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作者: 刘雨婷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食品消费市场中,食品广告语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不仅能向消费者准确传递产品的关键信息,还可以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因此,在食品广告语的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结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合理运用翻译方法,确保能够还原出原产品的特色,帮助企业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提升产品销量。本文主要对食品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一、食品广告语的特点

在食品消费市场中,商家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广宣传自家产品,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目光,通常会借助各种渠道、方式传播广告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出产品的关键信息和品牌特色文化。食品广告语作为众多广告中的一种,在词汇、语音、句式、修辞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词汇特点

从目前大部分的食品广告语可以看出,其所使用的词汇大都是通俗易懂的,目的是方便广大消费者记忆和理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为了能够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食品广告语的词汇一般会采用一些感官动词、描绘性形容词以及具有外延意义的词汇,这样有利于引发消费者对美味食品的联想,有效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比如,麦当劳的广告语是“Great time, Great taste”(美味共享),采用了押头韵和反复修辞格式,虽然说字数偏少,但是整体句式的结构简洁、对称,词汇精练、扼要。其中的形容词“Great”,能够表现出该食品的美味特点,让人们不禁想要去了解、品尝一下。顶好凤梨酥的广告语是“Special flavor, for special you”(特别的味,给特别的您),同样采用了描绘性形容词“Special”,这种在常人眼里具有模糊概念的形容词,容易让人们产生好奇心,引发一定的联想,并跃跃欲试想一探究竟。

(二)语音特点

在语音方面,食品广告语通常会采用具有和谐、悦耳特质的音调词语,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提升潜在消费者对该食品广告语的兴趣。比如,箭牌口香糖的广告语是“箭牌口香糖,一箭如故,一箭钟情”,其中的“一箭如故”“一箭钟情”分别是“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的谐音用法,这样不仅能够向大众传达出对该食品一见倾心的意思,同时又可以让人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心生亲切感,加深对该食品的印象,从而实现良好的市场宣传推广作用。

再如,七喜汽水的广告语是“Fresh up with 7-up”,采用了押韵的语音设计方式,其中“up”表示“活泼向上,让人清醒”的意思,“7-up”作为该饮料的商标,加入到广告语中做到了前后押韵,给人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极具节奏感。

(三)句式特点

在食品消费市场中,容易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广告语通常是短小精炼的,能够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食品广告语的句式以简单句、省略句为主,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快速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比如,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是“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饮可口可乐,万事如意),通过一个简短描述的句子,就能够向市场受众充分传达出饮料的特色,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目光。

再如,英国食品N·N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What to eat in the next century”(下个世纪吃什么),采用了设问句的设计方式,向消费者提出了问题,表明了商家认为自己生产的食品不仅可以在本世纪得到大众的青睐和喜爱,也会在下个世纪成为人们的选择,足见商家对自家产品的信心。这种提问式的广告语,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想要进一步了解和购买的欲望。

(四)修辞特点

在食品消费市场中,一则优秀的食品广告语往往需要生动、精妙的语言作为支撑,广告语设计人员通常会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让广告语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广大消费者的阅读、欣赏兴趣。

在食品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以及对偶等。比如,“America runs on Dunkin”(美国能够运作,全靠唐恩快餐),该则广告语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表明唐恩快餐在美国消费市场上不可撼动的地位,用幽默、夸张且富有创意的表述达到了使人会心一笑的效果,传递出品牌的亲和力,同时让消费者记住了这份自信。

再如,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Sweet-smelling milk as silk tasting”(牛奶香浓,丝般感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巧克力和牛奶相融后的口感比做丝绸般的绵软、柔滑,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牛奶巧克力的浓醇、丝滑之感,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二、食品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在进行食品广告语的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要清楚意识到译文内容的受众是另一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消费者,他们有着与原文国家完全不同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直译、意译、套译、补译等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的应用

在食品广告语的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通过合理采用直译方式,不仅能直接、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含义,还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原文的语言艺术风格,让阅读者切身感受到原文语言表达的魅力。尤其对于以质量、口味为重的食品来说,翻译人员要着重提升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适宜采用慎重、严谨的直译法,如实向读者传递产品的关键信息。

比如,雀巢咖啡(The taste is great)和麦当劳(Great time, Great taste)的广告语就采用了直译方式,前者直译为“味道好极了”,简洁明了,能够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该款咖啡的美味口感,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后者直译为“美好时光,美味共享”,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有押韵的语音特点,符合汉语广告语的特征,增强了广告语的传播效果。

(二)意译法的运用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各国人民的语言表达习惯与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够准确传达出食品广告语的真实含义,翻译人员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与语言表达习惯,合理采用意译方式,使译文内容传达的信息更为贴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保证其良好的可读性,方便目标语读者轻松理解。

比如,在翻译七喜的广告语“Seven up”时,如果翻译人员采用直译方式将其翻译成“七上”,会让中国消费者联想到汉语中的“七上八下”这个成语,让人疑惑其真实含义是什么。其实,在西方国家,“seven”这个词汇象征着吉祥、祥和,而单词“up”则有更上一层楼的意思,翻译人员根据原文深层次的寓意,合理采取意译方式将其翻译成“七喜”,这样能够更好体现出其在原语中的同等含义,让人感受到其美好的寓意。

再如,在翻译百事可乐的广告语“Ask for more”时,如果直译为“需要更多”,将毫无语言艺术之美感,也无法准确传递出原文深层次的含义,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意译方式,将其翻译成“渴望无限”。在百事品牌看来,它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向来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和热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以此彰显自己的个性与品位,通过喊出“渴望无限”的口号,能够体现出品牌的朝气、活力,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前来尝试和体验。

(三)套译法的运用

在食品消费市场中,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有利于市场传播,更容易在人群中留下印象,帮助企业扩大传播影响力。在食品广告语翻译中采用套译方式,即通过合理使用译入语的谚语、俗语等,能够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理解和掌握原文的含义,拉近与品牌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某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广告语是“百闻不如一尝”,翻译人员采用套译方式将其翻译成“Tasting is believing”。原文中的广告语是根据汉语中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转换而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粮油食品相较于“闻”和“看”更注重于“尝”,以此激发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里的译文并没有采取直译方式,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而是巧妙套用了英语成语“Seeing is believing”,这样的翻译方式不仅能让译文的表达效果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还可以让句式变得精简、干练,方便消费者记忆。

(四)补译法的运用

在食品广告语的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总会遇到一些不可译的现象,无法找到与原文含义一致的词汇,此时就需要合理采用补译方式,即采取解释说明的方式,增加原文中没有具体描述的内容,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含义。

比如,在某冰淇淋广告语是“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翻译人员就采用了补译方式,将其翻译为“尽情大吃,不增体重”。原文中的“Spoil one’s figure ”意为让某人身型随意发展,即体重增加,而汉语中并没有完全契合的对应词汇。此时,翻译人员便运用补译的方式,以四字格式保持对称,同时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不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传达出品牌的真实意思,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综上所述,在现代食品消费市场中,有创意的广告语往往能够为品牌起到增值的作用,朗朗上口、简洁凝练的广告语更利于产品的宣传推广,帮助企业扩大市场、提升销量,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食品广告语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时,要结合相关特点与目标语读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式,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出原文的真实含义与广告语的独特美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加深他们对该产品的印象,为品牌的跨国贸易赋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