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杨亚磊 崔元元

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研究0

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提高食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入手,探索有效的调控措施,以期为保障公众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指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的少量添加于食品中,以改善食品的色、味、组织结构或贮存特性为目的的非营养物质。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指出,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本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强调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安全、合理。食品添加剂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提高食品质量,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口腔微生态概述

口腔微生态是指口腔内微生物群落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一个由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平衡对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相互影响、竞争抑制,共同作用于口腔内环境稳定。口腔微生物的代谢活性直接影响着口腔健康,如某些细菌代谢产物可引起牙齿脱矿,从而诱发龋病。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导致牙周病、口臭等多种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也会引发系统性疾病。因此,正确认识并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对于防治口腔疾病、促进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

(一)防腐剂

研究显示,某些防腐剂如尼泊金酯等,可能会影响口腔内的益生菌,减少有益菌数量,破坏口腔菌群平衡,进而导致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黏膜是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屏障,某些具有强烈抑菌作用的防腐剂会直接损害口腔黏膜细胞,增加黏膜炎症及感染的危险,也会影响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造成长期的口腔健康问题。口腔唾液中包含各种酶,对食物的初步消化具有重要作用,而防腐剂的摄入可能会抑制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食品的正常消化,抑制营养吸收,不利于人体健康。

(二)甜味剂

研究显示,有些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等,会影响口腔内某些细菌的生长,引起菌群结构改变。变异链球菌等致龋菌的繁殖可能是导致龋损的重要原因,而某些甜味剂可能会影响口腔的酸碱度,为致龋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进而增加患龋齿的危险。长期食用甜味剂可以改变味觉受体对甜味的敏感程度,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与摄取,进而影响口腔健康。例如,过分追求甜味会引起对其他风味感知的改变,从而影响整体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取。

(三)色素

口腔黏膜能够帮助人体抵御一些外界的刺激,保持口腔健康,但是一些染色能力较强的色素却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产生了直接刺激,导致黏膜发炎感染,引发长期的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味觉受体对颜色的感知,进而改变宿主对食物的选择习惯,就像是过度的颜色刺激会干扰宿主对其他食物风味的感知,从而影响整体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取问题,对口腔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增稠剂与乳化剂

增稠剂和乳化剂可能会改变食物的物理特性,妨碍口腔菌群的正常运作,从而间接影响口腔内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例如,卡拉胶、瓜尔胶等增稠剂会影响口腔内细菌黏附及生物膜形成,进而影响口腔菌群结构与功能,危害口腔健康。口腔黏膜对外界物质十分敏感,食品中的增稠剂和乳化剂可能会导致黏膜不适甚至发炎。长期暴露在该类物质中还可能会降低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患口腔黏膜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风险。唾液对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帮助消化食物,还能中和口腔酸性,抑制细菌滋生,而某些增稠剂和乳化剂会影响唾液流变学特性或抑制唾液分泌,影响口腔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

(五)抗氧化剂与酸度调节剂

BHA、BHT、TBHQ等抗氧化剂在防止食物氧化的同时,也会干扰口腔内微生物代谢通路,使特定菌群数量增加或抑制,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增加患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几率。柠檬酸、磷酸等酸性调控剂在调节食物酸度的同时,也会影响唾液酸碱度,为致龋菌提供生长环境。长期暴露在酸性物质中,会溶解牙齿中的矿物质,增加患龋齿的危险。口腔黏膜对化学物质较为敏感,直接接触抗氧化剂或酸性调节剂可诱发黏膜炎性反应,造成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发生口腔黏膜疾病的风险,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等。

四、降低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微生态影响的对策

(一)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

首先,食品生产厂家可通过开发新技术、改善生产过程,减少或代替传统食品中所用的添加剂。例如,用维生素E、C等天然防腐剂或由发酵技术生产的天然抗菌剂代替人工防腐剂,这样既可减少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又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需要。

其次,加强食品标识管理、提高食品信息公开度,引导消费者做出健康的消费选择。食品标签上需清楚标明各种添加剂成分及其可能对健康的影响,从而帮助消费者加强相关认知,提升消费质量,这项工作需要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相互配合,确保标识准确、完整。

最后,开展健康膳食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水平。通过组织公众健康教育、营养教育课及社区活动,可以让消费者避免食用含添加剂较多的食物,并鼓励消费者选择天然、健康的食品类型。

(二)注重口腔清洁与护理

首先,开发富含天然抑菌成分的功能食品是改善口腔卫生的重要策略。例如,在食物中加入茶多酚、薄荷油、丁香油等,可以有效抑制口腔内的病原菌,帮助保持口腔清新、减少口腔异味。这样的功能性食品不仅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选择,还能增强口腔自洁功能,减少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健康的危害。

其次,新鲜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在咀嚼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物理摩擦作用,将食物残渣、菌斑等清除干净。比如,苹果、胡萝卜、芹菜等水果和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帮助口腔自洁。高纤维食物可以在满足消费者营养需求的同时,有效维持口腔健康,降低龋齿及牙周病发生的风险。

最后,含糖、高酸性饮料等可能会导致口腔呈现酸性环境,加剧细菌滋生,从而诱发龋齿。因此,建议多喝饮用水或低糖饮料,如无糖茶、天然果汁等,减少糖分在口腔中的累积,保护牙齿的矿物质结构,并降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从而保持口腔的整体健康。

(三)平衡膳食,增加有益食物

首先,菊粉、果寡糖等益生元可促进口腔内有益菌生长,酸奶等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可维持口腔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增殖,加强口腔防御系统功能,缓解食品添加剂摄入可能造成的口腔问题。

其次,维生素C、维生素D、钙能够提高牙齿的抗腐蚀性,促进牙龈健康,预防牙周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奶制品,可提供口腔所需营养,减少食品添加剂对口腔健康的潜在危害。

最后,维生素E、硒、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具有中和自由基的作用,可降低氧化应激,保护口腔细胞免受损伤。每天多吃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坚果、种子、深绿色蔬菜等,有助于提高口腔抵抗力,保持口腔健康。

(四)选择天然食品添加剂

一些天然食品添加剂如迷迭香萃取物或葡萄柚籽萃取物等,被证明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且对口腔菌群影响较小。天然色素如甜菜根、姜黄、菠菜等,在赋予食品鲜艳色彩的同时,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健康功效,有助于减轻合成色素造成的口腔黏膜发炎及菌群失调等问题。利用天然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调节食物pH,对口腔环境影响较小,可有效改善化学合成酸性调节剂引起的牙腐蚀及口腔酸碱度失衡等问题。

(五)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与公众教育

首先,加强立法监管,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订严格的标准与规定,确保食品生产者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标准,一旦违反规定须严厉处罚。这样有利于从源头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降低其对口腔微生态的潜在危害。

其次,提高食品标签透明度,清楚标示所用的食品添加剂,详细说明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间接促进食品添加剂的优化使用。

最后,开展公众教育,通过大众传媒、社区讲座、学校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介绍食品添加剂,尤其是其对口腔健康的危害,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使他们选择健康食品,共同营造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不断加深,食品添加剂开始朝着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并重的方向发展,这将为消费者的口腔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作者简介:杨亚磊(1995—),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