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张俐勤 申丽静 张建群 陶昆
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训是学生在学完食品分析检测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纯实践性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实训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时间少,吸收率低,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实训场地及仪器设备的限制,往往是4-5名学生一组进行实验,但实际操作的只有1-2名学生,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欠佳。为此,本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训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纯实践类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检验技术,熟悉相关标准,具有一定水平的生产管理、食品检验、品质控制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根据产品标准、审查细则等确定出厂、型式检验项目,根据现行有效的检验方法标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和技术,对各类产品的品质控制指标进行反复演练,集中强化综合技能。
2.课程内容。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训课程为集中实训课,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对食品理化分析检验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和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选取果蔬汁饮料的检验、午餐肉罐头的检验、中国腊肠的检验、全脂乳粉的检验、白酒的检验和技能抽测项目训练六个项目,要求学生根据产品标准、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确定每一类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和型式检验项目,根据现行有效的检验方法标准制定试验方案,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和技术,对各类产品的品质控制指标进行准确测定,正确处理试验数据,设计并填写检验原始记录表和检验报告单,并能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二、整合线上教学资源
传统的实训类课程资源主要是实训指导书和仪器使用说明书等,资源单一,指导针对性不强,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大。本研究以智慧职教云为线上教学平台,将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源整合成三类:一是实训时用到的仪器设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介绍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当学生因为实训室仪器设备台套数的限制无法反复操作演练时,可以通过这些线上资源实时回看,加深认识。二是具体实训项目的学习任务单、实训指导书、PPT课件、课后思考题、教学视频、微课、动画资源、试题库等。三是各类拓展资源,如平台提供的食品检测类课程资源,食品伙伴网、食学宝、食品安全查询系统等平台链接,食品检验员和食品检测工程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和食品检验管理1+X证书的要求及技术规范,以及根据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发布的相关讨论。学生在课间和课下可以利用电脑和手机随时对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实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1.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1+X证书”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为依据,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智慧职教云平台为依托,有机整合新建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课堂教学和互联网在线教学的各自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教学实施。(1)课前。教师将课程内容PPT、操作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源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发布给学生自学,同时发布工作任务单和课前测验。学生领到任务单后,通过查阅检测国标、线上学习、小组讨论、咨询教师或企业导师,初步确定检测方案并上传到职教云平台上,同时完成课前测验。教师通过在线测试,评估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炼教学重难点,调整授课进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午餐肉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中,课前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让学生查阅相关国家标准,确定午餐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值,同时学习平台上的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午餐肉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试验原始记录表和检验报告单,上传职教云平台并完成课前测验。教师对每个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和记录表进行线上指导,关注学生平台测验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课中。通过情境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实施中。一是情境导入。通过观看小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思考成分测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教学。二是任务分析。课前各小组已将检测方案上传到职教云平台,课中指定1-2组分享检测方案,阐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组织其他小组就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确定最终的检测方案及操作的关键点。三是任务实施。分组实践时,按照“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实时地将动画、视频、讨论、现场演示等方式贯穿其中。比如,可以设置“我操作你找茬”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可以拍摄学生的规范操作或具有典型错误的操作视频并上传至平台,学生和教师都可观看点评,教师随时指导;对于关键操作点及仪器的使用,学生可实时进入平台反复观摩、推敲、领悟。通过线上方式的融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在实训过程中提高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任务总结。展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和错误操作视频或照片,连线企业导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共同讨论归纳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
(3)课后。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测验、自评、互评和评教,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测评结果,了解教学状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并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发布一次大作业,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知识梳理,并督促学生完成平台上的拓展资源学习。如午餐肉中亚硝酸含量测定实验结束后,可以发布思考题——分光光度法在其他食品添加剂测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拓宽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社会服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操作技能。
四、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食品分析检测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教师、学生、企业导师为评价主体,分别对每位学生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情况进行考核,借助职教云平台采集数据,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达成度进行全面和全过程分析。
在总评成绩中,过程性评价成绩占6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40%。过程性评价成绩主要由出勤、课堂表现、自主学习、随堂测试、阶段性测验、课后作业等内容组成;终结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食品检测能力、操作的规范程度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该考核机制更注重线上课前、课后学习过程的动态监管和过程性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教师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方案。
基金项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食品专业综合实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1405030033)。
作者简介:张俐勤(1978-),女,汉族,湖北建始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分析检测。