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人心脾之桂花

作者: 魏东伟

沁人心脾之桂花0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又称木犀,属于木犀科木犀属,是一种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桂花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原产中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气候带的北移,其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在全国均有种植。

根据花色、开花时间及能否结实等特征,桂花主要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品种群,颜色和香味是不同桂花品种最直观的区别。金桂呈明显的金黄色,香气较为浓郁;银桂多呈柠檬黄色,香气也较为浓郁;丹桂为橙色,香气较金桂和银桂清淡;四季桂的颜色和银桂较为相似,香气清新、淡雅。由于金桂和丹桂有特殊的颜色和花香,在现代园林规划中作为观赏植物被广泛种植,也是主要的食用品种,可制作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糖、桂花酱、桂花糕等,也可以入馔,为菜品增加丝丝甜味,如桂花糯米藕、桂花糖粥等。

《本草拾遗》记载,桂花能“治痰饮喘咳”。《本草纲目》记载,桂花“辛、温、无毒”,有“生津、治疗牙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花的花能散寒、破结,可用于治疗咳喘、牙痛、经闭、腹痛等,其果实则有助于暖胃和缓解咳嗽。

营养学研究表明,桂花的花朵含有丰富的酚类、环烯醚萜类、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糖及神经保护等作用。

比如,桂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α-葡萄糖苷酶是一类存在于小肠黏膜刷状缘的重要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能将麦芽糖等低聚糖分解为葡萄糖、果糖等单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易引发餐后血糖的升高。因此,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够延缓葡萄糖的释放,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风险。现有药物如阿卡波糖等,虽然能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但常伴随胃肠道不适、肝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所以,可以利用桂花提取物研发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既安全又有效。

研究发现,校园中采摘的金桂和丹桂比市售同品种桂花的抗氧化活性强,总黄酮、总酚及特征酚类物质如毛蕊花糖苷、绿原酸、阿魏酸和槲皮素的含量也较高。这可能与干燥处理方法、存放时间以及生长地域和环境不同有关。

其中,干燥方式、温度和时间均会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酚类物质的含量。此外,相同处理条件下,金桂水提液的总黄酮、总酚、四种特征酚类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优于丹桂水提液,而丹桂中总多糖和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的含量均高于金桂,说明不同种类桂花的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基于金桂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丹桂的糖类成分含量丰富的特点,可根据情况合理使用,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桂花功能性产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