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崇左糖业发展方向的研究

作者: 刘倩文 黄钊洪 谢惠利 何兴均

国家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崇左糖业发展方向的研究 0

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糖主产区,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主阵地。但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0-2022年中国固体甘蔗糖、甜菜糖及化学纯蔗糖进口额逐年增加,进口依赖度仍保持较高水平,糖业产能已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崇左蔗糖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但崇左糖业也面临着产能萎缩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严峻形势。本文立足国家双循环战略背景,通过对崇左糖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探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速建设智慧农业、赋能蔗糖产业等建议,以推动蔗糖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2021年3月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强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核心,加速构建全面的内需系统。该草案提倡将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融合,通过创新推动和高质量供给引导和创造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双循环政策应运而生,旨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导,推动国内与国际循环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20-2021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销工作会议暨全国食糖、糖蜜酒精订货会上提出,食糖行业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崇左是糖料蔗的重要产地,被誉为“中国糖都”,是全国糖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压舱石”,在确保国家食糖稳定供应、守护国家食糖安全领域发挥着支撑、引领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国内食糖生产面临成本高昂的问题,导致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有所减退,传统生产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产业转型落后,导致崇左甘蔗单位产出效益低,蔗糖产业大而不强。

国内学者对崇左糖业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关于双循环背景下崇左糖业发展方向的研究仍显不足。比如,农雪萍(2022)在《崇左市江州区糖业二次创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提出,基于广西糖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需要继续扩大糖料蔗种植面积,推广甘蔗机械化,并加强制糖企业管理。赵亚洲(2020)在《崇左市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中,基于崇左市“中国糖都”的支柱性产业地位,阐述了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不足、蔗糖业机械化水平低、甘蔗产品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提高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强甘蔗产品深加工等有效措施。罗梅(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崇左市糖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中,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深入剖析了崇左糖业产业链短、综合利用水平低等问题,以及制糖企业分布不均、产能过剩等现状,提出通过行业整合、政策引导及金融服务优化等途径,提升糖企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通过对崇左糖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以及融入国家双循环政策对糖业的支持,总结分析出崇左糖业发展的不足及问题,并提出了在双循环背景下崇左糖业发展的可行举措,以期推动崇左糖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国糖业的影响力。

二、崇左糖业发展现状

崇左市现有8家制糖企业、21家糖厂,全市糖料蔗产量及蔗糖产量约占广西的1/3、全国的1/5,已连续20个榨季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国家双循环战略下内需扩大,促进了崇左市蔗糖产业实现“二次创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进,加速了糖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崇左市锚定实现蔗糖产业“两个稳定、两个提高、两个降低、两个转变”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突出抓好“稳面提质、降本增效、延链补链、融合发展”四大重点工作,旨在加快传统蔗糖产业向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生物基化工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进蔗糖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现代经济是一个循环体系,“双循环”意味着基于国内和国际维度两个循环体系,彼此辨证统一、密不可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强调国内大循环是国际大循环的基础,是构建“双循环”的必要前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突出了国际大循环对“双循环”的支撑和保障功能。我国作为食糖生产及消费大国,糖料作物种植在农业经济体系中占据显著位置。崇左市作为“中国糖都”,其蔗糖产业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与国外先进区域相比,仍面临产品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率及产值比例偏低、产业链尚待健全等挑战。

(一)种植规模

近年来,崇左市持续在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及产量上下功夫,推广普及良种良法,扎实推进撂荒地复耕种蔗等工作,加快推动糖料蔗高效机收基地及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高标准蔗田建设。

通过依法依规清理侵占蔗地的经济作物,以及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崇左市成功稳定了糖料蔗种植面积,为糖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崇左市完成糖料蔗种植面积406.49万亩,种植面积实现了连续3年稳步增长,稳定在405万亩以上。

崇左市积极与各级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使甘蔗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成功选育出“壮糖6号”“壮糖8号”等一批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耕种的糖料蔗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9%。

崇左市积极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引进区内外农机生产企业参与专业化服务,努力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率和单产量。2023年,全市主持成立的甘蔗农机服务组织共有265家,糖料蔗耕种机收综合计划水平达75.08%,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不断提升,实现了第一车间的降本增效。

崇左市充分发挥“双高”基地作用,2023年完成“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面积203.64万亩,占全区“双高”基地总面积的40.6%。同时,推广应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引导规模化经营主体探索现代化农业管理新模式,积极构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水肥一体化种植”“供水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化”“合作联合社”等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全市蔗糖产业快速发展。

(二)产量

近年来,崇左市在榨季期间的糖料蔗入厂量和产糖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022-2023年榨季,崇左市入厂糖料蔗为1621.01万吨,同比下降约17%;产糖量为209.47万吨,同比下降约13%,反映出崇左市糖业生产的低迷势头,具体如图1所示。

(三)销量

1.国内销量。截至2024年2月29日,2023年12月-2024年2月榨季广西全区产销量总体呈下滑趋势,虽然在2024年1月有所上涨,但是在2月份却出现了近乎断崖式下跌,销量也是成倍缩减,具体如图2所示。

