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大自然馈赠的瑰宝
作者: 周志帅 李娇
野生菌有个专用名,叫“蕈菌”,其英文名是“mushroom”,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一般被译为“蘑菇”。在我国,云南省是野生菌的生长核心区,全省120多个县市均有野生菌分布,种类达900种,占全国已知种类的90%和全球的36%。
野生菌通常由菌盖、菌柄、菌托以及菌环等部分构成。其中,菌盖是最为显著的部分,形状多样,有伞形、钟形、斗笠形、球形或半球形、扇形、漏斗形等,且颜色各不相同。野生菌全年皆可生长,每年的6—9月生长最快,特别是在雨后,生长尤为繁茂。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野生菌被划分成多个类别。比如,以生长方式作为区分依据,可将其分为寄生型、互生型与腐生型;从商品来源的角度看,可分为野生品种和人工栽培品种;按照加工手段的差异,又能分为新鲜制品、干燥制品、冷冻制品以及腌渍制品等;根据是否适合食用这一特性,还能分为可食用的菌类以及有毒的菌类。
德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部分野生菌富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核糖以及其他醛糖与酮糖等,其中所含的高分子多糖能显著提升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其也被视为营养保健佳品。在各种野生菌中,尤以以下6种营养价值最高。
松茸
松茸是野生菌类中的“贵族”,又名松口蘑,是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一。每年的8—10月中旬是松茸盛产的季节,常出现在海拔2000—4000米无污染的松树和栎树林中,与松树根具有共生关系。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松茸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含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以及钙、磷等。因为松茸的营养价值较高,所以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食用方法上,人们多用松茸来炖汤,也可炒食。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不少松茸调味品,如松茸鲜,让人们在家就可轻松享受松茸的鲜味。
牛肝菌
牛肝菌也被称作大脚菇或者白牛肝菌,在四大名菌里,它的产量位居首位。每年的6—7月是牛肝菌的产出季节,不同产地的菌帽颜色存在差别,从淡黄褐色一直到深紫褐色。一般来说,菌帽颜色越深,散发出来的香味就越浓郁;菌帽颜色较浅,香味便相对淡些。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牛肝菌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如菌菇多糖、含硫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等,具有清热解毒、抗流感病毒、调节人体免疫力、降血脂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对妇女白带症和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牛肝菌的食用方法较为多样。意大利人习惯把黄油涂抹在牛肝菌切片上进行煎烤,法国人则钟情于油炸的做法,中国人常常把牛肝菌和肉、蛋、蔬菜等搭配在一起烹炒或者用来煲汤。需要注意的是,牛肝菌不能生吃,不然极易引发肠胃不适。
羊肚菌
羊肚菌是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是野生菌中价格最为昂贵的品种之一,因其菌盖呈圆锥形,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凹槽,犹如羊的肚腹,故而得名。早在清朝时期,羊肚菌就曾作为名贵山珍进贡给皇帝。
中医认为,羊肚菌性质平和,具有诸多功效,能够起到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作用,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以及头晕失眠等症状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营养学认为,羊肚菌富含大量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以每100克干样为标准,其中钾、磷的含量分别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菇的4倍;铁的含量更是远超香菇31倍、猴头菇12倍之多。
羊肚菌口感柔嫩、味道鲜美,征服了无数美食家的味蕾,让人品尝一次便难以忘怀。但由于羊肚菌的产季较短,保鲜难度极大,因此市面上常见的多为干品,食用前需要浸泡。该环节至关重要,需用40℃—50℃的温水浸泡,时间约30分钟,这样既能使羊肚菌的香味充分散发出来,又不会破坏其口感。在我国,羊肚菌炒鸡蛋是常见的食用方法。
黑虎掌菌
黑虎掌菌又被称为枣翘鳞肉齿菌、獐子菌、钟馗帽等,因其菌帽在干燥之后转变为暗灰白色或灰褐色,外形酷似虎爪而得名,也是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一。黑虎掌菌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广泛分布,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分布。
中医认为,黑虎掌菌性平、味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效,可益气补气、和胃通便、解食物之毒、治头痛头昏。营养学研究表明,黑虎掌菌富含多糖类、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甾醇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压和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抑制黑色素生成,对免疫系统较弱者、身体虚弱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为有益。
在食用方面,由于黑虎掌菌肉质厚实、香气浓郁,可用于炒、焖、煲汤等,黑虎掌菌炖鸡、黑虎掌菌炒饭都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鸡枞菌
鸡枞菌又名鸡枞蕈、鸡菌、斗鸡菇、伞把菇,被誉为“菌中之王”,是与白蚁共生的珍稀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南方地区。
鸡枞菌的菌盖初期呈圆锥形,随着生长逐渐展开如伞状,菌柄实心,表面光滑,肉质细嫩、易破碎,常见的有黑皮鸡枞、青皮鸡枞、白皮鸡枞和草皮鸡枞等。
《本草纲目》记载,鸡枞菌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具有健脾和胃、疗痔的功效,主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疮。营养学研究表明,鸡枞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以及矿物质、麦角固醇、维生素等,可增强抵抗力、缓解疲劳、提高记忆力。
鸡枞菌口感鲜美、肉质细嫩,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在云南,人们常常将鸡枞菌与辣椒一起炒制,鸡枞菌的鲜美与辣椒的香辣相互交融,味道浓郁,令人食欲大增。
竹荪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菌帽呈深绿色,菌柄呈雪白色,菌托呈粉红色,菌裙如网状展开,被誉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竹荪多生于温湿环境中,如竹林、阔叶林或草地,适宜条件下菌裙可正常展开(空气湿度需达到95%),包含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等。
中医认为,竹荪性寒、味甘、无毒,有滋阴养血、益气补脑、止咳化痰及减少腹壁脂肪积储的功效。营养学认为,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以及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等,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益气补脑、降血压、降血脂。
竹荪的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的著名山珍。在食用方法上,竹荪常用于炖汤,如竹荪鸡汤和竹荪银耳汤等,可滋补养颜、润肺生津;还可用来炒、蒸等,如竹荪烩鸡片、竹荪蒸蛋。
正因为野生菌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美味,所以很多人前往深山自行寻找,因误食有毒野生菌而中毒、死亡的案例不在少数。下面介绍下判断有毒野生菌的方法:一看,菌体折断时会流出乳汁。二闻,有恶臭,极少量有麻、辣、酸、苦和蒜臭等味道。三测试,将真菌的汁液涂在白纸上,烘干后滴上浓盐酸立即变成红色,约半小时后变成浅蓝色,说明含有色胺类毒素;如果在20分钟左右变成蓝色,说明含有毒伞肽;如果变成了橙色,说明含有毒蝇碱。
隐匿于深山老林之中的各种野生菌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美味佳肴和保健佳品,成为了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然而,野生菌的世界充满了神秘与未知,大家千万要仔细甄别,避免误食有毒野生菌,给自己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