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好春季养生时令菜

作者: 张宇 丁航

如何吃好春季养生时令菜0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此时饮食需顺应自然,以“清淡甘润、疏肝健脾”为原则。春季的时令蔬菜不仅鲜嫩可口,更富含营养与药用价值。韭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茼蒿、荠菜等,既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味,亦是养生保健的天然良药。

下面,我们就介绍下各种春季时令菜的养生价值及正确食用方法,让您在充分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韭菜:温补佳品

韭菜素有“春菜第一鲜”的美称,其性温、味辛,归肝、胃、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其“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春季食用可助肝气升发、驱散体内寒气。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韭菜富含含硫化合物(二甲基二硫醚),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每100克含膳食纤维2.4克,可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每100克含维生素A 235微克,可满足成人每日需求量的26%。

韭菜在民间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春季的韭菜口感最为鲜嫩,味道最为浓郁,人们常用来包饺子、烙盒子,或是做成韭菜炒鸡蛋等家常菜。因韭菜的辛辣味可祛湿驱寒,与鸡蛋、豆制品搭配,可以中和性味。

下面推荐一道适合春季食用的养生菜——韭菜炒香干。香干富含植物蛋白与钙质,与韭菜搭配可补益脾胃,适合春季护肝健脾。这道菜的做法如下:韭菜洗净切段,香干切条备用;热锅凉油,爆香蒜末,下香干煸炒至微黄;加入韭菜快速翻炒,调入盐、少许生抽,断生后即可出锅。

需要注意的是,韭菜性温,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上火,体质偏热或患有口腔溃疡、痔疮等疾病的人应适量食用。此外,韭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不易消化,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也应谨慎食用。

马兰头:清热解毒

马兰头又名“田边菊”,是江南地区春季野菜的代表。《本草正义》谓其:“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马兰头富含β-胡萝卜素,含量为3630微克/100克,是胡萝卜的1.2倍;膳食纤维含量为3.5克/100克,与燕麦片相当,调节血糖效果显著;还含有维生素C、钾及黄酮类物质,可缓解春季肝火旺盛、目赤咽痛。

在江浙沪一带,马兰头是春季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可用来拌凉菜、炒食或是做汤。马兰头拌香干是江南人家春季餐桌上的常见凉菜,可润燥、护肝,适合春季清火。这道菜的做法如下:马兰头焯水,挤干水分后切碎,香干切丁;将马兰头、香干、松子混合,加盐、糖、香油拌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马兰头味涩,烹饪前建议焯水,并加5%食盐以去除草酸。此外,马兰头性凉,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泻,体质偏寒或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应适量食用,孕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也应谨慎食用。

枸杞头:明目护肝

枸杞头为枸杞嫩芽,自古就被视为药食两用佳品。《食疗本草》记载:“(枸杞头)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本经逢原》载:“(枸杞头)能降火及清头目。”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枸杞头富含甜菜碱、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可清肝明目、降血糖、保护干细胞、增强毛细血管韧性。有研究表明,连续食用14天枸杞头,可使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提升18%。

在江南一带,人们喜欢将枸杞头与春笋搭配炒制,取其苦甘相济之味,以平衡春日燥热;在西北地区,枸杞头可以用来炒食、做汤或是凉拌,其中,枸杞头炒肉丝是该地区家庭春季餐桌上的常见菜肴。

枸杞头炒春笋的做法如下:春笋切片后焯水,枸杞头洗净后沥干;热油爆香姜丝,下春笋翻炒至微焦;加入枸杞头快速翻炒,加盐、少许糖调味即可。

枸杞头炒肉丝的做法如下:枸杞头洗净后沥干水分,猪肉丝中加入少许盐、生抽和淀粉,拌匀腌制10分钟;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后倒入猪肉丝,炒至变色;倒入枸杞头快速翻炒,炒至枸杞头变软后加入适量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食用枸杞头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应适量食用。此外,枸杞头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感冒、发烧等热性疾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香椿:疏肝理气

香椿为“树上蔬菜”,《本草纲目》赞其“嫩芽瀹食,消风祛毒”。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香椿含有香椿素、维生素E及钙、磷等,可疏肝理气、增强食欲。但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需焯水后食用。

香椿的最佳食用期是谷雨前,一般食用其嫩芽。在北方地区,人们常用香椿摊鸡蛋饼、拌豆腐或是做香椿酱。香椿鸡蛋饼中,鸡蛋提供优质蛋白,与香椿搭配可中和苦味,特别适合春季养肝;香椿拌豆腐中,钙镁比例为1:2,可促进骨骼健康。

香椿鸡蛋饼的做法如下:香椿焯水后切末,鸡蛋打散后加盐搅匀,将香椿末混入蛋液;平底锅中倒入油,油热后倒入香椿鸡蛋糊,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香椿中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食用前需要先用沸水焯烫30秒,亚硝酸盐可降解85%。香椿性温,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上火,体质偏热或患有口腔溃疡、痔疮等疾病的人应适量食用。因其每100克的嘌呤含量高达75毫克,故痛风患者应慎用。

茼蒿:安神健脾

茼蒿古称“皇帝菜”,《千金方》言其“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茼蒿含有特殊芳香物质茼蒿酮,可提升GABA受体敏感性30%;每100克茼蒿含有0.15克的α-亚麻酸,有助大脑发育;富含叶绿素,在绿叶菜中排名前三;还含有胆碱、维生素K及挥发性精油,可健胃消食、润肺化痰,尤其适合春季脾胃虚弱者。经实验证明,在水开后放入茼蒿,2分30秒左右捞出可最大化保留其营养素。

在南方地区,茼蒿是春季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可用来炒食、做汤或是涮火锅。其中,蒜蓉清炒茼蒿是广东一带的家庭常见菜肴,蒜蓉不仅能增香提味,与茼蒿搭配还可增强抗菌、消炎功效。茼蒿还适合和牡蛎搭配食用,其所含的锌元素能促进叶酸吸收。

蒜蓉清炒茼蒿的做法如下:茼蒿洗净后切段,蒜瓣切片备用;热锅冷油,爆香蒜片,下茼蒿旺火快炒,加盐、少许蚝油调味,炒至叶片塌软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茼蒿性凉,过量食用可能出现腹泻等不适,脾胃虚寒者应适量食用。另外,部分人对茼蒿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食用后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应避免食用。

荠菜:健脾利湿

荠菜被誉为“春野灵丹”,《本草纲目》称其“利肝和中,明目益胃”。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荠菜含有荠菜酸、胡萝卜素及钙、铁等矿物质,可健脾利湿、降血压。

在江南地区,常用荠菜包馄饨或煮羹,取其鲜嫩、清香;在苏州地区,人们将荠菜、笋和肉丝搭配,称作“鲜上加鲜”,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春日必备菜。荠菜还可和猪肉搭配做馄饨,猪肉提供优质蛋白,与荠菜搭配可补虚、健脾,适合春季祛湿。

需要注意的是,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过量食用可能影响钙质的吸收,故烹饪前应焯水。此外,荠菜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群的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不时不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春季时令菜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蕴含顺应四时的养生智慧。在春光作序、万物复苏的时节,让我们遵循自然的节奏,品味春之菜,感受它们带来的味美与营养,让身心在春天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