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潘晓萍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专业课教学既要注重技能传授,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教育。

本文以食品包装设计课程为例,旨在探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设计人才,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取得的成就

(一)教学方法持续创新

《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一文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价值塑造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过程之中;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

随着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创设情境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二)教师队伍素质持续提升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政建设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自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教师们面对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断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中,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引经据典、联系时事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思政元素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及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时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

一是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时,需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融入实际案例。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与具体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及未来的工作,培养具备中华优秀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入方法

(一)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和人文素养,还能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关键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并进行拓展,在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其潜移默化地汲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师还需严格遵循各类学校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目标,精心筛选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

例如,在食品包装设计课程中引入我国传统食品包装文化,如粽子、月饼等传统食品的包装设计,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包装作品。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食品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是案例教学。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引入具有思政价值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同。二是情境模拟。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感悟思政内容,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三是项目式学习。将思政内容融入项目式学习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

另外,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更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拓展了教学资源,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文化素养与思政水平的共同提升。

(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提升思政素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与理论指导,从而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和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具有课程思政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和行业动态,在课程中引入与食品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并让学生设计一款符合食品安全、环保等要求的产品包装,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和绿色环保意识。也可以组织话题辩论赛,引导学生围绕绿色可持续包装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了解优秀食品包装设计作品如何兼顾美观、实用、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关注用户体验、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优秀的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扎实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还可以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到来前,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设计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思政意识和正确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广泛传播,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学校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不断优化培养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思政教学水平纳入考评中,并将评价结果与工资、职称、晋升等挂钩,对在课程思政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合力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

在教师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和认同“课程思政”的理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角色。同时,教师应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素养、法治意识等综合素养。二是提升专业素养。政治素养:教师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为课程思政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撑。学科素养:教师应深入研究和掌握所教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前沿动态,能够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如课程设计、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以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师德师风: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本文以食品包装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渗透。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发力,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设计行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