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研究

作者: 慕旗娟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各类新鲜事物普遍保持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使思想价值观念遭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可能会对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有序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提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将立德树人纳为高校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高校食品相关专业为食品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而人才的综合素质与食品行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等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食品安全教学作为食品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非常契合食品安全教学的育人目的。基于此,本文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食品安全教学涉及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工艺、食品添加剂等多方面内容,为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通过食品安全教学以培养出兼具良好职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长期以来的食品安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有效培养。

2.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名合格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食品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身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恪尽职守,履职尽责,为保障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基于此,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食品专业的学生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明确食品行业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树立起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

3.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各行各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还可以推动学生的心智健康成长,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基于此,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育形成健全人格、集体意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会注重维护公共集体利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食品安全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缺失。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流于形式,实效性不足。对于一些高校而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也偏向于要求教师开展专业课程的讲授,却并未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使得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缺失的问题。另外,由于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教师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充分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及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未对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认识,也难以很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教学的有效融合,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食品安全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紧紧围绕专业知识进行讲授,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一过程本质上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过程。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则更强调教师与学生围绕专业知识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这两大方面开展交互,因此,这不单单是一个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还是一个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开展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教学设计相对滞后,流于形式,局限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教学进行简单叠加,没有全面综合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食品安全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因素,难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的教学成效也不尽人意。

3.思政元素融合不充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思政元素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大多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相对缺失。由于思政元素融合不充分,使得学生难以切实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极大程度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教学的融合发展。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教师未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开展深度探究,难以很好地挖掘与提炼食品安全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鉴于此,如何有效地提炼食品安全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所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第一,教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上是传递、建立思想体系的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受教育者的头脑,引导受教育者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发挥不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育人功能,基于此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同向同行关系,以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三,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解决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强制规范,还有赖于道德力量的约束。基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开展好教学设计工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教学的有机融合,还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食品安全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开展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引导学生将“三微”即微课、微剧、微辩论的实践探索贯穿于食品安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优化融合教学实施环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优化融合教学实施环节,有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大力创新食品安全教学模式。比如,在课下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拍摄有关食品安全的微剧并制作课件在课上进行微宣讲,或者开展某个主题的微辩论,让教学环节变得更有针对性、更有代入感,生动直观地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育人效果。

第二,优化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推进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优化,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入各式各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比如,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案例融入食品添加剂的教学章节,让学生认识到非法添加、超量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食品行业及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构成的不利影响,进而让学生明确合理合法应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并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食品安全意识,使其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思想理念。又如,引入分组讨论法,在辐照食品安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辐照食品与放射性污染食品的区别”的讨论课题,引导学生采集学习资源,依托小组讨论的探究方式,提升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水平,在培养协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处事态度。此外,还有近年来新兴的微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并充分地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将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相关内容设计成微课堂形式,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在微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或者自主预习与拍摄相关话题的微剧,帮助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

3.推进对思政元素的提炼及其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食品安全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道德素养、人格品质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比如,由于食品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复杂,为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拍摄相关的食品安全视频,亦或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捡食品垃圾等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对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有效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采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食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为食品安全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校的食品安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尤为必要的。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应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安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切实地实现对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统一接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培养出能够满足食品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中国食品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三微’实践探索”(SKL-2022-924)。

作者简介:慕旗娟(1983-),女,汉族,河南省叶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