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其中

作者: 北棠锦

《君幸食》是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以亲身经历撰写的一本探索中国美食的回忆录,她用热情的笔触描绘了中餐菜肴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这本书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饮食文化的旅程,尤其是作者关于中餐的风味、食材和养生哲学的洞察。

中餐的智慧在于风味的多样和丰富的调味层次。扶霞·邓洛普多次在书中惊叹中餐的魅力在于每到一个地方,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美食世界,川菜的麻辣鲜香、粵菜的清鲜雅致、江浙菜的甜美精致、北方菜的浓郁淳厚,每种风味都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中餐很擅长将甜、酸、咸、辣等调味料大胆组合,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口味,加入芝麻酱或芝麻油增加坚果香,再配上让人唇舌酥麻的花椒,整体风味更具独特的刺激感。比如,回锅肉既有浓烈的豆瓣酱香,又保留了猪肉自然的油脂香气;浓淡相宜的西湖醋鱼则将酸、甜、鲜、咸四种味道巧妙融合。

食在其中0

中餐的精髓在于万物皆可入菜,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扶霞·邓洛普在书中感慨说中餐厨师并不拘泥于食材的贵贱,他们可以让一切平凡之物华丽转身,化作美味。比如,猪耳朵看似平凡,却能被做成唇齿留香的凉菜、层层叠叠的黏糯肉冻;白萝卜削皮后稍加腌制,就成了脆嫩爽口的泡菜;鱼肚、鱼这些内脏部位也能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无色无味的柚瓣经过炙烤、浸泡与焖炖,竟能变成柔软熨帖、肉汁咸鲜的虾籽柚皮,足见中餐厨师的匠心,这种创意与灵活性也构成了中餐的独特魅力。

药食同源更是中餐的哲学理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食物与医药息息相关,名医孙思邈提出了“先以食疗,既食不愈,后乃用药尔”的理论,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更是详细阐述了近两千种食材的药用功效,无论是草药、蔬菜还是水生贝类,都有其独特的滋补作用。在中餐食疗理论中,食物不仅能饱腹,更是一种日常的调理。比如,干咳上火时,吃凉性食物可祛火;食用“凉性”的河蟹时,要搭配“温性”的黄酒和姜;夏天喝绿茶去暑,冬天吃羊肉驱寒;四川人之所以嗜辣喜麻,是因为当地湿气重,辛辣食材能驱散体内湿气。中餐的食疗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倡导均衡饮食保持健康,理性与享乐、节制与享受并行。比如东坡肉,由肥腻的五花肉慢炖而成,需得配上米饭、青菜和汤,才能让这顿饭既满足又不过度。

扶霞邓洛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中餐文化的智慧与精髓。从风味的丰富到季节的顺应,从食材的巧思到药食同源的理念,每一道中餐都融汇了历史、自然与人文。《君幸食》这本书让读者更加体会到中餐的独特魅力,也更珍惜与亲友共享美食的时光,因为那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文化传承与情感交流的珍贵瞬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sp2025090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