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作者: 罗晶晶 戢得蓉 聂鑫 邓艳 贾洪锋 吴华昌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0

新工科建设是为了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要求高校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国家教育体制方针不断改革和创新,社会各界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也产生了迫切需求。

实验室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场所,有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但从目前高校食品专业的实验室管理来看,仍然存在硬件设施陈旧、资源开发力度低、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等问题,未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实验室的教学育人价值。为此,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升级实验室改造、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配置、融合网络化管理、探索更加优质的实验资源等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1.实验室软硬件设施陈旧。完善的实验室设施设备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地方高校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比如,一些化学实验依旧沿用以往的旧教材或者旧实验方案,与新购的仪器设备无法匹配,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室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按照课程性质将实验室划分为基础性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主要涉及到一些有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专业实验室包含酿酒品鉴、仪器分析等专业实验。虽然按课程性质划分实验室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避免试剂等的交叉污染、实验中毒等问题,但事实上,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开设的实验课很少,且大部分实验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授课,因此实验室的利用率并不高,没有发挥出其利用价值。

以四川旅游学院食品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例,导致实验室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1)实验室仅限于开课使用,缺少创新创业实验室,导致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低。(2)部分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较多,实验课程非常少,导致实验室开课率低。(3)学生对仪器不熟悉,导致实验室仪器使用率低,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3.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实验室是理论知识传播与生产力开发的重要平台,在新工科背景下,许多高校为了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但却忽视了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当前,实验室教师及管理人员大多是按照教辅人员的标准进行招聘,并不需要具有高学历、高专业素养,只需要维护好实验教学的秩序即可。但随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及高校科研地位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功能也随之丰富,不仅要满足教学需求,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这就要求实验室教师及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素养和专业能力,而目前的师资队伍大多达不到这个标准。

4.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欠缺。高校中的实验室复杂,且大多为生物化学实验室,不仅包含许多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的化学试剂,还有各类微生物实验室及高压高温设备,如果不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跟不上实验室的建设步伐,很多高校已经建立多媒体、智能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日益更新,而实验室的安全制度依旧传统、僵硬化,制度条例不能很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操作性不强。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及策略

高等院校的职责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与素养的大学生,在新工科背景下,实验室逐步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是学生进行创新和科学探索的重要基地。作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实验室要优化设备、场地、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室软硬设施落后、开放利用率低、实验室师资队伍亟需扩增等问题,四川旅游学院食品相关专业实验室做出了改革反思和实验室改造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四川旅游学院食品相关专业实验室的改造、改革措施进行简单介绍。

1.优化实验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利用率。四川旅游学院与食品相关的实验涉及微生物、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酿酒工程及感官评价等,实验室类别多,涉及到的实验设备、试剂也繁多。针对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四川旅游学院食品学院采用同类仪器捆绑式的方法梳理、整合现有仪器,根据实验室性质对其进行划分,既有利于学生规范开展实验,又可以避免操作拥挤,导致教学或科研无法顺利展开。同时,实验管理中心每学期会对实验仪器进行定期维修,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利于学生毕业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创新创业的开展。为了方便师生开展科研创新项目,四川旅游学院还开设2个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室,专职实验技术教师负责该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科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结合地方高校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实验教学多样化、仪器设备复杂化等管理现状,四川旅游学院从以下两方面做出了改革:一是加强实验人员或实验教师的培训,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讨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新聘实验技术人员,并新增“实验室安全员”特色岗位,加强对实验室安全性的管理。

3.改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实验室管理平台。面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双创”人才培养要求,基于实验室管理工作既繁杂又琐碎的现状,四川旅游学院食品学院建立了信息化实验管理平台(图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并有效、全方位地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该平台实现了行政办公流程简易化、资源共享化,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工作及学习效率。同时,该平台可以很好地整合实验室资源,能够追溯药品的使用、购买情况,实时监控实验室的安全情况,师生都能够查看实验室开课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及实验操作过程等,有利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操作步骤,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综上,在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中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及建设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方式,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实验室师资水平及学生实操水平,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