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煎饼
作者: 周玉成每当饥肠辗的时刻,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沁人心脾的徐州煎饼。那种淡淡的甜香在我的记忆深处翻腾,带来的不仅是唇齿间的甘甜,更是心灵深处的安抚。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来到徐州煤矿工作时对那里充满了新奇。有一次偶然看见一群工人师傅手握煎饼,卷着大葱就狼吞虎咽起来,那种豪迈仿若山东大汉。我心生好奇,不禁问道:“这是什么美味?”工人师傅们笑着说:“这可是舌尖上的享受啊,好吃,爽!”我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韧性十足,嚼得腮帮子都疼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小麦乃金贵之物,煎饼往往是用来招待贵客的佳品。它的做法虽然简单,但却蕴藏着细腻的爱与智慧。先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等螯子(专门烙煎饼的工具)烧热后,用勺子盛点面糊放在鏊子上,用一个小小的、干净的、长方形的小木板顺着子四周撩动。不一会儿,煎饼的边缘就会慢慢翘起,颜色也由白色慢慢变黄,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然后把煎饼翻个面,待外表稍微有火色即成。烙好的煎饼会叠成四方形,趁热卷上炒好的土豆丝、盐豆、大葱和各式咸菜,细嚼不仅有面香,还有葱香、盐豆香,特别好吃。所以,在徐州流传着一句俗话:“煎饼卷盐豆,一日三餐吃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徐州煎饼的制作工艺已经从最初的手工变成了流水线式的自动化生产,口味也逐渐丰富多样。如今,人们可以品尝到以麦子、高粱、玉米等为原料制成的各式煎饼,煎饼内的馅料也多姿多彩,火腿、子、鸡蛋、牛肉、甜辣酱等,应有尽有。煎饼的食用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卷、叠,而是变得多种多样,或直接食用,或泡着,或卷起。
徐州煎饼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已发展成徐州饮食文化中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浮动在徐州人心尖上的永恒旋律,编织着无数徐州人的甜美生活画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881.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辣味“食” 足在云南
下一篇:
泰和竹篙薯:其貌不扬的 “南方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