目前,市场正处于传统消费淡季,但随着生活逐渐回归正常化,旺季消费也会逐渐回温。在对未来消费看好、自身库存压力不大的背景下,糖厂存在挺价惜售的心理。

2.国外销量。近年来,我国很多农产品价格高出国际价格,食糖也是其中之一,国内外食糖价格“倒挂”严重。以2023年6月为例,中商情报网报道显示,我国国内食糖均价为每吨6994元,而配额内15%关税的巴西食糖到岸税后价为每吨6442元,比国内糖价低552元;进口配额外50%关税的巴西食糖到岸税后价为每吨8250元,比国内糖价高1256元。

我国蔗糖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不在甘蔗压榨环节,而在甘蔗生产环节,我国甘蔗进厂价是巴西的2-3倍。此外,我国甘蔗进厂价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甘蔗机械化水平较低,人工成本过高。2018年,广西甘蔗机收水平只有11.3%,而巴西甘蔗机收水平早在2001年就达到了80%,古巴也超过了70%。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广西甘蔗联合机收水平虽已取得了新突破,但仍低于国外主要产糖国水平。

三、崇左糖业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竞争力不足

崇左糖料蔗受土地养分缺乏、机械化密集程度较低、人力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较低,导致出口糖价在多数时间高于国际糖价,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区间。同时,蔗糖产品在出口时缺乏出口韧性,受进口食糖、走私糖、进口糖浆、预拌粉的冲击影响较大。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进口糖浆及固体混合物的总量达196.37万吨,同比增长12.6%,这对国内糖业造成了显著冲击。国外食糖能通过加工制作成‌糖浆和预拌粉,而糖浆和预拌粉的大部分成分是甘蔗糖和甜菜糖,分离食糖的难度不大、成本较低,但在海关申报流程中却能以低关税进入我国,这使得进口糖浆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尤其是进口糖浆和预拌粉还可通过提供东盟成员国家的原产地证明来享受零关税待遇。

由于国内糖料种植土地土壤退化,加上产区蔗糖种植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我国糖市产不足需的程度逐渐加剧,使得国内对进口食糖等的依赖度增强。2023年,即使国际糖价高于国内,我国仍累计进口食糖397万吨,其中进口糖浆与预拌粉等固体混合物的数量更是超过了180万吨,创出历史新高。由此可见,糖类进口逆差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国内食糖的定价权正逐步向进口食糖转移。

(二)产能萎缩

2023-2024榨季,崇左市糖料蔗种植面积为406.49万亩(有收面积为400.23万亩),总榨蔗量为1725.05万吨,平均亩产量为4.24吨,虽然甘蔗种植不小,但单位产出效益低。而且,近年来,广西地区的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首先,崇左地区主要为丘陵地形,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受限,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次,柑橘和桉树作为当地具有强烈竞争力的经济作物,与甘蔗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土地争夺关系,也间接导致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少。再次,土壤退化严重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甘蔗产能下降,崇左市多数蔗地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作物,没有实行轮种或休耕制度,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退化,不利于甘蔗生长,导致甘蔗单产偏低。最后,甘蔗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双高”水利化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维护资金高、管护利用率低,导致建成后的水利化项目使用率不足10%。

(三)产业链单一

从崇左市目前的蔗糖产业链结构来看,仍以生产蔗糖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能力较弱。这种生产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外糖类市场的需求,但在价值链中地位较低,附加值有限。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要推动崇左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蔗糖产业从低附加值到精加工方向的转化升级,助力向蔗渣制浆造纸、糖蜜生产酒精、酵母等中下游产业链转型,使循环利用形成规模化效益。

四、促进崇左糖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速巩固蔗糖产业基础

将崇左发展为中国糖产业中心,进一步打响“中国糖都”的金牌名号,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实施产业现代化、资源市场化、产品国际化发展战略,逐步提高崇左糖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首先,坚决稳定甘蔗种植面积,确保糖料蔗产量。其次,加速更新换代,选择更适合本地的短周期、高产量甘蔗品种,大力研发糖料蔗种的改良选育。最后,加大土壤改良力度,改善甘蔗生长条件,采用间套种、科学施肥,推广休耕或间耕体系,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改善土壤退化,辅助甘蔗生产。

(二)加速智慧农业赋能蔗糖产业

一方面,发挥好国家给予的甘蔗“双高”专项资金效益,打造蔗地种植管理示范样板。以智慧农业赋能引领,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涵盖机耕、植保、机械装蔗、机收等的现代化农机装备,达到蔗地降本增收目标。另一方面,大范围推广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企业可通过吸收社会零散农机资源,改良农机设备,向蔗农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服务,以有效解决“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种了不划算”等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减轻蔗农劳动强度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延伸蔗糖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首先,深化蔗糖精加工。加强对蔗糖的精深加工,开发红糖、冰糖、方糖等多种糖类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引入先进的制糖技术和设备,提高蔗糖的品质和附加值。其次,发展蔗糖衍生品。利用蔗渣、糖蜜等副产品开发新产品,如蔗渣制浆造纸、糖蜜生产酒精、酵母等;推广蔗渣在生物质能源、饲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再次,引进和培育技术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制糖领域的专业人才;举办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支持蔗糖产业链延伸和深加工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蔗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最后,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成立蔗糖产业联盟,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产业链整合,形成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学习借鉴国内外蔗糖产业链延伸和深加工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加强与国内外蔗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崇左糖业的国际竞争力。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国家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崇左糖业发展方向的研究”(202213920004)。

作者简介:刘倩文(200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通信作者:何兴均(1993-),男,汉族,广西钦州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职业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