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对策研究

作者: 禹晓航 王岩 赵瑜杰 关越

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对策研究0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也被称为方便菜或即食菜,是指在中央厨房预先加工制作好,并通过冷链物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在简单烹制后可直接食用的半成品或成品菜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饮食便利性的追求日益增加,预制菜凭借方便快捷、口味稳定等特点逐渐成为餐饮市场的新宠。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预制菜的销售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两者之间的融合成为食品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

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凭借时间效率高、烹饪难度低的优势,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群对快速餐饮的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创新与发展,也为电子商务平台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一)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

预制菜一般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合各种辅料进行预先加工或者预先烹饪的成品或者半成品菜肴产品,包装后主要在常温、冷藏或者冷冻的情况下储存、运输及销售,可以直接或者微加工后食用。近几年,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加。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345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将达到10720亿元。由此可见,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二)预制菜产业链

预制菜产业参与者众多,主要是多类型企业和跨界企业,现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预制菜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是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农、牧、畜、生鲜等养殖企业,米面粮油等副食产品初加工企业以及食品包装供应商。产业链的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和加工企业,主要负责净菜、半成品菜品的生产加工,包括专业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传统的速冻食品企业以及餐饮企业,通过多道预加工程序,如筛选、洗切、腌制、调味等,生产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不同类型的预制菜。产业链的下游是消费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是B端和C端,B端主要是连锁餐饮、酒店等,C端主要是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在工厂完成预制菜加工之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商超等渠道销售给顾客。

(三)电子商务在预制菜产业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在预制菜销售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预制菜产业中的在线支付、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具体而言,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在线支付,快速便捷地完成交易;便利的物流配送系统为销售端及消费者提供了高效的配送服务,更好地保障了预制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预制菜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时间收集到消费者的评价反馈,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维权渠道,也为预制菜企业改进产品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有利于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提升产品知名度。调查发现,截至2022年,国内预制菜产业销售主要渠道已经从原来的B端转向C端,电商平台销售占比高达62%。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平台在预制菜产业的销售端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拓宽了预制菜的销售渠道,‌使得预制菜从线下走到线上,对预制菜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电子商务与预制菜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提高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顾客体验;二是可以拓展和升级市场,提高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三是有助于实现产业的社会化和生态化,进而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旨在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与预制菜产业、供应商、销售渠道等端口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提高了产业的效率,降低了一些环节的成本,使消费者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产品,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例如,“叮叮懒人菜”通过借助天猫、抖音等电子商务平台,成功实现了产品品牌的曝光和销量的指数级增长,以及线上流量带动线下购买、线下购买反哺线上流量的良性双向循环。

二、电子商务与预制菜产业

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食品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消费者重视,如图1所示,安全问题也是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亟需改进的方面。目前国内的预制菜生产商多是中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大多仍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相对单一,欠缺标准化流程,普遍存在安全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预制菜产业需要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可追溯。电子商务平台也需要加强对产品的筛选和监管,提高产品准入门槛,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此外,消费者教育也是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冷链保鲜和物流配送

预制菜产品通常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因此在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过程中,物流配送和冷链保鲜是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环节。然而,由于预制菜产品的特殊性和时效性以及电子商务配送环节的复杂性,物流配送和冷链保鲜成为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预制菜产业要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优化配送网络和物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服务质量,加强冷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产品的保鲜能力和运输安全性,确保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电子商务平台也需要加强对物流配送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提高配送的准时性和完整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

作为一种即食性商品,预制菜一定要有独特的口味,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然而,目前的预制菜在口味上基本雷同,导致了商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势必会引起不良竞争。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预制菜工业起步较晚,现有的加工设备主要依赖于国外采购,产业技术上有些难点还难以突破,导致了菜品的口味平平无奇,市面上的预制菜种类单一,并且同质化严重。因此,预制菜产业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在口味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标准化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首先,国家要建立完善的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明确各类型预制菜的品质,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及可控性。其次,对生产商进行系统培训,引入先进的设备技术,提升预制菜的工艺水平,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再次,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测体系,包括原材料的检测、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成品的抽检,保证预制菜的质量可控、可靠。最后,禁止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售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预制菜,对厂家销售平台进行严格管理,违者必究。

(二)优化供应链管理

优化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是预制菜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首先,要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起完整的产地直采体系,降低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度和品质。其次,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实时查看且无法篡改,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透明度,提高仓储效率和降低库存成本。同时,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确保预制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最后,建立完善的退换货处理机制,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三)引进技术和专业人才

同质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因此,预制菜产业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也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一方面是对机器工艺比较熟悉的产品方面的人才,能够对产品进行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口味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推进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能够在原有的销售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创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扩大预制菜的优势,进行差异化销售。

综上所述,预制菜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势必会成为我国另一个销售额破万亿的产业。预制菜产业应立足于当今的社会发展现实,利用新兴技术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整合电子商务这一高效平台资源,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以及特色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进而能够助力预制菜产业走上高品质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之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