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 “亲戚 蝉花虫草
作者: 姜东提到虫草,很多人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其实,“虫草家族”的成员众多,蝉花虫草就是其中一员,它虽然没有冬虫夏草那般声名显赫,但却同样拥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药用历史。
蝉花虫草(Cordycepscicadae)隶属于子囊菌门、虫草科、虫草属,曾用名为蝉拟青霉(Paecilomycescicadae)和蝉棒束孢(Isariacicadae),是蝉拟青霉菌寄生在蝉若虫体内形成的复合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如四川、云南、福建等地。
夏季时,蝉拟青霉菌的孢子散落在土攘中,遇到蛰伏在地下的蝉若虫便会侵入其体内,菌丝在蝉体内吸收营养后不断生长,最终占据整个虫体。待到来年春夏之交,菌丝从蝉的头部冒出,形成一根根棒状子座,最后破土而出,这便是我们看到的蝉花虫草。蝉花虫草由虫体与子座两部分组成。虫体形似蝉的若虫,表面呈棕黄色,内部被菌丝体充满;子座则呈灰黑色或灰白色,细长棒状,表面有细小突起。

蝉花虫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中医认为,蝉花虫草性寒、味甘,具有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自退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小儿惊风、自赤肿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蝉花虫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虫草素、多糖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具体来看,虫草素能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蝉花虫草中的多糖除了具备核苷类物质的作用外,还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通过抑制NF- ? κ B 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肺炎、肠炎等。同时,多糖还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肝脏免受毒素和炎症的损害,用于治疗肝损伤、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通过调节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蝉花虫草这种自然界中奇妙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药用资源,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神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我们对蝉花虫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利用其价值为人类健康服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1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