压力的长期影响下,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会越来越差,甚至影响其生活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能够消除大学生在饮食方面的忧虑,使其在校园生活中感到满足,这对于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缓解生活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四)维护校园的稳定和谐
频繁出现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对学生造成恐慌,还会诱发群体性事件,从而破坏稳定和谐的校园秩序。例如,校园内一旦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案件,不仅会对涉事学生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还会严重损害学校的社会声誉。而构建食品安全体系能从源头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校园秩序,还能突出学校的人文关怀,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五)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观念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通过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可以使大学生明白摄入营养、饮食安全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观念。例如,在高校食堂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主动宣传食物合理搭配、营养成分等知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安全饮食相关的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大学生饮食现状分析
(一)营养失衡
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谷类食物摄入不足,肉类、油脂过量摄入等方面。当代大学生普遍偏爱高油、高盐、高脂食物,导致其对谷类、果蔬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较少。例如,早餐选择饮料、面包,午餐选择薯条、汉堡,晚餐选择重口味的炒菜搭配米饭,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膳食结构失衡。
另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也是大学生饮食中极其常见的问题。大学生长期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其对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严重缺乏,这会对大学生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比如,缺乏维生素A会对大学生的视力造成负面影响,缺乏维生素C会降低大学生机体的免疫力,缺乏铁、锌等元素则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二)食品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当前,各高校的食堂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卫生管理制度,但在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漏洞,如食材变质、餐具清洗和消毒不彻底、食品加工半生不熟等。甚至部分食堂在食品采购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注水肉、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进入食堂,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另外,校园内部的部分餐饮店、小吃摊的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由于经营场所狭小、环境杂乱,再加上食品制作过程缺乏严格监管,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大幅度提高。
除了校内的食品安全隐患,校外餐饮的安全性更是令人担忧。高校附近餐饮店的食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以次充好,甚至使用过期添加剂和劣质食材,长期食用此类食物必定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伤害。
三、基于食品营养与健康视角构建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饮食安全,立法部门应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覆盖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店的卫生标准、经营规范、监管责任、食品安全指标等方面。例如,针对学校食堂制定餐饮管理条例,详细规定食堂布局、设施配备、人员卫生、加工流程、食材采购等方面。另外,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突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二)强化监管体系
1.校内监管。为了保障大学生的饮食安全,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监管人员,检查内容包括食材采购、食品加工、食材储存、餐具清洗及消毒、从业人员卫生及健康状况等方面。例如,高校食堂需要建立索证索票制度,详细记录所有食材的来源,真正做到源头可溯;对食堂卫生状况、厨师操作行为、食品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建立多渠道投诉机制,如线上投诉、电话举报等,并对教师和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高效处理。
2.校外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周边餐饮店的监管,定期与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检查餐饮店的环境卫生、食材质量、经营资质等情况。为了保证监管到位,可以引入网格化监管模式,将校园周边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并对其监管职责、任务、权利加以明确,确保监管工作全面覆盖。例如,对高校周围的餐饮店铺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是否持有合法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购进食材是否新鲜、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等。如果发现违法违规现象要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
(三)优化校园餐饮服务
高校食堂是大学生日常饮食的主要阵地,应加强自身管理,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饮食服务。首先,在食材采购方面,学校食堂要与资质优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食材供应充足和质量安全。例如,高校提前做好供应商资质的审查工作,与信誉度高、生产能力稳定的供应商合作,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质量保证协议。其次,在产品加工方面,高校食堂要加强厨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使其在认识到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同时提高烹饪技能,严格按照营养均衡原则设计菜单,并根据大学生需求和喜好增加菜品种类。在此基础上,高校食堂还要优化就餐环境,加强日常清洁,营造干净、舒适的就餐氛围。最后,高校可以适当引入社会餐饮企业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并通过公平竞争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例如,高校可组织专业评审团对餐饮企业进行综合考核,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管理严格、安全卫生良好的餐饮企业。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餐饮企业进行全面考核,结合食品安全状况、师生满意度等指标,整改或淘汰考核不合格的餐饮企业,不断提高高校餐饮服务质量。
(四)加强营养教育
1.纳入课程体系。高校课程体系中应增加“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涵盖膳食搭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健康饮食习惯养成等知识和技能,并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不同营养元素的功能、作用、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教学内容深入人心,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教学手段,让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2.开展宣传活动。高校应面向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宣传活动,在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渠道的基础上,增加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媒体平台宣传方式。例如,通过校园广播开展“食品营养与健康”专题栏目,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访谈与讲解;利用微信公众号科普饮食健康小贴士、营养食谱等。此外,高校还可以举办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全校营造关注饮食安全与健康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保障他们的饮食安全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各方应协同努力,基于食品营养与健康视角构建大学生食品安全体系,为社会培育身心健康、勇于担当的栋梁之才。
作者简介:方依诺(2004—),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