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视角分析食品浪费影响因素
作者: 严利强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反食品浪费也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不过,关于反食品浪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食品浪费的立法基础与路径研究、反食品浪费执法层面的法律解读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个别举措的探讨、反食品浪费的国外经验研究、反食品浪费背景下餐饮企业所承担的义务等方面,虽对餐饮企业推行反食品浪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却缺乏系统、全面、细化的可执行措施,尤其是餐饮消费环节,没有更多来自消费者一线对反食品浪费心理需求的调查数据支撑,餐饮企业的反食品浪费举措切合度不高。因此,有效开展消费者食品浪费因素调查及在此基础上推行切合消费者意愿的餐饮企业反食品浪费措施,对于在消费环节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卷样本构成基本分析
为了解我国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影响因素,便于后期餐饮企业精准地开展反食品浪费举措,本调查通过前期与相关专家、部分典型消费者访谈,设计相关问卷并实施调查。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457份,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女性相对较多,占比55.4%。年龄分布上以45岁以下为主,其中46%的样本年龄介于18-30岁。从个人月收入情况来看,31.3%的样本月收入低于3千元,50.5%的样本月收入在5千元以上。学历分布上以本科或大专为主,其中本科占比30.6%,大专占比45.7%。从职业分布上看,学生占比34.4%,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比24.3%,公司职员占比20.8%。
二、问卷信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Cronbach α系数值测量研究信度水平,最终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本研究针对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因素进行研究,共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和感知行为控制层面,四个层面的信度系数值均高于0.8,说明本研究数据信度水平高,收集到的数据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用于接下来分析使用。
三、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因素描述分析
本部分针对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因素进行描述分析,分别针对四个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和感知行为控制层面)进行描述分析,并且进行影响幅度大小对比,接着具体分析每个层面下属具体项的影响幅度情况,分析结果如表2、图1和表3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样本对感知行为控制层面的认可态度最高,平均分值是3.59分,即意味着相对来看,感知行为控制层面是导致浪费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经济层面,平均分值是3.22分,整体上样本表现微弱的认可态度。对于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样本接近于中立态度,平均分值是2.92分。对于文化层面,样本表现部分的不认可态度,平均分值仅为2.77分,说明文化层面可能并不会对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产生影响关系。
为进一步对比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影响因素具体情况,本研究利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对比,对比值为3分,如果P值小于0.05,即意味着平均值明显偏离3分,说明样本对该项表现明显的非中立态度。从表3具体分析上看,对于经济层面,样本表现一定的认可态度,而且具体三项上样本的分值均弱高于3分,即意味着对经济层面各项,样本的认可态度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层面,样本表现一定的不认可态度,平均分值是2.77分,相对来看,样本对“宗教信仰差异”这项表现明显的不认可(t=-7.44,p=0.00),平均值仅为2.57分,说明“宗教信仰差异”对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的作用力度很小。对于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样本的平均分值为2.92分,有着非常微弱的不认可态度,相对来看,样本对于“不理解食品上的日期标签”这项表现最低,分值为2.61分,说明该项对食品浪费不产生作用力。针对感知行为控制层面,该项最容易对消费者食品浪费产生影响,平均分值是3.59分,相对来看,样本对于“食品安全出现问题”这项表现最高的认可态度,均值是4.06分,说明该项是样本食品浪费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食品感官性状不符合个人喜好”和“饭菜分量过多、品类单一”这两项,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问卷方差分析
通过对性别、年龄、月收入、学历、职业与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因素方差的分析,相对来看,男性表现明显更高的认可度,更加认可“宴请时为展现经济实力与地位”这种说法。越年轻的群体对经济层面的认可态度相对越高,更加认可“食物价格低,获取经济成本低”这种说法,而45岁以上的群体对经济层面的认可态度明显最低。在文化层面上,45岁以上群体的认可态度最低,45岁以下群体的认可态度相对更高,此种差异也体现在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45岁以上群体对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的认可态度最低。
整体上看,收入在3-4千元的群体对消费者食品浪费行为各项因素有着相对更低的认可态度。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对个体主观行为规范层面有着明显最低的认可态度,对感知行为控制层面(“食品感官性状不符合个人喜好”和“饭菜分量过多、品类单一”这两项)也有着明显更低的认可态度。公务员群体对“就餐时间紧、压力大”这一因素的认可态度非常低,意味着他们对该项基本不认可。对于“食品感官性状不符合个人喜好”这项,自由职业者表现最低的认可度,但是企事业单位人员群体则表现明显最高的认可态度。
五、结论和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层面”和“行为感知层面”可能造成消费者食品浪费的影响程度较大,现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在经济层面,针对“食物价格低,获取经济成本低”,可以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通过不同形式并在不同场合帮助消费者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主体意识;针对“商家促销导致的过度购买”,可以加强合理引导,提倡理性消费,消费者在购买前可以多问自己几遍“这个产品我真正需要吗”;针对“宴请时为展现经济实力与地位”,可以引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同时也应注意帮助消费者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主体意识。
在感知行为控制层面,针对“食品感官性状不符合个人喜好”,商家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最大限度提高产品品质,包括产品色、香、味、形、质的整体提升;针对“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商家应加强诚信经营并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障食品安全;针对“饭菜分量过多、品类单一”,商家应适度提供小分量菜肴、主食等,并尽可能地丰富产品品类;针对“就餐环境不佳”,商家应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针对“食材重复率高,产生厌倦感”,商家应定期变换菜单,满足消费者求新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