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山待客三锅茶

作者: 方八另

大熊山待客三锅茶0

大熊山地处湘中腹地雪峰山尾椎与江南丘陵交汇处,我的家乡就在大熊山脚下,这里属于梅山文化核心区域,充满了瑶族风情。

大熊山及其周边区域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东晋裴渊《坤元录》载:“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这里提到的“无射山”就是大熊山,“蛮俗”即莫瑶民族(隋唐时对瑶族的称呼)的饮茶习俗。

莫瑶人在采茶时节会祭祀自己的“茶祖”蚩尤,凡是与主祭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族人及朋友都会受到邀请,大家聚集在茶园里的古茶树下,一起举行盛大的祭祀、庆祝活动,比如采茶会友、饮茶叙事、旧友重逢、对歌识偶、结拜姊妹等,非常热闹和隆重。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大熊山依然存在,当地人们的饮茶习俗也保留至今。现在,大熊山及其周边区域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时刻都有茶的存在,当家里来了客人时,他们会隆重地奉上三锅茶——清茶、擂茶、换茶。

第一锅待客茶:梅山清茶

大熊山及其周边区域的人们非常讲究泡茶的仪式感,准确来说不是“泡”而是“煮”。客人到来后,家庭主妇会拿出一个专门用来煮茶的铁锅,清洗干净后用柴火烧上一锅清水,其间不盖锅盖。等锅里的水冒泡的时候,主妇先用开水清洗一把老茶(老枞),沥干水后再放入铁锅里,此时要继续烧火,让茶叶在锅里翻上几翻,差不多后再停火,然后等上三两分钟,待茶汤橙黄、透亮时就可以了。

主妇会用小竹勺舀一勺茶汤倒入碗内,用茶盘端着摆放在客房的八仙桌上或是厨房的小茶几上,供客人饮用,大家一边聊天一边饮茶,非常放松、惬意。客人走后,有时铁锅里还剩下不少茶汤,主妇就会把它舀到可以保温的陶坛茶壶里,放在厨房或者堂屋的小茶桌上,随时可以喝。

在当地,如果有赶路、劳作的人累了、渴了,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主人都会热情地奉上一碗茶,尽显淳朴民风。

第二锅待客茶:梅山擂茶

梅山擂茶又称生浆汤,先将大米洗干净,连同茶叶末或者鲜茶叶一起放入擂钵内擂碎成稀浆,再加上花生米碎末、坚果碎末等放进锅里煮开,煮到刚熟还有点生味的样子就可以了。

喝的时候,把煮熟的稀浆盛在饭碗里,拿根筷子,边搅边喝,连渣带汤一起吃掉。一般情况下,主人还会配上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果品等小吃,边吃边聊,有说有笑,非常热闹。

第三锅待客茶:梅山换茶

在这三种待客茶里,换茶的规格最高,一般在有节庆活动或者喜宴的时候才会给客人上换茶。

做换茶的主要原料是米花。将糯米浸泡、蒸熟之后阴干成阴米,再用油砂炒成米花。米花有多种颜色,如红米花、粉红米花、白米花等,其中白米花最多。

在有节庆或者喜宴的那几天,待客人来之前,主妇会提前烧一锅开水。客人进门后,主妇先往每个碗里加半碗炒好的米花,再加上白糖、茶叶末、芝麻等配料,添三分之二碗刚烧开的开水,用茶盘端到桌上让客人享用。米花在开水中慢慢被泡软,多数沉于水下,水面上泛起油亮。若是遇上更隆重的节日(如春节)或是贵客(如女婿),换茶中还会加上煮熟的鸡蛋。

呷换茶的时候,主人会上一个茶盘抬盒,多为九碟,有牛肉、猪肝、腊肉、猪耳朵等荤菜,魔芋、豆腐干等素菜,葵花子、南瓜子等瓜子,粒粒糖、棒棒糖等糖果,以及橘子、苹果等果品。别看有糖果,这种茶席一般不允许儿童参加。

如果你有机会到大熊山,可以去品味下当地人待客的三锅茶,领略下大熊山人民的食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