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蒸菜
作者: 周尧萌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味道如同岁月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底,对于我而言,那便是母亲常做的蒸菜。每当那熟悉的蒸汽在厨房里袅裊升起,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涌上一股暖流,那是家的味道、爱的传递。
母亲做的蒸菜并不华丽,也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但却能以最质朴的方式触动人心。母亲往往是在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不得已才做蒸菜,用的食材也都是菜园里的蔬菜,或者是一些在大自然中采摘来的野菜。
母亲常于夏季“双抢”时节做蒸菜,“双抢”这个词汇承载着中国农耕文化中一段独特而艰辛的记忆。在炎炎夏日,父母亲一边抢收早稻一边还要抢种晚稻,时间紧张、劳动强度大,空气中都弥漫着稻香与汗水的味道。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村庄便渐渐“苏醒”。农人们趁着晨凉,匆匆吃过早饭,便戴上草帽、披上旧衣,肩上扛着镰刀、腰间挂着水壶,踏着露水未干的田埂,向金黄的稻田进发。此时的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仿佛在向辛勤耕耘的人们致谢。响午,阳光更加炽烈,稻田里热浪滚滚,但农人们无暇休息,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很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耽误。这个时候,父亲常常让母亲稍微提前一点回家做午饭。
只见母亲快速地淘一些大米倒入锅中,然后迫不急待地往锅底点火,架上一些柴火后便火急火燎地去清洗茄子。母亲在茄身上打几个十字形花刀,另取一个干净的小碗,倒入适量的菜籽油,拍几个蒜末、放几段干辣椒、加入适量的盐。等饭汤收得差不多时,母亲便把准备好的茄子和调好味的小碗一同放入饭头上,扑灭锅洞里的明火,只留一些火星焖饭。不久,就会有一股蒸茄子的香味随着锅边的热气袅袅升腾,弥漫整个厨房。

等父亲劳作回来后,母亲便夹出饭头上的茄子,倒入碗中的佐料一同拌匀。蒸熟的茄子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肉质非常细腻,几乎是入口即化。盛上一碗饭,拌上几勺茄泥,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啊!
忙的时候,母亲连去菜园摘茄子的时间也没有,这时她便拿出储备菜一一烂萝卜、烂菱角菜。只见母亲在腌菜坛里抓一搪瓷碗烂萝卜或是烂菱角菜,滴几滴香油,再放几勺辣椒糊和蒜末,同样是在饭汤快收干的时候放到饭锅里蒸,起锅时用筷子搅拌均匀,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烂萝卜糊或是烂菱角菜糊,吃起来芳香扑鼻,滋味万千。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好转,母亲做的蒸菜已由素转莺,有粉蒸肉、粉蒸鸡等,可我却更怀念母亲做的素蒸菜,那滋味已成为我终身难忘的味蕾记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5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